第1章 思行於路(1 / 1)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一定都能做到偉大於世,但他們都懷有美麗而偉大的夢想。千百年來,一代代人用血汗踐行夢想,以銳利的刀筆化解行思於大道的阻礙。這是一段沒有盡頭的苦行,它埋葬了追索的艱難,聲嘶力竭的哭喊。襯著夢想的光環,在每一個晝夜交替、黃昏到來的時刻,初上的華燈繼續追趕匆匆的腳步。

所有為國家民族的興亡而奔走、勞頓、犧牲的人都應該是光榮的化身。出入沙場者,有在槍林彈雨中閑庭信步、視死如歸的雄心壯膽;運籌帷幄者,有在百萬軍中舉重若輕、成竹於胸的大智慧。改革者兼具膽魄和智慧,在既定思路中尋求走向強大的捷徑,在反對的聲浪裏一往無前,這是舵手般的光榮。

改革是國家民族發展血液的更新,是思想的轉變。一個身處逆境、跌落穀底的人往往有強烈的求變心理,大到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當社會動蕩、政局昏暗、國力衰弱、百姓痛苦之時,也就是人們用新思路去審視家園的時候。順著舵手的思路,回望走過的路和正在走的路,才發現一切離夢想有多遙遠,或許走錯了,或許被阻隔了,有人看到了,有人還在固執地前行。新路或許是孤獨、冰冷的,周遭被冷遇、質疑、謾罵包圍。但圖強是一個感人的夢想,改革承載了這個夢想,有失敗,也有成功。但無論結局如何,變革本身擁有向常規宣戰的特質,為了祖先們曾有的夢想,為了後人輝煌的前程而不得不去否定既有的框架,這是曆史給改革的幽默解讀。徹悟這番規則的人即使失敗了,敗得一塌糊塗,依然要送給他們耀眼的光環,這些光環照亮著漫漫前行路。

可以肯定,麵對改革,一群人站在後麵扯住利益的韁繩,一群人在一旁冷眼觀戰,勝負不分,永遠都會有觀望者。沒有執著走下去的信念,觀望者還是觀望者,改革至少缺失了讓這些人被感化的底氣,抑或精神。如果連這點信念都沒有,再加上猶豫、退縮都可能換來顆粒無收的結局。改革是充滿懸念的角力,每一次改革都浸透了權力爭奪、利益糾紛、陰謀扼殺的色彩,幾多歡喜幾多愁。北魏孝文帝走進了夢想的殿堂,彼得讓俄國永遠地記住了它,日本人學到了技術也學到了精髓。兩千年前的商鞅卻用殘屍祭奠秦國後來的輝煌,光緒的無奈與苦悶則灌滿了王朝日落的悲哀。有時我們會為改革故事中不朽的主人公擊節叫好,有時又難免扼腕悵然,在字裏行間百感交集,這就是變革留給後人最真實的思考。

因為一次陣痛,換來久遠的崛起。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其內部力量積蓄的外延,根本之處不在於一成不變地沿著一條路走下去,而是在每一個旭日東升、夕陽西下,依然步履匆匆的時候,都留有思索未來的空間。不讓繁瑣的過程纏住靈動的思想,不因肉體的歇息而冷落了精神無止境的耕耘。行於路,當思於路。曆史的一幕幕是大道上的煙雲,從來變幻無窮,飄渺茫茫,唯一不變的是每一個王朝、國家在一次次走向強大的時候,都以震撼世人的姿態尋求最有效的方式來完成蛻變。這是告別落後的曆史時尚,經典而又永恒。

成敗與否,改革者都高高地懸掛在我們仰望的星空,在每一個時代的轉角處,他們都能點亮後來者自信的心燈。在緊張、悸動和陰謀消散後的晨曦時分,一次次蛻變所帶來的榮光與反思會送來一縷智慧的清香,讓我們在塵埃揚起的圖強路上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