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破殼而出
希望就在前麵,成功就在隔壁。挺起長喙,啄破一層薄薄的殼,雛鷹就將見到蔚藍的天。鼓足勇氣,堅定信念,積聚所有的力量,發起最後的衝刺,你就會首先登頂!
支點
美國的喬安娜,從小就喜歡文學,曾立誌將來成為一名出色的作家。當她從文學院畢業之後,並沒有馬上工作,而是開始埋頭於文學創作。一年後,當她歡歡喜喜地把自己創作的兩部長篇小說寄給編輯部的時候,卻遭到了編輯的無情退稿。
不過喬安娜並未因此灰心,她認為自己缺少生活積累。於是,她借了一筆錢,到各處旅遊,增長見識,沿途寫了很多散文、隨筆,但上稿率仍然不高,眼看債台高築,入不敷出。喬安娜決定把自己的創作當成業餘愛好,先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於是她去一家報社當記者,但由於她整天沉湎於自己小說的創作中,工作常常出錯,不久就被辭退了。而且,文學創作也收獲寥寥。
情急中,母親的一句話改變了她。母親說: “你所愛好的,也許並不是你最擅長的事業……”喬安娜陷入了沉思。她想,做一個作家其實要具備很多條件和相應的機會,還要有上帝賦予的天賦,而這些自己目前並不具備。她決定放棄當作家的念頭,並開始從事廣告文案寫作。由於她的文字組織能力極強,很快在廣告界嶄露頭角,並最終成為美國廣告界巨擘。談及成功的經驗,她說:“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關鍵是在於你能否把自己的特長發揚光大。”
平時,我們常常把“愛好”和“興趣”看成是成功的要素和關鍵,其實不然。誠然,愛好和興趣,常常是我們對某種事情抱有熱情和幹勁,但不幸的是,僅僅有這些,並不能保證我們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因為這裏麵還需要能力、經驗和機遇,而最關鍵的是你的專長。哈倫德·山德士原來喜歡律師,學過法律,又賣過保險、開過加油站,但均一事無成。一直到63歲時,他用105美元,創辦了一個小小的炸雞店,卻最終一鳴驚人。如今的上校“肯德基”已風靡世界。“炸雞”才是上校的專長。大數學家陳景潤精通數理,滿腹經綸,但做教師卻拙於言表,上不了講台。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個支點,就是著力點。而著力點,就是特長,就是成功的支點。
多走幾步
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現從中分解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普列斯特列習慣地從當時所謂權威的“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將它命名為“失燃素的空氣”。同年10月,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遊曆,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後,他立即重做了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並第一個將其命名為氧,並以此建立了燃燒的氧氣理論,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
拉瓦錫隻是在普列斯特列實驗的基礎上,從“常識”頭上邁出了一步,便翻開了曆史新的一頁!可見,有時成功與失敗僅僅是一步之遙!
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從海藻中提取碘,固體結晶提取出來了,但在提取後的母液底部,卻沉澱著一種深褐色的具有刺鼻味的液體。他隻是認為那深褐色有刺鼻味的液體是氯化碘,於是貼上標簽了事。幾年之後,1826年,法國化學家做了同樣的實驗,但他對母液底部沉澱著的深褐色的有刺鼻味的液體,沒有隨意做出結論,而是進行了認真研究,證明這是另一種元素溴。由此,他發表了《海藻中新元素》的論文。李比希一時的疏忽,漫不經心地停下了探索的腳步,與成功失之交臂,鑄成了一世的漏洞,痛悔莫及。
化學家維爾製成了純淨的鋁。有好心人勸他聲明自己是鋁的真正發現人。維爾心裏明白,自己隻不過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要不是德國化學家弗勒在這之前煉出不純淨的鋁,怎麼會有今天的鋁呢?以後,當他得到了足量的可熔鋁時,他鑄了一隻紀念章。他在紀念章上鄭重地刻上了“弗勒”這個名字和“1827”年的字樣,送給那位德國化學大師。他說: “我很榮幸,能在弗勒開辟的大道上,多走幾步。”
顯然,維爾虛懷若穀、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令人欽佩的。但維爾“多走幾步”的求索精神同樣令人讚賞,這也是他成功的奧秘。
在人生的征途上,多走幾步不僅需要機會和智慧,更需要勇氣和膽色。隻有矢誌不渝、鍥而不舍、不畏艱難地堅持“多走幾步”,我們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希望和未來。
10年以後你會怎樣
一個女孩在18歲之前,她是個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天就在藝校裏跟著同學唱唱歌,跳跳舞,偶爾有導演來找她拍戲,她就會很興奮地去拍,無論角色多麼小。直到1993年的一天,教她專業課的趙老師突然找她談話,問她:“你能告訴我,你未來的打算嗎?”女孩一下子愣住了。她尚不明白老師怎麼突然問她如此嚴重的問題,更不知該怎樣回答。
老師又接著問她:“現在的生活你滿意嗎?”她搖搖頭。老師笑了:“不滿意的話證明你還有救。你現在想想,10年以後你會是什麼樣?”
老師的話很輕,但是落在她心裏卻變得很沉重。她腦海裏頓時開始風起雲湧。沉默許久後,忽然就堅定地說:“我希望10年以後自己能成為最好的女演員,同時可以發行一張屬於自己的音樂專輯。”
老師問她:“你確定了嗎?”她慢慢咬緊嘴唇回答:“Yes!”而且拉了很長的音。“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著算回來。10年以後你28歲,那時你是一個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同時出了一張專輯。”“那麼你27歲的時候,除了接拍各種名導演的戲以外,一定還要有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聽,對不對?” “25歲的時候,在演藝事業上你就不斷進行學習和思考。另外在音樂方麵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23歲就必須接受各種各樣的培訓和訓練,包括音樂上和肢體上的。”“20歲的時候就開始作曲作詞。在演戲方麵要接拍大一點的角色了。”
老師的話說得很輕鬆,但是她卻感到一種恐懼。這樣推下來,她應該馬上著手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了。可是她現在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沒想過,仍然為小丫鬟小舞女之類的角色沾沾自喜。她覺得一種強大的壓力忽然向自己襲來。老師平靜地笑著說:“要知道,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對人生缺少規劃。我希望你在空閑的時候,想想10年以後的自己。如果你確定了目標,希望你從現在就開始做。”
想想10年後的自己——當她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的時候,她發現自己整個人都覺醒了。從那時起,她就始終記得10年後自己要做最成功的明星。所以,畢業後,對角色她開始很認真地篩選。漸漸地她被大家接受了,也慢慢地嚐到了成功的歡樂。
這個女孩就是如今紅遍全國、馳名海內外的影視歌三棲明星周迅。2003年4月,恰好是老師和周迅談話的10周年,她不知道是偶然還是必然,她居然真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夏天》。從1991年到2008年初的17年中,周迅已拍攝各類題材的影視劇37部,成為32種知名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她已獲得過45個影視歌獎項,百花獎、金紫荊獎、金像獎、金馬獎她都先後一一問鼎,她的歌曲深受廣大歌迷的喜愛,先後在國內外屢獲大獎。毫無疑問,所有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周迅牢記老師的話,孜孜以求、奮爭不息的結果。
人生苦短,能有幾個10年?人生沒有回程票,而且稍縱即逝,無以複追。隻有及時地考問自己:“10年後我會怎樣?”及早規劃,及早行動,並且矢誌不渝,百折不撓,你就會擁有多彩的人生。是的,時刻想著10年以後的自己,想想10年以後會怎樣,你就會離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越來越近。
理想的宮殿
一個英國男孩,小時候有一次他和父親從占丹出發去遊玩,他們經過肯德郡一處叫格德山莊的房子。他仰頭盯著它看,那高大、寬闊,牆上爬滿枝枝葉葉,綠意盎然,仿佛仙境一般,那是一棟令他驚歎的大廈!
父親看他這麼喜歡這所宅子,張開寬厚的手掌撫摸著他的頭,然後和藹地對他說:“隻要你努力,而且堅持不懈的話,總有一天你會走進這棟房子,並且擁有它。”男孩使勁地點了點頭,記住了父親的話。
可是,不久,男孩的家境日漸窮困,債台高築,一家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遷居到倫敦。但移居不久,家裏舊債未清,新債又來,他父親終於被投入債務監獄。這時男孩才10歲。但是作為一群弟妹的大哥,他不得不擔起家長的責任來。為了生活,他投靠到一個遠親的作坊裏學製皮鞋油。他的工作是包紮皮鞋油瓶,每星期得6個先令。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的工作技巧非常熟練了。他的雇主就把他作為廣告,放在櫥窗中,讓過路人看他如何勞動,借以推銷商品。附近的小孩就跑來,一邊吃著東西,一邊把鼻子緊貼在玻璃上,看他勞動,就像看動物園裏的動物一樣。但是,無論什麼時候,他依舊惦記著父親的話和綠色的格德山莊。
格德山莊是他的一個夢想。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拿起了筆,不停地寫呀寫呀。他很像一列蒸汽火車,速度很快,而且準時,簡直是時間的奴隸,它精力充沛而且一心一意向前走。他把窮人的苦難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大眾麵前。他的第一部主要小說作品《匹克威克外傳》在他年僅24歲那年問世。他就是英國19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從此他一舉成名。之後,34年中他又完成了13部長篇小說。長篇小說《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第一部動人的社會小說,揭開了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哀苦無告的生活畫麵,創造出一個個善良而受侮辱的兒童形象,深深打動了當時英國的小讀者,以致當狄更斯於1870年6月9日去世的消息傳出時,居然有一個孩子大哭起來:“唔……狄更斯先生死了,那麼,那麼聖誕老人也要死了嗎?”狄更斯在英國被譽為“莎士比亞第二”,馬克思也讚歎他為“傑出的小說家”。
狄更斯36歲那年,他果真買下了格德山莊。然後,他在自己理想的宮殿終老一生。
隻要用希望繪製藍圖,用信心和血汗去澆鑄,總有一天會擁有她,成為驕人的王者。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香港首富李嘉誠,14歲時由於家庭貧困不得不中途輟學,到一家茶樓當跑堂。香港的廣東人有吃早茶的習慣,店夥計每天必須在淩晨5時左右趕到茶樓,工作時間長達15小時以上。李嘉誠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夥計休息時,他還要待在茶樓侍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時候,茶樓打烊時,已是夜半人寂了,李嘉誠累得兩眼發黑腿發軟。後來他對兒子談起他少年時的這段經曆時,感慨地說:“我那時,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三天三夜。”盡管這樣想,但他不敢有絲毫懈怠。經營鍾表公司的舅父送給他一隻小鬧鍾,讓他掌握時間。李嘉誠每天都把鬧鍾調快10分鍾定好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李嘉誠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他真誠敬業,勤勉有加,很快便贏得了老板的賞識,也成了加薪最快的堂倌。後來17歲時他到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他刻苦鑽研,任勞任怨,業績卓著,年僅20歲就被提升為業務經理乃至總經理。正因為他兢兢業業,銳意進取,最終開創了一代偉業。在他幾十年的創業中,地位變了,環境變了,但他的手表永遠比別人快10分鍾,這已成了他的習慣,這也是他終為人先、傲視群雄的緣由。
古希臘先哲亞裏士多德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當你的行為足夠優秀,當優秀成為習慣,那麼,你肯定是一個優秀的人,一個誰也不敢輕視的佼佼者。
失敗的人讓懶散成為習慣,讓說謊成為習慣,讓推托成為習慣。成功的人讓優秀成為習慣,讓誠實成為習慣,讓進取成為習慣。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會鬥誌昂揚,都會鍥而不舍,都會一絲不苟,都將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機會總是青睞那些讓優秀成為習慣的人,因為他們從來不會辜負對自己信任的人,不會辜負機會對自己的眷顧。保持一顆優秀的心,陶冶一種優秀的品格,讓優秀成為習慣,成功也就成為習慣,人生將因優秀和成功而顯得絢麗多姿,異彩紛呈。
可以平凡但拒絕平庸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除了極少數精英人士外,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是極普通極平凡的小人物。崗位平凡,角色平凡,生活也平凡。
但人可以平凡,卻不能平庸。
在工作中,我們追求的應是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最大潛能,做出最大貢獻。雖不一定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但要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成為本行業的行家裏手,成為某方麵的專家。而平庸則不然,是不思進取,敷衍塞責,碌碌無為,麻木不仁,如行屍走肉,醉生夢死,最終流於平淡而庸俗。平凡與平庸,隻一字之差,半步之遙,稍有不慎,平凡便滑入平庸的泥淖。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袁隆平一個農大畢業生,到農校任教。他教學十分認真。他教授生物學、作物栽培、遺傳育種農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邊教邊學,並走出課堂,來到田間地頭,從實踐中找答案。他不滿足於僅當一名合格的中專老師,還想在農業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在漫長的19年教學生涯中,他在教學中積累知識,又通過教學、生產、科研相結合,創造出了許多農業科技成果。後來他依據遺傳學的知識,對退化植株仔細進行觀察和統計分析,進行了有戰略意義的雜交水稻的研究。如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不僅破解了人口數占20%世界人口的中國糧食短缺問題,全國已累計增產糧食5000多億公斤,每年新增產量可多養活6000多萬人口,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研究或引種雜交水稻,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2001年袁隆平被授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還先後獲得1l項國際大獎。他贏得了“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眾多美譽。
一個平凡的教書匠,不囿於三尺講台,放眼大地,放眼未來,種植夢想和希望,播撤心血和汗水,終於做出了澤惠世界的大事業,收獲了沉甸甸的人生。平凡的崗位,擁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就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個郵遞員會向客戶做自我介紹,並請客戶也介紹自己,為的是當客戶出差不在家的時候,他可以把客戶的信件暫時代為保管,打包放好,等客戶回家的時候再送過來。這個郵遞員就是郵差弗雷德。
弗雷德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不做到盡善盡美決不罷休。他的準則是,無論人們怎麼慌亂,其他人怎樣擔心和著急,他都不會因此而敷衍了事。他從未耽誤或誤投過任何一個郵件。他從不投機取巧,追求絕對準確。他一心一意地為客戶著想,通過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客戶提供了不少超值的服務,讓每一天都成為自己職業生涯的代表作。在美國,無論是全球頂尖的大公司,還是一些正在成長的中小公司,郵差弗雷德已經成為創新服務和增值服務的代名詞,企業每年都設立“弗雷德獎”,專門鼓勵那些在服務、創新和盡責上具有敬業精神的員工。弗雷德改變了2億美國人的觀念。
身處平凡,但拒絕平庸!不是平凡為人帶來平庸,而是人給平凡蒙上平庸。要堅信“不是職業為人帶來尊嚴,而是人給職業賦予尊嚴”。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在何種行業,也不論你身居何處,隻要調整工作態度,振奮精神,使自己生機勃勃,你都是一個全新的人,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就定能揮別平淡與庸俗,邁向傑出與卓越。
守望的決斷和勇氣
人不能沒有理想和目標,失去了理想和目標,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生命的活力,如同船帆失去了海岸,雄鷹失去了藍天。但對理想和目標必須要堅守,並且矢誌不渝地去奮爭,去拚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宏大抱負。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幼年時嚴重“口吃”,他年輕時開始學習演說,聲音和姿態都十分笨拙,屢屢遭到聽眾的哄笑和譏諷,當然更無法戰勝論敵。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他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溜達溜達,心總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剃去了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為羞於見人,他隻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地練口才,一連數月足不出室,演說水平突飛猛進。經過多年苦練以後,再去演說的時候,每一次都會贏得經久不息的掌聲,終於成為千年以來的卓越雄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