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裏壯觀的不僅僅隻是正在噴發的海底火山,還一大片生活的生物,在海底火山的外圍有許多噴著氣泡的煙囪,而在煙囪周圍環繞生長著許多軟體生物,同時這裏還生活中許許多多的魚類甲殼類生物,這裏更跟剛才張力所看到的海底荒漠完全是兩個世界,這裏更像是沙漠中的綠洲,生物的繁榮程度堪比近海的珊瑚群落。
這裏生物繁榮的能量來源就是這個活海底火山,而在這裏的食物鏈基礎這是一種管裝的軟體生物,它就生長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利用海底火山的熱量和氣體生產出各種有機物,而其他生物都是以這種軟體生物為食物生活下來,這裏似乎正是近代人類在海洋探索中發現的熱泉生態係統。
在人類的研究中,熱泉生態係統一般為化能自養型和分解者。化能自養型一般是硫細菌和鐵細菌一類,利用火山口的熱能為能源,把高價的硫和鐵還原,同時得到有機物以供自身所需。分解者一般是濾食性的管棲動物、雙殼貝、小蟹和水母等。
但張力在利用精神視角仔細觀察時發現,這種軟體生物並不是想人類發現的那種獲取熱能的的方式,在張力精神視角中可以看到,這種管裝的軟體生物的每個細胞中具有一種與眾不同細胞器。
這種細胞器張力從來沒有在其他生物體內出現過,就好像這種軟體生物與並不是從地球生物進化過來的一樣,就連附近以這種軟體生物為生的動物,都沒有一個細胞都沒有擁有這種奇特的細胞器。
這種細胞器在存在於軟體生物的每個細胞中,細胞器通過利用火山散發的熱能直接將火山噴發的氣體中的的碳元素和水反應成最基本的碳水化合物。
張力在仔細觀察中發現,這種軟體生物對熱能的利用率極高,在軟體生物群覆蓋的範圍中,火山釋放在海水中的熱量明顯變得非常少。張力估算了一下其轉化效率,大概在90%左右。
在了解到這一點後,張力十分激動,因為簡直就是替代菌毯光合反應的完美基因,與此同時,張力還在這種軟體生物體內找到了一種耐高溫的蛋白質,這種在高溫中不會變性的蛋白質正是構成這種細胞器的基本材料。
從人類能源發展的角度來看,在問道利用熱能發電和利用光能發電誰先進些,大家肯定會選擇光能,因為在大家看來太陽能電池發電清潔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看起來顯得更先進些,但實際上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人類利用熱能發電是先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帶動線圈切割磁場,利用磁生電現象在發電,並不是直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所以在目前技術來看,直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這種不可能的狀況卻出現在這種生物體內,這簡直是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