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虛擬網絡心理(1 / 3)

第四章虛擬網絡心理

中學生對自己的社會環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時髦,追隨社會上流行的風氣,最易被感染或鼓動,也容易批評傳統的社會觀念。網絡是一柄“雙刃劍”,它在給中學生網民帶來豐富知識、信息的同時,網絡中各種消極因素以及青少年對待上網的不正確態度等,也導致了中學生網民出現的諸多心理問題。如民生劇烈的社會變革,價值觀念改革,年輕人常易落入變遷的漩渦當中,首當其衝受社會文化劇變的影響。

1.網絡心理障礙困擾中學生

網絡給青少年一個自我創造、擴大交往、增長知識、心理溝通和排解不良情緒的巨大空間,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許多負麵心理問題,其中“網絡心理障礙”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代文明病。自私孤獨抑鬱、網戀、遊戲成癮、色情並稱四大“網絡心理障礙”,已成為困擾青少年朋友們的可怕的精神鴉片。

網絡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驕傲。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正在以神話般的速度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越來越以獨特的方式衝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更是吸引了許多青少年朋友網民加盟。據調查,目前我國各類網站已有15000多個,上網人數將近3000萬人,計算機與因特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突破了人們在信息交流方麵的時空障礙,帶來了網絡世界全新的人際互動模式。然而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網絡道德問題也接踵而來。據查,上網比例最高的是在家占58%,其次是在網吧占20.45%。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網絡遊戲,占62%,進入聊天室聊天的占54.5%。隨著校園建設及各種網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正逐步以“參與人”的角色體現其網絡社會的主體地位。

青少年網絡心理障礙的形成

由於你們心理不成熟,意誌較弱,容易受網絡的引誘而沉湎於其中,誘發“網絡心理障礙症”。網絡心理障礙是指患者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而無節製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網上,持續地聊天、瀏覽,以致影響學生日常生活,降低生活和學習質量,並損害身體健康,從而出現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等。

其表現為:情緒低落、無愉快感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鍾紊亂、食欲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濫用藥物等。

小王14歲了,上高二,以前學習很努力,但是因為家裏很窮,沒錢去上網,自從小舅從深圳回來為了激勵小王學習,給小王買了一台電腦以後,小王把自己的學業完全地拋之腦後,開始迷上了玩電腦遊戲。整天在家一玩就一發不可收拾,連續幾天練課也不上就去玩。最後,終於因為上網過度導致了食欲不振。

小王的這種心理就是由於不良的所導致的,也許由於以前精神上太壓抑自己的,後來形成了愛上網的習慣。其實,這都是對身體和心理不好的,是有損青少年的健康的。

青少年朋友們常見的網絡心理障礙主要有孤獨抑鬱、遊戲成癮、色情誘導、時代潮流“網戀”等。

1.色情誘導。現如今的網絡已成為最大的色情供應渠道,一些色情網站為了增加瀏覽人數,往往用一些巧妙的名字,引人誤入陷阱。這時的你正處在青春發育期,性生理迅速發育,其性心理還處在發展階段,對性知識充滿了好奇,而網絡或多或少會使你們獲得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識,並產生性衝動。由於家長的忌諱和學校性教育的缺乏,從而致使你們的性知識教育跟不上你們的發育需要,如此一來,網絡上豐富的色情資源趁虛而入,讓許多青少年朋友迷戀其中,欲拔不能。因而出現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為,損害其身心健康,更有甚者會造成犯罪,從而釀成不可彌補的後果。

2.遊戲成癮。所謂成癮是指個體不可自製地反複渴求從事某種活動,雖然這樣做會給自己或已經給自己造成某種不良後果,但仍然無法控製的行為。遊戲成癮是指長期迷戀電腦遊戲,上課漸感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導致成績下降。由於長時間沉溺於遊戲機房,從而導致生活節律紊亂,視力下降。一旦停止電腦遊戲活動,便難以從事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記憶減退、食欲不振,出現難以擺脫的渴望玩遊戲的衝動,從而形成精神依賴和相應的生理反應。而當恢複操作電腦遊戲後,精神狀態便恢複正常。這些行為特征與毒品成癮行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是一種心理病理行為。因此,人們稱之為“電子海洛因”。

3.孤獨抑鬱。在網絡中,人際交往是通過人機對話來實現的,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相比,其掩蓋了許多豐富的內容:眼神、微笑、手勢、語調等非語言符號,存在著情感深層交流能源不足的缺陷。在網上,人們無法體驗到現實中的直接情感交流所帶來的愉快;人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需要,特別是其內在的親和動機得不到充分的滿足。因而,長期在網上交流,會使人逐漸失去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力和緊張感,這時,孤僻和冷漠則乘虛而入,從而害怕也不願與周圍的人交往。這種孤獨感進而讓青少年更加依戀網絡,一旦離開則無所適從、煩躁不安,整個人呈現出電腦化、網絡化的狀態,易產生人際情感淡漠、社會適應能力降低等現象,進而漸漸走向個人的孤獨世界,甚至引發嚴重的後果。

4.時代潮流“網戀”。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你們的早戀受到社會的家庭的限製,你們轉而在網絡上尋求戀愛的對象。但網戀是十分虛幻的,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你們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如果過多地接觸網絡,不僅影響學習,而且易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衝動,對網絡戀情寄以厚望。如果一不小心,再遭受網戀的打擊,勢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如果把這些情緒帶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會給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

青少年沉迷網絡

網絡衝擊著你們,關於你們沉迷網絡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具有較強的成人意識。你們進入青春期後,成人意識變強,認為凡事自己可以處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經常無法解決遇到的困難,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會引起大人的情緒波動。這時,當你們麵對無法解決問題、受挫情緒不穩定時,便會不自覺地尋找網絡這個可以使你們完全逃避現實、情緒可以得到充分宣泄的虛擬世界。

2.對友誼的渴望。由於目前你們激烈的學業競爭環境,特需要別人的理解、認同和支持。由於受一些因素的製約,對於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自我實現等各種需要難以得到滿足。而這時的網絡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豐富的內容,展示給了人們一種全新的虛擬社會環境,這無疑給你們提供一個自我需求的最好舞台,在網絡遊戲中,讓你們找到了自我、實現了自我,給了你們傾訴的空間和對象。

3.能力的缺乏。青少年朋友們,你們正處在心理成熟期,其自製能力相對於成年要弱。這時,當某一事物使你獲得快樂或滿足了他在某方麵的需要時,你們便會極為渴望再次擁有。這時,網絡遊戲、網上聊天及網絡上的黃色暴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的感官和心理上的需要,為了進一步獲得或持續這種滿足,你們便忽視了學習、模糊了是非,一頭紮進了這個所謂的“快樂王國”。往往這種重複行為得不到很好的控製,當達到失控的程度時,你們也就上癮了。

4.缺乏溝通。現在的你們由於麵臨升學和課業的壓力,因此使很多青少年朋友與其父母之間無法進行很好的溝通。人們常說,父母是你們最好的老師,當你們處於這一時期,尤需要來自父母的正確指導。但很多時候自己是由於缺乏耐心,對父母產生了一種很重的隔膜。從而讓自己有了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進而造成了你們偏要和父母對著幹的局麵。

5.好奇心強、對是非的判斷能力弱,對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

青春期階段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其生理處於不斷發育和強壯中,心理方麵的自我意識、性格、是非判斷能力、價值觀等也多在這一時期逐漸成熟,這一時期的你對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強但對是非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弱。正由於這些缺點,當你在網絡上接受到一些新鮮事物時,不辨是非、不分好歹地就全接受了。

6.因為學習成績差而自暴自棄。由於沉溺於網絡世界而不自自拔的你,學習成績都較差,你們體驗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這時就會選擇網絡來滿足自己。

青少年從心底正確地認識網絡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提供給人們便捷的同時,又存在著讓人癡迷的危險。網絡以其新奇性、自由性、豐富性、富於挑戰性等,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形成對自己巨大的吸引力,如果不給予你們正確使用網絡的知識和技能,不使其形成良好的網絡意識,其就會被網絡中的黃色信息、惡作劇行為、攻擊行為等行為所毒害而難以自拔。這是網絡時代心理教育必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那麼,你們克服網絡心理障礙主要有兩方麵:

1.提高自身修養。應該以你們的成長為本,關注你們健康的人格發展,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多讓你們和家庭溝通,保證信息暢通;注意培養愉快的情緒特征,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講座和展覽說明網絡成癮危害,提高你們的自身修養;通過訓練,使你們掌握調節心理矛盾衝突的有效方法;開設活動課,培養你們興趣愛好,鼓勵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交往健康向上的朋友。

2.正確地認識網絡。在這個信息時代,網絡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自己要正確的對待網絡,分析自己上網的利與弊,利用網絡學習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適當的上網以作為娛樂,放鬆精神也是一種休閑的好途徑。但有時你還對網絡的認識還不到位,這就需要自己與父母多溝通,培養自己的正確觀念。

你還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多和同學們進行交流,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遇事商量解決,為自己營造平等的成長氛圍和成長空間;對缺乏自控能力有又好奇心,喜歡接受新事物的你們來說,適當控製自己的上網時間,培養自律能力,讓自己學會守時、守信、守約。

在當今信息社會中,網絡是生活中離不開的信息工具,你們應該合理利用網絡,讓網絡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使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而不是洪水猛獸,真正做到讓網絡促進你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你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目的。

2.中學生上網成癮心理分析

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的發育是不穩定的,學生時期,喜歡上網是與很多的個人的消極心理所導致的,自身的防護一時和自我的心理控製能力都是極其薄弱的,這樣就容易導致上網成癮的習慣。

因此,青少年朋友們要杜絕上網成癮的習慣,盡量地保持自己的良好的心態。把那些不必要的習慣全部都改掉,產生良好的心理,正常地進行上網活動,對你們以後的身心更好地發展是有積極的意義的。你們由於各方麵都不成熟,其防護意識和自我控製能力都極其薄弱,好奇心也強,這樣才更容易染上網癮。

心理疾病——青少年上網成癮

需要明確的是網癮的概念,經常上網玩遊戲或聊天等並不屬於網絡成癮。對於網癮,專家是這樣定義的,它是病態網絡使用,是一種衝動性地過度使用網絡,並會因此導致明顯的心理功能損害的現象。判斷網癮的標準有八項,在這八項中,你符合的越多,也就表裏其網癮程度越嚴重,如果有時你有了四項或更多的現象,並已持續了一年以上,那就表明已患有網癮了。

嬌嬌今年上初二,已經上網有2年了,爸爸因一場車禍而殘疾,一個月隻有幾百元的收放,媽媽以賣零食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嬌嬌整天泡在網吧不回家,這讓媽媽對她失望不已,媽媽開始對她不是打即是罵。但媽媽的打罵並沒讓嬌嬌更懂得媽媽的不易和難處,反而造成了嬌嬌更叛逆的行為。嬌嬌有時會半夜去上網,以此來表示自己對媽媽的不滿。漸漸長大的嬌嬌絲毫體會不到媽媽望女成鳳的苦心,還反而對媽媽產生怨恨心理,平日見了媽媽一句都不喊,跟同學在一起時常會髒話不斷。其思想和行為都難以令家人和同學接受。

嬌嬌的表現反映了網絡成癮一個方麵的危害,就是對感情的冷漠和麻木,也是親子道德觀的逆反行為。嬌嬌由於長期沉迷於網絡當中,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已顯得冷漠了,什麼父母親人,師長同學,都無所謂。如果有人阻止她上網,那麼就會成為她最大的敵人,嬌嬌也是出於這種心理才會對媽媽出口成髒,她若清醒後,肯定會為自己的舉動而後悔,認為當時的自己是鬼迷心竅。

為什麼青少年喜歡上網

據接受調查的青少年中,有85.21%都上過網,其中網齡不足一年的為52.90%,3個月內才上網的就有兩成,未成年人網民群體的增速在迅速提高。受調查的青少年中,六成多平均一周或一周內上一次網,七成多每次上網時間基本控製在2小時左右及以下,也有小部分每次上網時間較長,達到5小時以上(4.53%)。

網癮可以分為四類:

1.網絡遊戲成癮。你們玩遊戲時由於不受時空的限製,可以和網上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對抗或合作,可以任意選定角色等,這些都足以讓一些意誌薄弱的你沉迷於其中,逐步形成網癮。

2.瀏覽不良網頁成癮。網絡在帶給人們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將許多不健康的信息傳播了開來,這就造成了網絡不健康信息的泛濫,這也讓自製力較弱、思想不成熟的你誤入其中。

3.網絡“自我為中心”成癮。一部分青少年朋友很多時候會受網絡支配,其行為中有著明顯的衝動和盲目性,以至於在大量不良信息的衝擊下,對自己的行為無法自控,最後陷入其中無法解脫。

4.網戀成癮。網絡中的許多都是有一定虛幻色彩的,你們辨別意識較弱,很容易會投入到網戀虛幻的感情世界中。這種行為有一定的虛假性,會使你們在其中學會說謊、多角戀愛等行為,這都讓你的道德觀念嚴重腐化。

青少年心理習慣要好

1.對自己建立正確的心理意識有著阻礙。心理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諸如善良、醜惡、義務、榮耀等道德範圍的認識。在網絡遊戲中對於這些道德觀念都與現實生活中的標準有著很大的差異,有的恰好相反。網絡中一些所謂的“英雄主義”實際上是色情或暴力的變向轉向,其性別歧視和仇恨觀念都與現代人文精神的標準不符。長此以往,你在長期接觸遊戲的同時,自然也會效仿其中的道德觀念,這樣在青少年的潛意識當中,那些不健康的意識就會開始變得合理化,進而形成錯誤的道德是非觀念。

2.對自己的心理情感有著弱化效果。心理情感的弱化是指你與人所具有的對於一定的道德標準規範的需要相聯係的一種體驗。網絡的滿足感讓青少年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中,這就弱化了你現實交往中的技能,導致了與人和社會關係的疏離。其責任心、義務感、愛國情感等都地遠離青少年的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