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
三身。謂法.報.化身也。法身毗盧遮那。此雲徧一切處。報身盧舍那。此雲淨滿。化身釋迦牟尼。此雲能仁寂默。在眾生身中。即寂.照.用也。寂即法身。照即報身。用即化身。金光明最勝經。一切如來有三種身。具足攝受阿耨菩提。化身者。如來在昔修行地中為諸眾生修種種法。得自在力。隨眾生意。隨眾生果。現種種身。是名化身。應身者。謂諸如來為諸菩薩說於真諦。令其解了生死涅槃是一味。故為除身見眾生怖畏歡喜故。為無邊佛法而作本故。如實相應智本願力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頂背圓光。是名應身。法身者。為除煩惱等障。為具諸善法故。惟有如如法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種身是名假有。第三種身是真實有。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離法如如。離無分別智。一切諸法無有別法。
復次。諸佛利益自他。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又瓔珞經雲。五分法身。以識性別。戒香攝身。定香攝意。慧香攝亂。解脫攝倒見。度知攝無明。是五分香瓔珞其身。
三山來雲。諸經解說。甚是分明。祖師門下。覺大遠在。良久。雲。喚作法身得麼。振身雲。喚作應身得麼。顧視左右雲。喚作化身得麼。五分真香即不無。要問諸人鼻孔在甚麼處。
三山來頌雲。話到本來一物無。無生麵目何曾殊。祇因者箇婆心重。別相安名總一如。
四智
大圓鏡智 如大圓鏡現眾色相。
平等性智 觀一切法悉皆平等。
妙觀察智 善觀諸法無得而轉。
成所作智 成本願力所應作事。
轉八識則能成四智也。
三山來雲。智亦不可得。識又作麼生。
秘藏詮註雲。佛轉八識而成四智。八為大圓鏡智。七為平等性智。六為妙觀察智。五為成所作智。識惟分別。智能決斷。
三山來雲。糊餅饅頭。是一是二。
大乘莊嚴論雲。轉八識成四智。束四智具三身。
三山來以拂子擊禪床一下。雲。此是識。復擊一下。雲。此是智。又擊一下。雲。此是身。汝等諸人作麼分解。復擊一下。
古德雲。眼等五識為成所作智。意為妙觀察智。化身攝。末那為平等性智。報身攝。阿賴耶為大圓鏡智。法身攝。
三山來雲。且道報化法身。又以何為攝。
智通禪師問六祖三身四智旨要。祖曰。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疑。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通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祖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其名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三山來雲。將謂是箇祖師。
前五識轉成所作智 第六意識轉妙觀察智
前五識謂眼.耳.鼻.舌.身。此乃四大和合而成。皆各司其用。雲體本來無過。止因外有色.聲.香.味.觸之塵。內之根與外之塵相偶而識生焉。罪業所由起也。不轉則為識。轉則成所作之功而各效其用矣。第六意識乃意根。而意為六根中之頭目。意識一動。則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細滑。起徧計之情。轉則妙於觀察。見色非幹色。聞聲不是聲。香臭不分。甘苦不別。粗細一體而成自然之智矣。起信論雲。三界虗偽。唯心所作。離此則無六塵境界也。毗婆沙論。問曰。心意識有何差別。答曰。無有差別。即心是意。意即是識。祖師雲。徧現俱該法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謂之佛性。不會喚作精魂。雖然如是。蹉過者甚多。錯會者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