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嗬護那一點點光(1 / 3)

三、嗬護那一點點光

愛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愛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愛能改變一個人的形象。沐浴在愛中的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目光也閃爍著光彩,就算是麵對自然景觀,眼睛裏也會放射出奪目的光芒。那就是生命內在之光,它的光源是愛。

照耀在別人身上的光芒●[美]肯特·奈伯恩記得當年讀研究生的時候,我有一位名叫克雷格的好朋友,他為人熱情友善而且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無論他走到哪裏,哪裏就會充滿生氣。不僅如此,當你和他說話的時候,他那全神貫注地聆聽的樣子,會讓你感到自己非常重要。總之,人們都非常喜歡他。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和克雷格一起坐在我們平時讀書學習的地方閑聊著。不經意間,我抬頭望向窗外,正好看到教我的一位教授正穿過停車場。

“我可不想碰到他。”我說道。

“為什麼呢?”克雷格不解地問道。

於是,我向克雷格解釋說,在上一個春季學期,我和他因為一些錯誤的研究課題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對於他提出的一項建議,我據理力爭地反駁了他,而他對我的回答也給予了嚴厲的駁斥。我們都很生氣,從此他就再也沒有和我打過交道了。“其實,完全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補充道,“那家夥根本就不喜歡我!”

“我看未必,也許是你錯了,”聽完我的解釋,克雷格俯視著那位教授遠去的背影說道,“也許真正不願和人打交道的那個人就是你——你這樣做隻是因為你感到害怕,說不定他還以為你不喜歡他呢,所以才會對你不友好。其實,人,誰喜歡和不喜歡自己的人交往呢?如果,你對他能表現出興趣的話,那他也會對你感興趣的。去和他談談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克雷格的這番話頓時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於是,我立刻走下樓去,走進停車場,試探性地走向他。我熱情地向他打招呼,並且還問他這個夏天過得怎樣。他驚訝地看著我,那樣子顯然不是刻意裝出來的。接著,我們一起並肩走著,閑談著,我可以想象得出,此刻,克雷格一定正得意地微笑著透過窗戶看著我們呢!

其實,克雷格為我講述的是個再也簡單不過的道理,而且簡單得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以前竟然不知道。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對自己也總是沒有一點兒信心,在和別人交往時,總是心存疑慮,心懷恐懼,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評論自己——而事實上,別人也在擔心我會如何評論他們。從那天起,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別人的眼中來判斷他們會如何評價我,因為,我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與別人交往、與人分享某些東西的需要,正因為如此,我發現了一個以前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發現的世界,結識了一群以前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結識的人。

比如,有一次,我乘火車經過加拿大的時候,在我的旁邊坐著一位乘客,他講話含糊不清,語無倫次,卻又喜歡滔滔不絕,囉囉嗦嗦,看起來就像是喝醉酒似的,周圍的人都竭力地躲避著他,而我卻開始和他攀談起來。通過交談,我得知他患過中風,目前雖已痊愈,但仍在康複之中。他還告訴我說,他曾經是我們正經過的這條鐵路線的工程師。那天晚上,直到深夜,他都在為我詳細講述這條鐵路每段鐵軌下麵掩埋著的曆史。

第二天清晨,當朝霞點亮遠方的地平線的時候,他緊緊地握著我的雙手,凝視著我的雙眼,激動地說:“謝謝你能聽我說話,要知道大多數的人都覺得我煩。”其實,我很想告訴他,他根本就不需要感謝我,因為,能夠了解到這麼多寶貴的知識和有趣的軼聞,對我來說真是一大樂事啊!

其實,這就是克雷格教給我的做人的道理:無論與誰交往,首先,你要先去喜歡別人,然後再考慮去問問題。如果你能這樣做的話,我相信你照耀在別人身上的光芒一定會成百、成千倍地再反射回你自己身上的!

如果你想別人對你微笑,那麼你就先對別人微笑;如果你對別人關上了心靈的窗戶,別人也會關上他的心靈窗戶。

季節先從一縷風開始●瀾濤8歲的女兒蜷縮在沙發上,身旁是她喜愛的布娃娃和各色布角、針、線。她翻動著小手在布角上穿針引線著,很笨拙,卻極為專注。我好奇地問她在做什麼。

“我要給娃娃縫一雙翅膀,讓她像天使一樣在天空飛。”

女兒回答著我,一雙眼睛澄澈到底,能感覺到,她是那樣堅信,她縫製的翅膀一定可以讓娃娃飛翔。我的心一震,為她那小小的飛翔的心。

曾震撼於這樣一幕,在廣島的原子彈災難紀念館中,有一個很大的石件,上邊清晰地印著一個人的身影。據說這個人當時正坐在廣場紀念碑前的台階上小憩,在原子彈爆炸的瞬間,一道無比巨大的強光將他的身影投射在這石頭上,並深深印進石頭裏邊。

那是日本侵略者蹂躪他國的黑暗歲月,在將苦難帶給被蹂躪者的同時,日本的民眾也遭受著戰爭帶來的黑暗。但黑暗之中,那個已經很難知道名字的日本人卻堅守著一份對安寧和祥和的憧憬,他的身軀被核爆炸灰飛煙滅之後,他那憧憬的姿態仍舊那樣堅定地凝望著這個世界。

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家廣告公司做市場調研員的凱立·裏布曼和傑克·裏巴克有著一個同樣的夢想,他們渴望有一天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快餐店。終於,經過一番權衡,兩人辭掉了工作,決定合作創建一家自己的公司。在美國,麥當勞、肯德基早已名滿天下,統治著快餐領域,他們的堅冰上求火般的決策立刻遭受到人們的質疑和嘲笑。但兩個人卻堅信自己的夢想,他們結合麥當勞和肯德基的漢堡因為個頭太大,一些人常常隻吃一個漢堡的一部分,卻要付整個漢堡的錢的浪費弊端,把漢堡體積減小,推出了迷你漢堡。迷你漢堡店開業後立刻迎來了銷售熱潮,連鎖店也一家一家地開起來……

堅冰消融,雲開日出。

兩個美國青年創造了一個讓快餐業震驚的奇跡,也讓我震撼在兩個字麵前:夢想。

夢想,世界上所有的偉大都凝結在這兩個字裏,人生的萬千追逐都歸結在這兩個字裏。如同不管何方湧來的河流,它的源頭隻能在高處。夢想,滲透在人生的枝枝節節、層層麵麵。

因為夢想,我們甘於煙花擦肩,寂寞罩心,因為夢想,我們敢於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夢想是火,它能把一切誘惑、膽怯、彷徨枯草一樣燒燼,夢想是風,它能把雪原變綠,幹涸潤甜。

那麼多牽魂掛魄的召喚,那麼多不到黃河心不死的追逐,恢弘抑或纖弱,一樣地導引著我們的生命前行。一路走來,得失喜悲,卻總是風景萬千故事層疊。追隨夢想上路吧,因為,有夢的人生才會美麗;因為,季節總是先從一縷風開始的。

擁有夢想的人是快樂的,因為有一份甜蜜在心中,有一種動力在身上。

那夜的燭光●張曉風臨睡以前,女兒赤腳站在我麵前說:

“媽媽,我最喜歡的就是台風。”

我有點兒生氣。這小搗蛋,簡直不知人間疾苦,每刮一次台風,有多少屋頂被掀跑,有多少地方會淹水,鐵路被衝斷,家庭主婦望著幾元一斤的小白菜生氣……而這小女孩卻說,她喜歡台風。

“為什麼?”我盡力壓住性子。

“因為有一次台風的時候停電……”

“你是說,你喜歡停電?”

“停電的時候,我就去找蠟燭。”

“蠟燭有什麼特別的?”我的心漸漸柔和下來。

“我拿著蠟燭在屋裏走來走去,你說我看起來像小天使……”

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吧。我終於在驚訝中靜穆下來,她一直記得我的一句話,而且因為喜歡自己在燭光中像天使的那份感覺,她竟附帶地也喜歡了台風之夜。一句不經意的讚賞,竟使時光和周圍情境都變得值得追憶起來。那夜,有個小女孩相信自己像天使;那夜,有個母親在淡淡地稱許中,製造了一個天使。

稱讚常常造就天使,苛責往往培養魔鬼。一句不經意的讚許,能使一個 平庸的人找到自己發光的理由;一句真誠的誇獎,能令絕望的人找到生活的信心。

給自己樹一麵旗幟●劉燕敏羅傑·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裏環境肮髒,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不與老師合作、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皮爾·保羅想了很多辦法來引導他們,可是沒有一個是奏效的。後來他發現這些孩子都很迷信,於是在他上課的時候就多了一項內容——給學生看手相。他用這個辦法來鼓勵學生。

當羅爾斯從窗台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隻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著實出乎他的意料。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麵旗幟,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汙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州長。

在就職演說中,羅爾斯說:“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它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你一旦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升值。”

在這個世界上,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信念就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

不生氣的秘訣●金世彬古時候,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他一生氣就跑回家去,然後繞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後來,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而一生氣,他仍要繞著房子、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當愛地巴很老了,走路已經要拄拐杖了,他生氣時還要堅持繞著土地和房子轉三圈。

一次,他生氣,拄著拐杖走到太陽已經下山了還要堅持,他的孫子怕他有閃失就跟著他。孫子問:“阿公!您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裏麵有什麼秘密?”

愛地巴對孫子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我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跟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裏,我氣就消了。氣消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工作、學習了。”

孫子又問:“阿公!您年老了,成了富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

愛地巴笑著說:“老了生氣時我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我就邊想——我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裏,我的氣就消了。”

有一句話說,生別人的氣就是對自己的懲罰。而且這是一種無辜的懲罰。心平氣和不僅是一種性格,還是一種氣度、一種生活的態度。如果為了一點兒小事就生氣爭吵,不僅破壞了自己的愉快生活,而且還浪費寶貴的時間與精力,這樣你將會失去更多。得饒人處且饒人。

若在生活上與人發生矛盾,不妨退一步,海闊天空。

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王虎林有位醫生,素以醫術高明享譽醫學界。他的事業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診斷患有癌症。這對他不啻當頭一棒。一度,他曾情緒低落,但後來他不但接受了這個事實,而且他的心態也為之一變,變得更寬容、更謙和、更懂得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在勤奮工作之餘,他從沒有放棄與病魔搏鬥。就這樣,他平安地度過了好幾個年頭,到現在,他依然活得很快樂。有人驚訝於他的事跡,問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支撐著他。這位醫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幾乎每天早晨,我都給自己一個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個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溫暖每個人。

這位醫生不但醫術高明,他做人的境界也很高。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難以預料的。但是,我們不能控製機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生命到底有多長,卻知道自己該怎樣選擇生活,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適時調整我們的心態。隻要活著,就有希望;隻要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的人生就一定不會失色。

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哪怕這個希望小得不能再小,隻要我們有信心有恒心去追求它去實現它,我們就不但會收獲快樂,而且會讓人生不斷豐盈。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就是給自己一個目標,給自己一點兒信心,給自己一點兒戰勝自我的勇氣。希望是什麼?是引爆生命潛能的導火索,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將活得生氣勃勃,激情澎湃,哪裏還有時間去歎息去悲哀,將生命浪費在一些無聊的事情上?

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無限的。隻要我們不忘記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的確,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會收獲一天的快樂,同樣,今生給自己一個大的理想,會擁有一生的精彩。

感謝那隻手●鄭淩前不久看到一則美國故事:感恩節的前夕,芝加哥的一家報紙向一位小學女教師約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貧寒的孩子的圖畫,圖畫的內容是他們想感謝的東西。

孩子們高興地在白紙上描繪起來。女教師猜想這些貧民區的孩子們想要感謝的東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數孩子會畫上餐桌上的火雞或冰淇淋等。

當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畫時,她吃了一驚:他畫的是一隻大手。

是誰的手?這個抽象的表現使她迷惑不解。孩子們也紛紛猜測。一個說:“這準是上帝的手。”另一個說:“是農夫的手,因為農夫喂養了火雞。”

女教師走到小道格拉斯——這個皮膚棕黑、又瘦又小、頭發蜷曲的孩子麵前,低頭問他:“能告訴我你畫的是誰的手嗎?”

“這是你的手呀,老師。”孩子小聲答道。

她回想起來了,在放學後,她常常拉著他黏糊糊的小手,送孩子們走一段。他家很窮,父親常喝酒,母親體弱多病,沒工作,小道格拉斯破舊的衣服總是髒兮兮的。當然,她也常拉別的孩子的手。可這隻老師的手對小道格拉斯卻有非凡的意義,他要感謝這隻手……

的確,一生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感謝的東西,其中不僅僅有物質上的給予,而且也包括精神(心靈)上的支持,比如得到了自信和機會。

對很多給予者來說,也許這種給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卻常常難以估量。

感恩經營●胥加山在我常去圖書館的一條路上,看到一家花店,每天早上8時,花店門一開,便擠滿了前來買花的人。有好幾次,我總想近前看個明白——這家花店為何生意如此紅火?後來從買花人口中得知,開花店的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他每天逢8時開花店門,第一筆生意都是照本錢賣給顧客。

有一天,我想為妻子即將到來的生日買一束鬱金香。我也趕早上8時擠進了這家花店。

我果然買到一束我想要的黃色鬱金香,昨天午後他開價80元,今天以開門第一筆生意的價錢隻花了45元錢買到了。我對小夥子這種獨特的經營方式很感興趣。

一個夕陽西下的傍晚,我見小夥子忙完了一筆生意,正悠閑地修花剪葉,我連忙近前和他點頭致意。爾後,我問他:“為什麼會有開市第一筆生意照本賣的想法呢?”

他微微一笑說:“最重要的還是感恩吧!記得我剛在這條路上開花店時,我的父親急需錢動手術,花店每進一個人我總跟人說出我賺的錢隻是為父親看病,奇怪的是人們聽後很爽快且十分信任地和我做生意。後來我父親用我花店賺的錢動了手術,身體日益康複。於是我就想,鮮花不能吃不能穿,隻是人們用來傳遞美好的感情,鮮花又不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我思前想後就定下了這個規定,每天以此形式答謝顧客。”

噢,原來如此。他恐怕做夢也沒想到,正是那顆感恩的心使他的生意得到更大的回饋。

後來,因這條路上的門市拆遷,小夥子搬到別處去了,可人們還會想起他來,我敢肯定人們所掛念的不是小夥子的鮮花,而是他的那一顆感恩經營的心。

懂得感恩,能讓你的心更寬更廣,能讓你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感恩●文玉芳一直以來,“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謝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於已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國的一次偶遇卻讓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層意味。

那是在洛杉磯的一家旅館。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廳裏就餐時,發現自己的右前方有3個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頭寫著什麼。在就餐的時間、就餐的地方,這3個孩子卻沒做與吃飯有關的事。我難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試探著走了過去。在這些孩子的應允下,我坐在了他們旁邊。看到我這樣一個膚色不同的外國人到來,他們沒有一絲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談了起來。這3個孩子中一個約摸十二三歲戴眼鏡的男孩是老大,女孩八九歲是老二,另外一個小男孩五六歲是老三。從談話中我了解到他們和母親是暫時住在這家酒店裏的,因為他們正在搬家,新房還未安頓好。

當問他們在做什麼時,老大回答說正在寫感謝信。他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讓我滿臉疑惑。這3個小孩一大早起來寫感謝信?我愣了一陣後追問道:“寫給誰的?”“給媽媽。”我心中的疑團一個未解一個又生。“為什麼?”我又問道。“我們每天都寫,這是我們每日必做的功課。”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寫感謝信的?真是不可思議!我湊過去看了一眼他們每人手下的那遝紙。老大在紙上寫了八九行字,妹妹寫了五六行,小弟弟隻寫了兩三行。再細看其中的內容,卻是諸如“路邊的野花開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薩餅很香”、“昨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之類的簡單語句。我心頭一震。原來他們寫給媽媽的感謝信不是專門感謝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是記錄下他們幼小心靈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他們還不知道什麼叫大恩大德,隻知道對於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應心存感激。他們感謝母親辛勤的工作,感謝同伴熱心的幫助,感謝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理解……他們對許多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其實,“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們囿於這種“不如意”之中,終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會索然無趣。

如果我們像這些孩子一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我們就會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隻需一瓢水●林夕最近,因為事業遇到些問題,搞得我很灰心。為了徹底放鬆休息一下,我決定給自己放個假,去鄉下老伯家,過一周真正的鄉村生活。

鄉下的生活就像鄉下的空氣一樣,對我來說都非常新鮮。吃菜現從地裏拔,喝水現去井旁壓,睡覺開窗看月光。白天和他們一起下地幹活,中午回家坐在土炕上吃農家飯,晚上坐在院子裏乘涼。生活簡單而快樂。可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就感覺胳膊發軟、腿發沉,腰有些發酸,躺在炕上不起來,一直睡到快中午。家裏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都下地幹活去了。我感覺有些渴,起來走到院裏的小洋井旁,也學著老伯的樣子,雙手握住井把抬起再往下壓,壓了半天,可是不見一滴水出來。我累得直喘氣,想不明白:老伯隻壓幾下水就嘩嘩往外流,怎麼我壓卻不出來!

正巧,這時老伯回來了。他走到井旁,拿起掛在上麵的瓢,轉身回屋到缸裏舀了一瓢水,倒進井裏,然後快速地抬壓井把,隻幾下,水就嘩嘩出來了。老伯接了半瓢水遞給我:“傻孩子,壓水時,先拿瓢往裏倒點兒水,這樣水就壓出來了。知道嗎?這叫引水。”

原來是這樣。每次,我隻看到老伯一壓就出水,卻沒注意他先用瓢往井裏倒水。

生活,不也是這樣嗎?許多時候,我們看到別人成功了某件事情,自己也仿照去做,可是卻怎麼也做不成。

因為,我們沒有引水。隻需一瓢水,不多,但必須是你自己的。

想要吸進空氣,必須先呼出空氣,我們若要獲得更多的東西,就必須先付出自己的努力。

點亮心燭●高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多雲黯然的午後。

英國小說家西雪爾·羅伯斯照例來到郊外的一個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轉身準備離去時,竟意外地看到文友的墓碑旁有一塊新立的墓碑,上麵寫著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