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不就業的學生在很多方麵存在共性。例如,主動不就業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都比較寬裕,他們的父母都很民主,能夠做到尊重子女自己的選擇。學生本人對自己的未來有全麵考慮,覺得挫折在所難免,人應該趁年輕的時候搏一搏。同時,他們潛意識裏都不願麵對職場上複雜的人際關係,所以要麼繼續待在相對單純的校園環境裏,要麼選擇遊離於傳統的就業體製之外。
大學畢業生求職之怪現狀
因身體原因未被錄取,大學生紮死人事幹部
2003年4月3日下午,浙江省某地秀洲區人事勞動保障局(下稱秀洲區人事局)兩名公務員在辦公室裏遇刺。警方確認,凶手是當地某名牌大學一名22歲的應屆畢業生。
案發經過
4月5日下午,當地秀洲區公安分局、人事勞動保障局就此案向媒體作了通報。
通報稱,犯罪嫌疑人周某已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通報對事件的經過作了如下概述:2003年1月23日,周某報名參加秀洲區政府招收9名鄉鎮公務員的考試。經筆試、麵試,周的總分為73.1分,總排名第八。4月1日體檢,周被檢查出有乙肝“小三陽”。按國家公務員招考條例,周因此未被錄取。
4月2日晚,通過同學發來的短信得知自己身患乙肝被淘汰,周心裏很難過,當晚即產生自殺念頭。隨後,周又產生報複心理,決定將負責錄用的招考幹部殺害。
凶手性格
據了解,周母是當地劇院數碼電影放映員,周父則已於1993年生病去世,此後母子倆相依為命,兒子成了母親惟一的希望。
在周母同事的眼中,母子倆性格都很內向,“他母親有什麼事情都放在心裏,不會像別人那樣說出來。周某以前讀幼兒園時性格還是很活潑的,父親去世以後,他就很少說話了”。周母的同事分析說:“可能是單親家庭的緣故,心理有點障礙,再加上她母親對他寄予很大希望,壓力過大,他才會把找工作看得那麼重。”
各方反應
1.學校:就業心理谘詢亟待加強
這件事反映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加強,尤其是要重視就業心理谘詢工作,使大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就業觀。
2.浙江省教育廳:大學生應保持良好心態,樹立正確就業觀
2003年是高校擴招後畢業生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浙江省教育廳高校畢業生就業辦公室主任周加敏指出,目前大學生就業的麵正在拓寬,反映出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在發生變化,大學生應認清這一形勢,在就業中調整好自己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如果遇到糾紛,也應通過合法的途徑去解決。
3.心理學博士:大學生應充滿激情、理想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心理學王博士認為,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一些大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在對生活的理解上與現實
有一定偏差。一個小小的挫折——無非是找工作不如意——就讓他感到仿佛天塌了下來,這反映出一些大學生心理極其脆弱的一麵,他們還沒有為走向社會奠定充分的心理基礎。
王博士同時指出,現在一些大學生有享樂主義傾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上一代人那種激情和理想。因此,王博士認為:“大學生要成為充滿激情和理想的一代,就業隻是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他們還應以更積極的姿態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找工作“傾巢而出”:獨生子女求職就業怪現狀
90%求職電話是家長打來的
“我的兒子體型太胖,職校畢業兩年多了還沒找到工作。你們能幫他介紹一個嗎?”在不久前一次某電台“就業之友”節目中,討論的是青年求職的問題,但90%的電話是父母為子女打來的還有一位70多歲的老爺爺,說自己的孫女是醫科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應聘了好幾家單位,但都沒有回應,他非常著急。
找工作全家齊上陣
在上海虹口區舉辦的創業與就業活動上,一個女大學生由父母陪著前來,每到一個招聘台前,其父都要對崗位、薪資和發展前景進行一番分析,甚至和招聘人員交流一番,然後再決定是否為女兒投遞簡曆。問到這位父親為何要“包辦”女兒的就業時,他表示:“女兒還小,麵對五花八門的招聘單位,不懂如何辨別真偽。再說,她讀完大學不容易,我們當然要為她找一個好單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