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修煉高尚的品質
有一種情感,它介於親情和愛情之間,它,多姿多彩、會在你不經意間想起它,並且想起它時心裏明明的,有一份美好,有一絲感動。它就是人類交前往中不可缺少的“寶物”——友情。
有一組研究報告稱:“脆弱友誼”有助心理健康,而這種情感關係也給中學生們帶來了一種無形的心理支持力,更是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藥。足見,友情這個芳草園,在人類情感心理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有的青少年將友情看的很重,並很自私地獨霸,不允許自己的朋友和別人玩耍;有的少年錯誤地把純潔的友情當作是愛情,無端地為自己增添心理負擔;有的青少年將友情看作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心理支持,並為此付出而享受著。而你呢?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友情呢?你的心理情感又係於何方?
1.嫉妒之心不可留
嫉妒是人的一種天性,它是人際關係中較為普遍的社會心理和情緒心理的表現。一個人如果產生了嫉妒心理,那麼他常常會以“自己”為中心,看不見別人的優勢也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整天滿腦子的都是為什麼別人比自己出色,其結果隻能是自尋煩惱。如果讓嫉妒心理長存心中,那麼,嫉妒心理就會演變為嫉妒行為,最終就會害人又害己。
嫉妒心是指別人在某方麵比自己出色,並認為別人的優勢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在心理產生的忌恨與不滿。這種不良情緒往往是在側麵流露出來的,這是嫉妒心理的表現特點。每個人都有嫉妒心理,隻是嫉妒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在生活中嫉妒處處存在。比如:兄妹之間存在著嫉妒、朋友之間存在著嫉妒、同事之間存在著嫉妒等等。
在現實的生活中,尤其不夠成熟的青少年最容易產生嫉妒心理了。如別的同學家庭條件好,穿著好看的衣服,背好看的書包,其他同學比自己學習好等等。這時,嫉妒就像幽靈似的困擾著青少年的心靈,踐踏其可貴的友誼。
每位青少年都是爭強好勝的,如果父母或老師不給予正確引導,那嫉妒心理就會把青少年們的心靈拉入地獄。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別人比自己幸運,心裏就會很不是滋味。如有的青少年看到別的同學比自己成績好,其他方麵的能力也比自己強,生活條件也比自己優越,受到的表揚和得到的榮譽都比自己多,就產生嫉妒和不滿;嫉妒是阻礙青少年前進的攔路虎,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很複雜,青少年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想不通的問題,這都是在所難免的,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嫉妒要像閃電那樣瞬間即失。否則,隻會給你帶來更多麻煩,百害而無一利。
青少年產生嫉妒心除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點就是如果老師處理問題不公平或心理上有偏愛,對某些同學因為成績差而有成見等等,都有可能產生矛盾,甚至會使一些學生因怨恨而產生嫉妒心理。
有嫉妒心理的青少年往往高傲自大。所以在心理上就容不下比他出色的人在。如果看到周圍的人有比自己優秀的,就會想方設法去貶低對方或者設置陷阱去坑害對方。進而排除別人優於自己的方麵來解除心中的憤恨,從而達到在心理上的平衡。這些不良的行為嚴重扭曲了青少年的心態。
青少年嫉妒心的產生原因
1.心胸狹隘。如果青少年沒有寬容之心、厚道之道、團結友善等優良品質,那麼在生活中就缺少基本道德品質,當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事情而別人輕而易舉的就能解決,此時,就容易燃起嫉妒之心。
2.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成人之間互相猜疑、互相貶低,有時候在家裏討論某位同事因工作出色而表示不滿等等,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們的心理。
3.過多的誇獎。父母或其他親人過分地炫耀和誇獎他們,這也容易使青少年產生了自命不凡的心理,在他們心裏無形心中就產生一種不允許別人超過自己的心理,否則就會心生嫉妒或遷怒別人。
嫉妒對青少年的危害
心存嫉妒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1.嫉妒的突出表現就是中傷別人,損害別人的自尊心,打擊別人的進步,這不利於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前往。在特定的條件下便以各種消極的情緒、情感和有害的行為表現出來,並外化為種種邪惡的力量,造成一些無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
2.危害身心健康,惡化同學關係。心理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狀態,不僅影響學業進步,影響身體健康,更會影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嫉妒會使人心胸狹窄,目光短淺。
3.嫉妒不僅危害別人,也危害自己。嫉妒潛移默化地磨滅孩子奮發向上的銳氣,倘若一名青少年長期處在嫉妒的心境之中,那麼他就會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壓抑感,給自己造成莫大的心理壓力。
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利明的人,非常嫉妒隔壁的鄰居,當鄰居高興的時候,他就不高興;鄰居因為做生意發財的時候,他就不痛快;因此,他每天都祈禱鄰居家著火或盼望鄰居得什麼絕症,甚至盼望鄰居的兒子夭折……然而事與願違,每當他見到鄰居時,鄰居總是過得好好的,並且友善地與他打招呼,這時他的心理就更不是滋味了,恨不得一刀把鄰居給劈了。就這樣,他每天痛苦地折磨自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胸中就像堵了一塊石頭,吃不下也睡不著。
終於有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了,決定給他的鄰居製造點晦氣,於是,他就到花店裏買了一個大花圈,並小偷小摸地給鄰居家送去了。當他走到鄰居家門口時,就聽到屋麵有人在哭。這時,鄰居正好出來,看到他手裏拿著一個花圈,忙說:“利明,這麼快你就過來了,謝謝!”從鄰居口中得知他的父親剛剛去世。這個叫利明的人頓時覺得無趣,和鄰居說了兩句話,轉身就走了。
上麵這個例子中的主人就是出於嫉妒之心,把自己的心靈置入到地獄之中,把自己折磨來折磨去,最後卻一無所得。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享受著優越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受到父母的精心嗬護和關愛。然而,青少年們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複雜多樣的問題,嫉妒就是其中之一。嫉妒可能會摧毀青少年的理智或扭曲他們的人格。
控製嫉妒心理的方法
由此,青少年若心生嫉妒之時,必須要及時控製。方法如下:
1.要走出自我狹隘的小圈子,做個明白人。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時時會發現自己周圍的同學正在超越自己。如果你能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並能為有如此出色的朋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時,那麼你就走出了自我狹隘的小圈子,你就具有了一種寬廣的胸懷,這種胸懷對於你將來的成功十分重要。如果說嫉妒心理代表著一種平庸和狹隘,那麼能夠積極地容納別人和歡迎別人超越自己的態度則代表著一種高尚和善智。
2.要建立起自我豐富的內涵。嫉妒是一種害人害己的危險心理。要克服人性的這些褊狹、自私和平庸的弱點,就應該用人類的智慧和知識來充實自己,使自我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
3.提高自身的競爭意識。有嫉妒心理的青少年,把這種心理轉化成競爭的動力,並通過競爭來提高自己各方麵的能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來超越對方,久而久之,就避免了嫉妒心產生的消極影響。
4.要開闊胸襟,擴大視野。有嫉妒心的青少年不要斤斤計較,在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度”。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對於有些事情我們可能會力不從心。所以,這時要做的就是麵對現實,放寬自己的心胸,擴大視野,用一種高尚的思想來看待一切,嫉妒心慢慢地就會消除。
5.要善於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在具有競爭氣氛的學習生活中客觀地對待自己,擺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不要把學習中最優秀的同學僅僅看成是與自己有競爭關係的對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進步的動力。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不要僅僅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去比較,而要注意發現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隻有這樣才會有長進,才會使學業和思想都能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中國古代這樣一副對聯,叫做“欲無後悔須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希望有嫉妒心的青少年讀讀此聯,然後,不斷地的反思自己,並改善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人生在世,重在不斷的自我完善,而不是擊倒他人。俗話說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青少年們要用正確的態度來引導自己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不斷地調整心態、超越自我,盡早地跳出嫉妒的深潭,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2.與人分享,不再自私
自私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自私表現為凡事隻為自己考慮,不顧及他人感受,以自我為中心。有些人的自私有時並不是很明顯,雖然自私的手段高明些不被人發現,但在一己利益沒得到滿足時會長久地鬱悶。這樣的自私,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能對某些具體的事物有推進作用,但不適用於事物的長遠發展,對自私者本身,推動作用也不穩定,隨時會讓自私者心理失衡而躁動不安。
自私之心是萬惡之源,貪婪、嫉妒、報複、吝嗇、虛榮等病態社會心理從根本上講都是自私的表現。自私之心,自古就有。戰國時期,齊國有一美男子鄒忌,一天另一美男子徐公來訪,徐公走後,鄒忌便問妻子、小妾、客人,他與徐公哪個長得更英俊,三人異口同聲說鄒忌長得好看。鄒忌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認為妻子是偏愛他,小妾是害怕他,客人是有求於他,他們不講真話,都有私心雜念。所以《書·周官》就提出“以公滅私”,孫中山先生也提出“天下為公”的主張。由此可見,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學會分享。
這是一個漂亮的大花園。草叢中盛開著美麗的花朵。另外園裏還有12株果樹。春天來臨時,樹上開滿紅色和白色的花朵;秋天到來時,樹上果實累累。鳥兒在樹上歌唱,唱得那麼動聽,孩子們有時會停止遊戲,來傾聽鳥兒唱歌。他們彼此歡叫著:“我們在這兒多快樂呀!”
巨人離家已經七年了。一天他回來了。他一進家,就看到孩子們在花園裏玩,他大吼道:“你們在這兒幹什麼?”孩子們一聽就嚇跑了。
“我自己的花園就應歸我自己,”巨人說,“除了我自己,我不許任何人在裏麵遊玩。”於是他在花園四周築了一道高高的圍牆,還貼了一張告示:“禁止入內。”他是一個非常自私的巨人。
孩子們因此沒有玩的地方了。他們隻好在馬路上玩,可路上塵土飛揚而且到處是堅硬的石頭,他們不喜歡。他們放學後就在高牆外轉來轉去,談論著牆內美麗的花園。他們相互說著:“以前我們在這兒多快樂呀!”
春天來了,全國到處開滿鮮花,鳥兒到處飛。但是在自私的巨人的花園裏卻仍是一派殘冬的景象——因為園內沒有孩子的蹤跡,鳥兒也就不願在這兒歌唱,連樹都忘了開花。雪花鋪滿草地,寒冰覆蓋著所有的樹木,使它們披上銀裝。北風刮來,接著又下起了傾盆大雨。自私的巨人坐在屋子窗前,望著外麵寒冷雪白的花園,說:“我弄不懂為什麼今年春天來得那麼遲。我希望天氣能變得好一些。”
但是春天和夏天一直都沒來。當別的花園結滿金色的果子時,巨人的花園裏卻一個果子也沒有。那兒永遠是冬季,有凜冽的北風,寒冷的冰雪和瓢潑的大雨。一天早上巨人躺在床上,忽然聽到一種優美的音樂。這是一隻小鳥在窗外唱歌。他已經很久沒聽到鳥兒的歌聲了,所以他以為這是世上最美的音樂。接著,北風息了,暴雨停了。
“我相信春天到底來了!”巨人說著跳下床朝外麵看去。
他看到了什麼?
他看見一副美妙的景象。孩子們從圍牆的一個洞鑽進花園裏來,坐在樹枝上。他在每棵樹上都能看到一個孩子。孩子們又都回來了,果樹很高興,用各種各樣的花朵將自己重新裝飾起來,鳥兒歡快地四處飛翔,歌唱,花兒也在綠色的草叢中抬頭張望。
“我多自私呀!”巨人說,“現在我知道為什麼春天不肯到這兒來了。我要把這個男孩抱到樹上,然後推倒圍牆,那我的花園將永遠是孩子們的遊戲場。”他對自己以前做的事確實感到後悔了。
於是他走了出來,輕輕地打開門走進花園。但是孩子們一看到他,就都嚇跑了。隻有那個小男孩沒有跑:他眼裏含著淚水,沒看見巨人走了過來。巨人悄悄地來到他身後,他伸手把男孩輕輕抱起來,放到樹上。那棵樹頓時開滿鮮花,鳥兒也飛來了在樹上唱歌,小男孩伸出雙手摟著巨人的脖子吻了他一下。
其他的男孩認為巨人不再那麼壞,那麼自私,於是他們又都跑了回來。
“孩子們,這兒現在是你們的花園了。”巨人說著把圍牆推倒了。人們順大路進城時,看到巨人正和孩子們在花園裏玩,那個花園是他們見過的最美麗的花園。
當你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們都吃掉,因為你把六個蘋果全都吃掉,你也隻吃到了六個蘋果,隻吃到了一種味道,那就是蘋果的味道。
如果你把六個蘋果中的五個拿出來給別人吃,盡管表麵上你丟了五個蘋果,但實際上你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
以後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別的水果的時候,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裏得到一個橘子,那個人手裏得到一個梨,最後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種不同的水果,六種不同的味道,六種不同的顏色,六個人的友誼。
青少年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所以說,放棄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樂趣,不再自私是一種健康的心理。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杆,但猶太教規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什麼事都不能做。
這位長老卻終於忍不住,決定偷偷去高爾夫球場,想著打九個洞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
然而,當長老在打第二洞時,卻被天使發現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麵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
上帝聽了,就跟天使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
第三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杆進洞。
長老興奮莫名,到打第七個洞時,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
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個洞,長老都是一杆進洞。因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於是長老決定再打九個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懲罰在那裏?
上帝隻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把長老樂壞了。
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人生是酸甜苦辣的組合,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而壓力卻是無限的,喜悅也是無限的。當一個人的壓力無窮大,不懂得把自己的壓力分給別人一點,早晚要跨掉;當一個人遇到高興的事情,卻沒有人與他分享,結果隻會讓高興的心情變為鬱悶。因為,生活需要伴侶,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麵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