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帝書
七月十五日。法雲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臣)惟白謹昧死上書 皇帝陛下。(臣)聞 天地崇高愽厚。所以覆載萬物也。 日月麗明而騰照。所以輝華萬方也。孔孟本仁而祖義。所以教養萬俗也。 佛祖運智而含悲。所以開覺萬有也。若此四者。古今罕有齊其功者也。
恭惟 皇帝陛下。德普天地。 明逾日月。道超孔孟。 性侔佛祖。自 丕承大業。一日而天下歸仁。儒釋道俗。草木禽魚。霈然霑其大恩大澤。沿古抵今。未有如 陛下能齊其功也。(臣)緇林一草芥耳。兩歲中三遇陛下詔闡宗風。實千載一時之幸會。(臣)所以捫膺忖心。將何以報。(臣)定外竊觀 真宗皇帝踐祚。改元景德。吳中僧道原集禪門宗師心要語句三十卷進上。蒙 詔翰林學士楊億為序。是曰景德傳燈錄。 仁宗皇帝踐祚。改元天聖。駙馬都尉李遵勗亦集禪門宗師心要語句三十卷 進上。蒙禦製序文。是曰天聖廣燈錄。皆 勅隨大藏。傳布天下。開悟機器者。數如河沙。然妙道雖不以言。須假言而顯於妙道也。自天聖至今。將八十年。未有集錄者。(臣)今遇陛下踐祚改元。謹集禪門宗師心要語句三十卷。目為 建中靖國續燈錄。昧死上進。伏望 陛下特降 朝廷。依傳燈.廣燈錄例。 賜序文。下印經院。編入大藏目錄。隨藏流行。使佛燄祖燄光明而無盡。則 陛下聖祚國祚綿遠而何窮也。
(臣)甞思元豐五年。歲在壬戌。 朝廷無事。瑞應有感。海宇肅清。邊陲靜息。是時。 神宗皇帝宴然無為。 留神禪悅。建法雲禪宇。 詔圓通禪師法秀開闡宗風。招延禪眾。實 陛下誕 聖之年。若此興崇。良有以也。(臣)今所以區區集斯語要。少贊 陛下金輪垂裳。 佛行仁慈之化。而報神宗皇帝創禪林莫大之 恩也。(臣)竊原 國朝祖宗已來。以 聖繼 聖。未甞不以佛祖妙道資以周孔仁義而化成天下也。所以聖人之事。必待 聖人而後可行。無上法印。今日正賴 陛下不忘佛囑。以永傳布。則(臣)死生之大幸。天下禪門之大幸。所有建中靖國續燈錄三十卷.目錄三卷。隨書昧死上進。幹黷 冕旒。(臣)無任瞻 天望 聖。激切屏營之至。(臣)惟白誠惶誠恐。昧死謹言。
上皇帝劄子
(臣)今有法雲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惟白投書於臣。乞臣繳 進所集建中靖國續燈錄三十卷並上 皇帝書一封。(臣)竊考惟白所集。其例甚著。其名甚美。其利甚博。其報尤深。例之著。引真宗踐祚改元而有景德傳燈錄。仁宗踐祚改元而有天聖廣燈錄。皆熙朝盛典。例之著也。名之美者。夫燈續則傳。燈續則廣。傳之與廣。具在續燈。相續無盡。名之美也。利之博者。凡四十八世。千七百餘人。使悟機器者。當數如河沙。天下受其賜。利之博也。報之深者。其大意卛以密嚴 睿筭。幽贊 皇圖。追報 先帝為本。潛心為 國。報之深也。
(臣)亦自念。元豐初年。寢被 先帝道德之澤。祈創禪林於 輦下。時歲在壬戌。適丁 上聖挺生之期。 先帝留神曲成。 賜法雲之名。有請皆 從。至於 詔選傳法名僧。來學者常逾數百。上資 寶祚。代不乏人。今惟白之住持。次當第三。而際會 風雲。翱翔 宮禁。獨陛猊座。三對龍顏。海潮之音。師子之吼。人天響震。佛祖光生。且謂知 恩報 恩。莫如佛法。佛法之要。其在祖燈。佛燄祖燈。既光明而無盡。則 帝齡國祚。將綿遠而何窮。欲報之心。大卛類此。
(臣)又恭覩 仁宗皇帝禦製廣燈錄序有雲。法雲滋蔭。又雲。續千燈而罔窮。豈非先有所開。囑有所在。乃至以 神功而暢真諦。 真宗皇帝以稽古而繹宗風。神宗皇帝閱意最深。儲精益專。以大明而研性理。此蓋 國家以 聖繼 聖。兼資妙道。化成天下之遺則也。恭惟陞下。道自生知。 性由天縱。 聰文日益。 聖學淵深。孝述 祖宗。必留宸念。(臣)儒術之暇。粗探禪詮。惟最上乘。乃第一義。不立文字。豈踐階梯。直拄箭鋒。旁加鞭影。投針非妙。掣電猶遲。道固無言。因言顯道。道既顯矣。悟之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