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愛的叮嚀
天使歸來,愛是唯一的理由。有了愛,那些人間的歧路岔道再也不會讓天使迷惑。
心祭●王學蘭又是暮春時節,落花紛紛,外婆就在五年前的這個季節去而不返。
五年的思念沉甸甸,於每一個寂靜的夜晚緩緩浮升……
外婆的一生坎坷崎嶇。少小家貧無力撫養,被迫做了童養媳,整日勞作,卻食不果腹。後來不知怎麼嫁了別一家,婚後不久就被休棄,隻因為不生育。再嫁,這家的主婦病故,留下年幼的一子一女,外婆視為歸宿,為其操勞30年,給兒子娶了媳婦,又出嫁了女兒,不料丈夫接著撒手歸西。50歲,外婆被迫第三次嫁人,便是我的外公。
深藏起心中的悲苦,忍受著兩個舅母的冷眼冷遇,外婆再一次從零開始。
我在出生後40天嵌入外婆的生活。據說外婆抱回我後,人人見了都斷定養不活,瘦小得異乎尋常,都道這麼個老鼠一樣大小的東西哪能成活?扔了喂狗吧!父母大概也認為不值得給我浪費奶粉,任我自生自滅。外婆怎樣將我養大,我想都沒有想過,耳熟能詳的是少時村人的驚歎:“那麼個小不點居然成活了!”多年以後,上了大學的我假期去探望外婆時,村人仍在感歎外婆創造的奇跡,末了仍不忘叮囑一句:不可忘恩!
懵懂的我哪裏能領會其中的甘苦,聽得多了,甚至有些心煩。直到我產後無乳,夜夜不得安睡,那個漫長的冬天,日子勞累得不堪回首,我始想及外婆撫育我的艱難。
兒時的記憶裏,外婆的大衣襟裏隨時為我兜著解饞的東西:一個桃子、半塊紅薯……隻等我放學後享用。外婆從不舍得碰我一指頭,也不容許他人傷及。8歲上因貪玩父親給了我一巴掌,外婆流著心疼的淚水大大地發了脾氣,父親從此放任我自流。
弟弟妹妹在斷奶後也相繼被送至外婆家,外婆已難以平均分配她的愛,弟妹頗怪怨外婆厚我薄彼、偏心眼。偏偏小妹7歲上夭折,母親對此耿耿於懷,母女遂起隔閡。
11歲的那個冬日,我淚眼婆娑地跟在父親身後,一步一回頭離開了在寒風中仰首翹望的外婆,極端不情願地回到生身父母身邊,做了父母家的客人。拘拘謹謹,小小心心,生分之極。每一個假日,我回到外婆身邊,才能找回久違的自在與輕鬆。
初中、高中、大學,我在外婆的視線中越走越遠。父母舒適明亮的樓房鮮明地對比著外婆黯淡陳舊的老屋。逢假日去看外婆的我,再也不願留宿了,而外婆依然在我一邁進門就滿懷期待地問:“不走了吧?住一夜吧?”後來縱使我想住一宿也身不由己了,外婆卻也不再問了。
12年前,與外婆相依為命的外公猝然離世,外婆該是怎樣的哀傷與無助。母親向千裏之外的我隱瞞了消息,我在南方耀眼的陽光下快樂著,渾然不覺。
那以後外婆迅速衰老下去,一向康健的身體日漸不濟。這期間,我畢業、成家、生子,永久地居住於他鄉,已無暇顧及外婆,徒有牽掛。
外婆住在母親家給上學的小弟做飯。母親脾氣暴躁,有時出言不遜,自尊的外婆即決然離去。逢上這樣的場麵,我為外婆難過,又不敢公然冒犯母親,隻有追上外婆送一程,淒楚的外婆,無奈的我,一老一少,辛酸一路。我在心裏暗暗發誓:等我有了房子,一定將外婆接去侍奉。
房子尚且遙遙無期,外婆卻已躺倒在床。一息僅存,遊離於生死之間的外婆遲遲合不上眼。母親推想外婆是想見我一麵,我匆匆趕去。
多年來的擔心矗立眼前。這個形容枯槁,穿戴停當、行將就木的人怎會是我親愛的外婆?
“你來幹啥?孩子咋辦?”淚水奪眶而出,我哽咽不能成聲,陣陣心痛。外婆啊,此時此刻,你仍在為我著想,而我又為你做了些什麼?隻會給你留下幾張輕飄飄的紙幣,而這號稱萬能的紙幣於你無異於廢紙一張。在那閉塞落後的小山村,它換不來熱騰騰的飯食。而你需要的是有人為你調煤生火、擔水做飯、做伴解悶。可是這些年,我隻是無奈地牽掛著你的寂寞與無助。
最痛心的是,大舅直埋怨你的遲遲不去耽誤了他的農活,母親竟也在一旁幫腔。嗚呼!外婆!我的外婆呀!
第二天,外婆去了另一個世界。
這世上最愛我、我最牽掛的人就在這百花盛開的春日永遠地凋零了。冰涼的淚水潸潸而下,童年的溫馨再向何處追尋?年歲漸增,更深的歉疚潮水般一浪一浪擊痛我,想我如不上大學在農村終其一生,外婆便會安度晚年。外婆是高興我的出息還是歎息我的出息,外婆失望過嗎?我一遍遍揣想外婆的心理,鬱結難釋。
寂靜的夜晚,我一遍遍相遇久別的外婆:依然是送別,依然是在風中站成一尊雕像,依依的目光長長地追隨著我,看我走過另一院門,看我邁上小坡,看我漸走漸遠。我就這樣牽著外婆的目光一步步離去,不敢回頭。直到上了坡頂,才敢駐足回身,悵望腳下那一片滿浸著離愁別緒的灰色屋頂。
一回回夢裏凝望,一回回淚濕眼眶。這一幕已鐫刻為心底永恒的照片,清晰如在昨日。
外婆啊,生前我不曾回報滴水於你,而今也隻能和著淚水寫下我的愛與疚。“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明白了愛的時候,愛已離我遠去。
唯將終夜長開眼,聊報十年養育恩。
世界上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但是有一種愛卻以分離為最終目標,正如文中的外婆與外孫女。愛創造奇跡。外婆用一種大愛將一個難以養活的“小不點”養大成人,是外婆給了她生的機會。外婆生活得很卑微,但愛心仍存,她用春暉般的溫暖嗬護著如小草般的小小外孫女。不計付出,不求回報。大人對孩子付出的愛與孩予對大人的回饋永遠無法對等,隻有經曆過才會體會到這句話的千真萬確。
怎麼忍心讓老人滿懷的期待落空?那麼落寞無助的眼神,讓人看著心痛不已。當這份厚重的愛不在時,我們遲到的愛與疚都是徒勞的。所以,沒有大房子時,也可以把長輩接來小聚。
送長輩真正需要的東西,不是鈔票,而是一份傾聽,一份陪伴。
天堂裏的大哥●顏落很小的時候,蘭子就知道自己是父母撿來的,但這並不影響她的成長,蘭子的童年如其他孩子一樣歡樂而幸福。家裏人對她很好,特別是大哥。
8歲那年,蘭子的父親患了癌症,家裏再也尋覓不到以前安寧祥和的氣氛。半年後,父親走了。哀痛之餘,大哥開始為沉重的債務發愁。
大哥的兒子小健已經4歲,大嫂患有魚鱗病,買一次藥動輒數百。大哥在鎮裏一家工廠做臨時工,掙的錢勉強夠維持家用。二哥剛剛成家,修築新房時欠下的債務還沒有還清。無奈,大哥在附近一家采石廠找了份裝石頭的短工。采石車通常在深夜到達,隻要有人在門外喊,大哥就得披著衣服去工地。幾個人把一塊塊百十斤重的石頭抬上車,裝滿一車15元,幾個人分。這種工作也很危險,常有石頭砸傷人的現象發生。許多個深夜,隻要聽到大哥開門的聲音,蘭子就心疼得想流淚。而她能做的隻有好好學習,並在心裏一遍遍祈禱:保佑大哥平安健康。
近一年時間,大哥都幹著兩份工作。還清父親治病的錢時,他卻病倒了,檢查結果是腎炎。大哥隻要了些基本的西藥。看著臉腫得虛胖的大哥,蘭子和小健都哭了。大哥輕輕地拍著蘭子:“傻孩子,沒事,我以後不去采石廠了,單在工廠上班,活兒很輕。”
娘和大嫂給大哥做好吃的,他總留一些給蘭於。已漸漸懂事的蘭子不肯吃,大哥便裝作生氣地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兩年後,大哥的病情減輕了,隻要不幹重活複發的可能就不太大,而此時大哥的單位因效益不好要裁員,沒有編製的大哥首當其衝。對此,大哥很想得開,他說:“錢是人掙的,法兒是人想的,我的病能好就是萬幸了,不讓上班了咱還有地啊。”大哥辟出二畝地和大嫂一起種葡萄。
蘭子中考時,娘讓她報中專,而大哥卻說她的成績在鎮裏一向都是前三名,讀中專太可惜。蘭子猶豫不決時,娘含著淚說:“你想把你哥累死啊?”蘭子最終在誌願表上填了中專,但8月時卻接到了縣城一高的通知書。她忽然想起,報完誌願的那天晚上,大哥拎著一兜上好的葡萄出了門,一定是他找了老師。
蘭子跑去問大哥時,他隻嘿嘿地笑。蘭子看著大哥的憨樣也笑起來,笑著笑著,眼淚就流了下來……
在一高讀書時,大哥常托人給蘭子帶水果和錢。大哥常說的一句話是:“哥沒本事,但你一定要吃飽。”
家境因種葡萄略微好轉了,悲劇卻又發生了。那天,蘭子的大嫂乘坐別人的農用三輪摩托回娘家時發生了車禍,等家人趕到時,人已經不行了……處理完大嫂的後事,娘說她年紀大了,隻能做口飯,讓蘭子輾學跟大哥種葡萄。大哥還沒等聽完就吼道:“不行!能給葡萄剪枝噴藥的人多了,像俺妹這樣每次考試都進前幾名的有幾個?我心裏有數!”那一刻,蘭子說不清自己心裏的感受,她隻是哭,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個上午。大哥慈愛地撫摩著蘭子的頭,蘭子從心底感到溫暖,大哥是她生命的依靠啊!
已經40歲的大哥,用他的汗水澆灌著田地裏的糧食和葡萄,用那一張張滲透著血汗的人民幣築起蘭子和小健的未來。
蘭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讓大哥感到無比榮耀,但那四位數的學費也令大哥滿心憂慮。收到通知書那晚,趁大哥出去時,年邁的母親把蘭子叫到跟前:“妮兒,咱念不起啊,萬一你哥他再犯病,可咋辦啊!前些日子有人給他介紹個對象,女方說,供他兒子可以,供你上大學可不行……”蘭子默默地把通知書藏了起來,然後讓本家一個姑姑幫她在縣城裏找活兒。
那天吃飯時,姑姑到蘭子家說讓她去縣城一個賓館當服務員,前三個月包吃住每月掙300元,三個月後可以漲到500-600元。大哥陰著臉放下飯碗出門了。蘭子預感到有什麼事要發生。果然,姑姑剛走,大哥就回來了。他隻說了一句話:“我給你錢,你給我好好上學去!”“大哥,”蘭子說,“小健就要上高中了,你身體又不好。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想看你那麼受苦……”“那你就因為這幾千塊錢放棄前途,一輩子都待在這個小村子?莫說你是我妹妹,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也覺得可惜啊!我就是再沒能耐,再受窮受苦也不能讓考上重點大學的妹妹輟學!”
最終,蘭子還是到那所夢寐以求的大學報了到。
大哥彙來了300塊錢,蘭子執意不要,蘭子寫信說自己在老鄉開的食堂裏幫忙,每天可以免費吃三頓飯。大哥堅決不讓她幹,他說他從報紙上看過大學校園內貧困生受歧視的報道,他就是再困難,也能把蘭子的三頓飯錢給掙回來,不能讓同學們瞧不起她。
半個月後的一天,大哥來學校看蘭子,他要到廣州去打工了。大哥比以前黑瘦了許多。大哥帶了蘭子最愛吃的煎餅和一兜水果。分別時,大哥忽然拍拍蘭子的肩膀說:“妮兒,好好照顧自己。”蘭子使勁兒點了點頭。火車漸漸走遠,蘭子淚如雨下。她怎麼也想不到,這是她見大哥的最後一麵。
一天深夜,娘在電話裏哭著要蘭子趕回家見見大哥。可蘭子趕到家時,看到的隻是大哥的遺容。
娘說,大哥回來已經快一個月了,他怕蘭子分心,說什麼也不讓告訴她。與他一起去廣州的鄰家四叔說,像他們這種沒文化、年齡也偏大的人,根本進不了工廠,隻能在廣州擺地攤、賣燒烤什麼的,一天到晚四處跑,還要躲工商局的人。到菜場撿菜,幾個人合租最便宜的民房,用附近木材廠廢棄的木材生火……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大哥的腎病複發了,可他舍不得花錢住院,以至於最後竟惡化成尿毒症……
娘含著淚拿出一遝錢:給她的,給蘭子的,給小健的……蘭子不知道世間有幾位哥哥對妹妹能有這般情義,而對於她這位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大哥付出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
蘭子想,她要用自己的一生去感念大哥的愛。不如此,她將心靈不安——因為,為了她,大哥曾經放棄了自己的天堂……
有哥如此,夫複何求?蘭子的大哥為了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付出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在蘭子人生的每一次重要抉擇中,大哥都是力挽狂瀾,一次次成就妹妹。是什麼讓大哥這樣無怨付出?因為他把蘭子當成了親妹妹。這種超出責任和親情的付出,更令人動容。這個信念讓大哥放棄了自己的幸福,選擇在另一條崎嶇的路上跋涉著,卻是為了讓蘭子更快地到達幸福人生的彼岸。這樣一份情義是值得用一生來感念的,這份不求回報的愛是值得銘記一生的。
芸芸眾生,能夠相識已是一份緣,有機會成為親人,是緣上緣。推想大哥也是帶著這樣一種態度對待妹妹蘭子吧。所以他不惜用自己的勞作甚至生命的代價來構築妹妹的未來。大哥是一個天使。
多莉姑姑的帽子●丁力/譯當我還是小孩子時,曾對三件事情篤信不疑:我的家人都愛我;太陽每天早上都會升起;我的嗓音很美妙。對最後一點我尤其有把握。因為每當全家一起唱歌時,我都會扯著嗓門大喊,從來沒有人阻止過我。所以當我的二年級老師凱瑟琳嬤嬤宣布她要在聖誕節當天舉行一場演唱會時,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凱瑟琳嬤嬤對全班同學說:“歌唱是我們向上帝表達愛意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她說要根據我們的演唱天賦來編排節目,全班26個人都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想獨唱的同學請站在鋼琴右側,想參加合唱的同學請站在鋼琴左側。”
在嬤嬤還沒走到鋼琴之前,我就第一個站到了鋼琴右側。她給了我幾支曲子,我從中挑選了我們家最喜歡唱的《當愛爾蘭眼睛微笑時》。嬤嬤開始彈琴,我則以一個7歲女孩兒所能展示的最豐富的感情開始演唱。可沒唱幾句就被嬤嬤打斷了:“謝謝你,下一位。”
當我回到座位上時,看到有些同學在竊笑。難道我做錯什麼事了嗎?
獨唱的名額很快就招滿了。嬤嬤聽了每位同學的試唱,然後將聲音接近的人編排在同一個聲部,最後隻剩下我孤零零的一個人。
當其他同學開始熟悉歌譜時,嬤嬤把我叫到她的桌前,溫和地看著我。“傑奎琳,你聽說過‘音盲’這個詞嗎?”
我搖了搖頭。“就是說你發出來的聲音與你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她拉著我的手說,“這沒什麼值得害羞的,親愛的。你仍然可以參加演唱會。你做出發音的口型就可以了,但不要發聲。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明白。”我是如此羞愧,以至於放學後我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坐公共汽車來到了多莉姑姑家。在我眼裏,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得倒她。在那個大多數女性都要嫁人的年代裏,她勇敢地選擇獨身生活。她還參加過狩獵遠征隊,和艾森豪威爾總統握過手,吻過克拉克·蓋博(好萊塢著名男影星)的臉,並打算環遊整個世界。她能理解我的世界是如何被這個可怕的發現搞得翻了天。
多莉姑姑給我端來餅幹和牛奶。“我該怎麼辦?”我抽泣著說,“如果我不能唱歌,上帝會以為我不愛他的。”
多莉姑姑的手指在桌上敲著,眉頭皺在一起。最後她眼睛一亮。“有辦法了!我將帽子戴上!”
帽子?它能幫我解決“音盲”這個大問題嗎?她那棕色的眼睛盯著我,聲音忽然降了下來。“傑奎琳,我得透露一點兒天使的秘密,但首先你得發誓不會告訴任何人。”“我發誓。”我低聲說。
多莉姑姑抓著我的手說:“當我在羅馬聖彼得教堂祈禱時,曾聽到旁邊座位上一個人講話。他也是個音盲,也擔心上帝聽不到他的歌聲。那裏的牧師悄悄告訴他,一小塊鋁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我不明白。”
“你在嘴裏默默地念出歌詞,它們會通過鋁箔反射,天使就能捕捉到這些聲音,把它們放到特製的袋子裏,然後送給上帝。這樣上帝就能聽到你和同學們一起唱讚美詩的美妙聲音了。”
雖然聽起來有些玄妙,但我相信萬能的天使還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況且多莉姑姑表情嚴肅,她是不會欺騙我的。
“那我把鋁箔藏在哪兒呢?”
“藏在我的帽子裏,”多莉姑姑說,“我會坐在演唱會的前排。不要對凱瑟琳嬤嬤和你的父母泄露一個字。”
聖誕節那天,全家都去觀看我的表演。我緊緊盯著她的帽子,根本不去考慮在場的人能否聽到我的聲音,我沉默的歌聲是唱給上帝一個人聽的。演出非常成功,多莉姑姑誇我的表演具有“奧斯卡水準”。
四年前多莉姑姑去世了,享年90歲。葬禮結束後,我們晚輩聚在一起,追憶這位令人尊敬的姑媽。我們吃驚地發現,她的“天使帽子”曾幫過我們許多人。一個口吃的外甥盯著她的帽子,完成了自己的首次登台演講;一個膽小的侄女勇敢地參加學校戲劇演出,並在拚寫比賽和天才競賽中獲獎,就因為多莉姑姑戴著帽子坐在前排。她讓我們相信天使就在我們身邊,幫我們完成了許多自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即使到了現在,當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還會想起多莉姑姑和她的“天使帽子”。我童年時的信仰仍然沒有改變:我的家人都愛我;太陽每天早上都會升起;在那個難忘的聖誕節表演中,我擁有最美妙的聲音。
當我們所篤信不疑的或者說信仰被瞬間顛覆時,心靈會受到巨大的觸動和打擊,需要一碗精心調製的心靈雞湯。小女孩傑奎琳就從多莉姑姑那裏得到了一份這樣的禮物。傑奎琳了解到自己是音盲後,羞愧讓她開始懷疑和否定自己。智慧的多莉姑姑用一頂“天使帽子”鼓勵了傑奎琳,讓她沉默的歌唱同樣擁有最美妙的聲音。她又成為一個快樂自信的小女孩。多莉姑姑是一個特立獨行又充滿愛心的人,她用“天使帽子”幫助了一個又一個有缺陷的孩子,讓他們完成生命中的一次又一次的蛻變。以至到現在,“天使帽子”的魔力依然存在。
愛有很多種,不動聲色的愛有時候是一種最大的幫助,春風化雨般潤物細無聲。
幸福的第六根手指●田祥玉安東尼生下來的時候,他的右手大拇指左側居然多長了一根小小的第六指!這根手指的形狀與其他手指也沒什麼兩樣:一樣的指節,一樣的指甲指紋,隻是它很小,而且有時還會微微抖動。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六指”。其實,這是正常現象,算不上什麼大病。
但安東尼的父母認為這根多餘的手指會影響兒子的健康成長。為了不讓安東尼長大後傷心自卑,他們把剛出生的安東尼帶到了嬰幼兒醫院。醫生卻告訴他們,至少得等八年才能替安東尼做手術切除手指。安東尼的父母有些失望,可爺爺薩特聽說後卻安慰他們:“沒事兒,我保證我孫子在這八年中會和其他小孩一樣健康聰明地成長!”
安東尼慢慢長大了,那根小小的第六指也同樣變大了。不知為什麼,小家夥和爺爺最投緣,他剛滿十個月的時候,就會伸開一雙小手叫“爺爺”了。安東尼當然還不知道多長一根手指有什麼不妥,而家裏其他人卻已經開始為這個小小的肉釘動心思了。盡管爺爺薩特表現得一點也不擔心,但他的內心卻也一樣非常不安,他害怕有一天安東尼會因為這個與眾不同的第六指而傷心頹廢甚至自暴自棄。安東尼一天天長大,他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走路,而薩特也開始著急為第六指尋找最合適的存在理由。
終於有一天,3歲的安東尼從幼稚園回家後,眼淚汪汪地問薩特:“爺爺,為什麼我比其他小朋友多長一根手指頭呀?”薩特不知從哪裏找到的靈感,他拍拍孫子的頭許諾,隻要他閉上眼睛就告訴他一個奇妙的故事。安東尼聽話地閉上了雙眼,薩特輕聲說道:“安東尼,你看,我的左手大拇指蜷曲了,它在我的掌心裏睡著了。”薩特掌心朝上,將大拇指藏在掌心裏,他告訴安東尼:“從你出生後,我這根手指就再也伸不直了,我想它肯定是想貼著我的掌心偷懶,所以……”“所以,我就替您長了一根手指對嗎?”聰明的安東尼馬上睜開眼睛,破涕為笑了。薩特無比激動地拉過安東尼,把孫子的右手和自己的左手並排放在一起,說:“瞧,這不就是兩隻手嗎?正好十根手指,不多也不少!”
天真的安東尼開心地笑了。不久前還因為小朋友們的取笑而傷心的他,這會兒甚至為自己多長的這根手指而自豪呢。薩特迅速把這個故事告訴了所有的家人和朋友,他還請安東尼的老師一起來幫助安東尼。當老師驚異地問薩特怎麼會想到這麼絕妙的方法時,薩特笑道:“是因為奇妙的血緣親情啊,有一段時間,我甚至考慮過是否割掉我的大拇指呢。”
開始,薩特隻是在見到安東尼時,才會條件反射般地把左手大拇指蜷起來,有時時間稍長一點,他的左手大拇指就會麻麻地生疼,非得右手幫忙才能舒展開。漸漸地,薩特竟然習慣了時刻把左手大拇指蜷起來,不熟悉他的人還以為薩特真的隻有四根手指呢。
薩特慢慢習慣了用四根手指牽著安東尼漫步,習慣了用食指和中指夾著刀叉進餐,甚至習慣了用四根手指教安東尼彈琴。晚上睡覺時,他的左手大拇指還緊緊地貼在掌心裏呢,要用很大的勁才能把它舒展開來。聰明懂事的安東尼聽了爺爺的故事後,突然對他的第六指特別愛護起來,他總喜歡在小小的第六指上塗很厚的營養霜,以免它幹裂什麼的。他還告訴所有人,他為爺爺長了一根大拇指。
安東尼在幼稚園跟同學講他和爺爺的故事時,小家夥們聽得津津有味。有的小孩甚至還祈禱聖母瑪莉亞讓他們也多長出一根手指頭呢。大概薩特也沒有預料到,這個善意的謊言會讓安東尼因為一根多餘的指頭而比別的孩子自豪幸福。沒有人取笑安東尼,其實對於一個聰明漂亮的小孩來說,多一根小小的手指頭又算得了什麼呢。
轉眼,安東尼8歲了,已經到了可以做手術切除手指的年齡了,薩特卻不知道該怎麼跟安東尼說,因為安東尼告訴老師,他要在爺爺的手指伸直後,才會切除第六指。而當薩特想扳直左手大拇指時,他才發現這根手指已經完全變形了。五年來,這根大拇指一直習慣於蜷曲地縮在掌心裏,看來現在要重新扳直它已不大可能。這根原本直而有力的大拇指,蜷曲五年後已變得萎縮、瘦小而軟弱無力,它已經與其他四根手指有了很大的區別。老實說,大拇指蜷起來的五年裏,並沒有給薩特帶來太多的不便,而那些給孫子講述“幸福的六指”的日子,也確實給安東尼帶來了快樂的童年,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滿足與幸福。
當安東尼聽說他可以在醫院動手術切除手指後,連忙問薩特:“我切除第六指後,您的手指會重新伸直嗎?”薩特的心裏湧起一陣溫暖,他也很想伸直這根手指啊,可是那好像已不可能了。為了讓安東尼安心去做手術,薩特用紗布纏住自己的大拇指,他告訴安東尼他已經動了手術,他的手指馬上就可以伸直了。這樣,安東尼才聽話地去醫院做切除手術。
安東尼的手術非常成功,而薩特手上的紗布卻纏了好久。他想盡辦法讓自己的手指伸直,但不爭氣的大拇指卻不聽他的使喚。安東尼做完手術後,見爺爺的手還沒伸展開,十分沮喪,他甚至說爺爺欺騙了他,他很後悔丟失了那根屬於爺孫倆的第六指。
隨著時間的流逝,安東尼慢慢長大,他開始忙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不再關心爺爺的手指。他漸漸淡忘了第六指的故事,最後他甚至以為爺爺的手指原來就是這樣的。
10年後,78歲的薩特突發心肌梗塞去世了。他去世時,左手掌心向上,大拇指一如既往靜靜地躺在掌心裏,這年安東尼18歲。也就是說,薩特的左手大拇指已經蜷曲了整整15年。這根大拇指曾刻意蜷曲了5年,但在餘下的10年中,它想變回原樣,卻始終沒有成功。盡管這樣,薩特在這10年裏卻也過得十分開心幸福。
安葬薩特後,安東尼的父母告訴了他第六指的故事,安東尼十分震驚,他在爺爺的遺像前長跪不起:“爺爺,為了讓我相信擁有第六指就擁有更大的幸福,您把一根健康的手指隱藏了15年,是您給了我完整的人生啊。”
後來,安東尼成了一名人體器官學教授,他將他的實驗室取名為“第六指與一雙手”,安東尼對人體各種器官,特別是手指研究,在國際醫學領域無人能及。生命中曾擁有的那根幸福的第六指以及爺爺那根蜷曲了15年的大拇指,確實給安東尼的事業和人生指明了非同凡響的方向。
一根蜷曲了整整15年的大拇指,是另外一根小小的第六指之所以存在的全部理由。當把這樣兩隻手放在一起時,它就是一種無法言及的幸福。多長一根小指頭,這沒什麼,但如果引導不當足以影響孩子人生的完整。血緣給了親人間愛的理由,更給了我們維護愛的靈感。一個充滿濃濃愛意的善意謊言令原本多餘的第六指可以驕傲地伸出來,安東尼自豪滿足,因為自己為親愛的爺爺長了一根手指,他是一個英雄。爺爺是偉大的,他不惜用一根原本直而有力的拇指換取孫兒心靈的完整。
當年小小的安東尼漸漸長大,第六指的故事像放久的墨跡漸漸從記憶中褪去。直到爺爺逝去,他了解爺爺對自己的一番苦心,震驚,感恩,自己一直在爺爺撐起的天空下幸福地成長。
安東尼擁有幸福完整的人生,當然不是因為他比別人多長了一根手指,而是因為他有一位親愛的爺爺。
一頓午餐●郭麗佳/編譯我收到嬸嬸的信:“親愛的孩子,我將於下周四抵達你那裏,如果到時你能邀請我共進午餐,我將不勝感激。你的嬸嬸:諾拉。”自從我母親得病以來,嬸嬸諾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當時我在大學裏每月隻靠父親給的5英鎊維持生活,接到嬸嬸的來信時,我隻剩下20先令了。但是無論如何我不能拒絕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個比較好的餐館,那裏一頓午餐每位隻需3個先令,那樣的話,我還可以有14先令維持到月末。
當我帶她到那家小餐館門前時,她指著街對麵的“親屬大廈”說:“我們為什麼不去那兒?那兒也許更好一些。”
“噢,的確挺好——如果你喜歡的話。”我說,我不能說:“親愛的嬸嬸,我實在沒有足夠的錢請你去‘親屬大廈’用餐,那兒的價格遠遠超過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遞上一份菜單,“噢,”嬸嬸說,“我們可以先要一盤這個,”這是一道法式雞塊,是菜單上最貴的一道菜——7先令。我為自己點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為我希望能留下點兒錢維持生活。現在大約用去了8先令,不!——應當是9先令,因為我還將付給侍者1先令的小費。
“這位女士還需要點兒什麼嗎?”侍者說,“我們有上好的魚子醬。”
“魚子醬!”諾拉嬸嬸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魚子醬嗎?”
我不能對她說:“不,因為那會使我隻剩下5先令維持到這個月末。”我沒出聲,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魚子醬——外加一杯葡萄酒。現在我隻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買足夠的麵包和幹酪,熬過這個禮拜。但是她吃完了雞塊,又看見侍者手裏拿著幾塊奶油蛋糕。
“噢!”她說,“這些蛋糕看上去可愛極了,我隻要一小塊!”
於是,我僅剩下3個先令了。然後侍者又報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還會要一些。最後,經過了如此豐盛的午餐,我們是一定得要兩杯咖啡的,那麼我將一無所有,甚至連付給侍者的小費也沒有了!
侍者遞上清單:20先令。我把我僅有的20先令放在盤子裏,沒有小費付給侍者。
諾拉嬸嬸看著盤子裏的錢,又看看我。“這是你所有的錢了吧?”她問。
“是的,嬸嬸。”
“你將你所有的生活費都花在了這頓午餐上了是嗎?你太善良了——但這實在很愚蠢。”
“不,嬸嬸。”
“那麼,這麼多的語言中哪個單詞最難講?”
“我不知道,嬸嬸。”
“‘不’,當你長成了一個大人,有時候你不得不對別人說‘不’,甚至對一個女士,我早看出你沒有足夠的錢來應付這頓午餐,但是我還是想給你上這生動的一課——所以我點了最貴的菜,並且偷偷看了你的眼色——可憐的孩子!”她付了賬,並且把5英鎊作為禮物送給了我。
“噢,上帝!”她說,“這頓午餐幾乎飽煞了你可憐的嬸嬸,我平時午餐僅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嬸嬸用一頓午餐教會侄兒學會說“不”的處世道理,盡管有些貴,但還是非常值得的。
“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字,可是說出這個字卻需要極大的勇氣。如果第一次沒有拒絕了的事情,第二次則更不容易拒絕。很多時候我們由於諸多原因,不願不敢也不能說“不”,從而做出一些違背真實意願的事,結果常常使我們陷入巨大的窘境中。有如文中那個囊中羞澀的少年麵對疼愛自己的嬸嬸,無法拒絕她的各種“無理”要求,結果花光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錢,那是維係他一個月的生活費。雖善良但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