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七大方麵軍
更重要的是,常亮已經生產不少戰鬥機器人了,現在星門星球時間流速是一比一百,生產能力大增,包括從蟲星、齊納星掠奪回來與地球搜刮的原料庫存大減,這些流水線要是再生產下去,很多原材料都緊缺了,生產能力閑置也是浪費,而常亮的力量再強大也比不過各大國加起來,再說,總不能讓常亮充當抵抗外星入侵的主力,各國政府與軍隊站在一邊劃水打醬油吧?反正是加強地球實力,就交給各大國吧。
雙方自然是皆大歡喜,一拍即合,不過,又圍繞份額彼此爭個不休,最後,奧巴馬如願以償地拔得頭籌,拿走了十七條流水線,天朝以世界工廠的地區,得到了十二條,俄羅斯,八條,印度七條,日本五條。
各國興奮啊,雖然不知道機器人準確力量,但是,哪怕就算是一台機器人實力相當於一個連軍人,這些流水線一年的生產能力也遠遠超過全地球的軍事力量了,而且,這些機器人的能源係統都實行小型化,可以用普通燃料而不是能量塊,省得再向常亮購買。
不過,各大國都是老奸巨猾,紛紛向常亮提出了分期付款的要求,開玩笑,全世界一年的能源總量才多少?自然不可能一下子拿得出來了,這在各國軍事武器采購中也是慣例,常亮也就答應了,收割者入侵迫在眉睫,趕緊加強人類實力要緊。至於租金什麼的,暫時肯定是收不到的。
另外,經過激烈討價還價,常亮也同意,第二階段戰鬥打響後,讓各國的一部分遊戲玩家以誌願軍形式回去幫助各國戰鬥,不過指揮權在常亮這個網軍大元帥手裏,這個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因為,這些玩家們本身就是來自各國,肯定要幫助自己的國家,隻是,常亮原打算將這些玩家組成的大軍當成一支奇兵,關鍵時刻殺出,一舉定乾坤,同時也能降低這些非軍人的不正常死亡率,現在戰術需要調整一下,好在指揮權還是掌握在常亮手裏,常亮也不會讓他們去做炮灰,防守重要目標什麼的,而是主要執行遊擊,求援、奇襲、騷擾之類的機動任務。
這樣的話,確實可能加大這些玩家的傷亡,甚至可能是極大的增加,不過,給各國政府的壓力也能小一點,使他們不至於在外星海盜的進攻下很快崩潰,也算是有利有弊,對常亮來說,打敗收割者,保住地球這個現實中的基地是第一位的,也不可能隻保存力量,讓地球政府與軍隊拚完了再上場,所以,也就很快妥協。
會議結束後,常亮回歸星門大陸,現在具體事務是依雯在調度,最新數據:目前進入星門大陸的玩家已經超過三億人,而且大多數是高手。
按照常亮要求,再度對麾下軍隊進行整合。
整個地球,分為七個方麵軍與一個直屬集團軍,一支太空艦隊。
第一方麵軍,天朝及東南亞方麵軍,包括天朝以及東南亞各國,以及澳洲,下轄四個軍分區,擁有各類戰士九千萬(本土遊戲,天朝玩家較多以及星空公司號召力較強)。擁有機甲四千萬(機甲師每人一架,機甲士三人一架,其中,機甲士巔峰與絕世級別也按照機甲師待遇,因為現在大家都在努力訓練,很快就可能突破),遙控戰鬥機器人三千萬。方麵軍付司令(正職空缺,以便隨時將湧現出來的人才提拔上來,這也是常亮的控製手段)唯我獨尊陳旺財。其中,後勤部隊七百萬,這個數字雖然看起來太低,真正按照要求的話,加十倍也不夠,不過,這不是常規的戰鬥,這些機甲很可能大部分都不會堅持到第一輪戰鬥結束,而且大多數都不會有維修的必要。
別看唯我獨尊陳旺財這人名字聽上去俗氣,而且在機甲比賽中排名也不高,但那是因為他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部隊建設中去的原因,事實上,陳旺財原來擔任的天朝第七軍區司令,是天朝實力最雄厚的軍區,機甲大賽前一百名中,就占據了十七位,而陳旺財也正如其昵稱,確實有點唯我獨尊的霸氣,作為常亮的母國,他也希望有這樣一員猛將,才能壓得住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