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是人格魅力的基礎,沒有真誠,就不會贏得友誼和真情。真誠的價值在於可以置換,當你為別人付出一份真誠時,你會收獲別人的回報。聰明的領導者善於把真誠作為最大的武器,贏得人才。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用真誠贏得主將尉遲恭輔佐的故事,就廣為流傳。
隋唐時期最有名的戰將之一尉遲恭,字敬德,原為宋金剛的部下,公元620年4月,宋金剛兵敗逃命,尉遲恭等人被迫投降了李世民,一同投降的尋相將軍及宋金剛的部下士卒在夜間偷偷地逃走了。
這樣一來,唐營裏都指著尉遲恭竊竊私語。屈突通、殷開山等幾人,害怕尉遲恭逃跑,為唐留下後患,就把尉遲恭捆了起來,然後跑去對李世民說:
“尉遲恭驍勇絕倫,萬人無敵,日後必為唐之大患,必須及早除之。現我等已乘其不備把他捆起來了,聽候您的發落。”
李世民聞言大驚:
“你們可知道,尉遲恭如果要叛變,他怎麼可能落後於尋相將軍?現在尋相叛而敬德留,足見尉遲敬德毫無叛誌呀!”
說完,趕忙走到尉遲恭麵前,親手為其解開了繩索,並把他引到了自己的臥室,拿出一箱金子相賜,說:
“大丈夫隻以意氣相待,請不要為小事介懷。如果將軍不願意留在這裏,這箱金子可供作為路費,略表我的心意。當然,我是怎麼也不會因讒害正,更不會強留不願與我交朋友的人。”
尉遲恭聽李世民如此一說,聲淚俱下,立刻下拜道:
“大王如此相待,恭非木石,豈不知感,誓為大王效死,厚贈實不敢受。”
李世民忙扶起他說:
“將軍果肯屈留,金不妨受。”
尉遲恭繼續推辭,李世民便說:
“先收下,作為以後有功時的賞賜吧。”
第二天,李世民帶了500騎兵巡視戰場,突然遭到王世充騎兵的包圍追殺。王軍人數超過萬人,帶隊的又是大將單雄信,單是隋唐時名將,慣用長槊,緊緊地纏住李世民不放,李世民眼看就要被生擒,正在這性命垂危的緊急關頭,突然一員猛將飛馳而至,衝開層層包圍,把李世民從刀槍叢林中救了出來。
此人正是眾人皆疑獨李世民信任的尉遲敬德。
李世民回營後對敬德說:
“眾將疑公必叛,我謂公無他意,相報竟這般快速麼?”
再把昨夜那箱金子相賜,尉遲恭這才收下。
經此事變以後,尉遲恭幾乎成了李世民的貼身侍衛,每次征戰,都寸步不離。李世民好冒險,總喜歡把最勇猛的將領組成一支突擊隊,在敵軍陣中左衝右突,以挫敵銳氣或打亂敵人陣腳,其中每次尉遲敬德都參加了突擊隊。尉遲敬德也為能加入這支冒險隊伍為榮,感激李世民的信任,對李世民更加忠誠,決心以死來報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唐朝統一中國之後,皇宮內部爭奪皇位的鬥爭越來越激烈。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但他怕功勞蓋世、戰將如雲的李世民與他爭奪太子之位,便聯合三弟李元吉企圖刺殺李世民。可是,李建成又十分害怕李世民的大批戰將和護衛,尤其是形影不離而武功絕世的尉遲敬德。李建成深知尉遲恭是除掉李世民的最大障礙。於是他就采取了分化互解政策。
有一天李建成派人送給尉遲恭一車金銀珠寶,尉遲恭堅決辭退:
“敬德出身微賤,久陷逆地,幸虧秦王提拔,得有今日,現欲酬報秦王相遇,尚未有好機會,若取太子禮,我報恩更報不過來了……”
李建成等見金銀珠寶並不能收買尉遲敬德,便又施一計,準備以北討突厥為名,要調尉遲敬德作先鋒,由李元吉帶領離開長安。並決定在大軍出發前,乘尉遲恭不在李世民身邊時突然行刺以便除掉李世民。
尉遲敬德在探知這一情況後,便與其他謀臣一起,勸說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李世民率先發動玄武門事變,尉遲敬德協助李世民,捕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親手割下兩人的首級,假傳聖旨斥退李建成等人布置的軍隊,然後冒險執槊闖到李淵麵前,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