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追索生命的意義
風在輕揚,月在圓缺。花開花落的平原上,寂寞的山石對著空曠的田野沉思——生命的意義何在,風悄悄帶走它的問話,跌落到我們的心裏。
扼住命運的咽喉
貝多芬一生命運坎坷,痛苦和不幸始終和他形影不離。他曆經貧窮、疾病、失戀和孤獨的折磨。早在童年時,他就在父親嚴厲的嗬斥下苦練鋼琴。3歲時,失去了疼愛他的祖父。17歲時,他熱愛的母親又死於肺病,貝多芬從此成為一家之主,擔負起兩個弟弟的教育責任。他不得不羞慚地要求父親退休,因為他酗酒,不能主持門戶——人家甚至不能把養老金交他本人收領。這些可悲的事實在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若幹年後他曾說過:“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個可憐蟲!我15歲時已經知道了。”
1796至1800年間,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大大衰退。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這是多麼沉重的打擊!他絕望地告訴兩個朋友:“我的最高貴的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我不得不在傷心的隱忍中棲身!……”“要是幹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裏這是多麼可怕的遭遇啊……”
然而,除了肉體上的痛苦之外,還有另一種痛苦——愛情的挫折摧殘著貝多芬的心靈。1801年,一個很有魅力的姑娘闖入了他的生活,這就是貝多芬題贈《月光奏鳴曲》的對象——朱麗葉坦·桂察蒂。她愛他,他也愛她。可是這段愛情卻使貝多芬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愛情使他更加感到自己的殘廢和處境的艱難,甚至無法娶他所愛的人,而朱麗葉坦的稚氣和自私又使貝多芬萬分苦惱。1803年11月,她嫁給了一位伯爵。這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尤其是在貝多芬由於疾病而使身體變得虛弱的時候,狂亂的情緒更有把他毀滅的危險。他給兄弟卡爾與約翰寫好了遺囑,注明“等我死後拆開”,他差不多要結束他的生命了。
但是,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再一次戰勝了命運的擺布。此後貝多芬還活了25年。他在給韋該勒醫生的信中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嗅,能讓人生活上千百次,多美!”“我窺見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天都更迫近它一些。唯有在這種思想裏,你的貝多芬方能存活。”
苦難磨礪了他的意誌,他緊緊地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於痛苦的思索中寫下了流芳千古的名曲。然而即使在他苦痛時期的作品中,也有許多歡悅的樂曲,反映了一種青年人的天真,或是熱烈的情愛。這顯然是他的頑強的意誌起了決定作用,一種無可抵抗的力量把憂鬱的思想一掃而空。他渴望痊愈,渴望愛情和幸福。他是那樣的需要歡樂,當生活中沒有歡樂時就自己來創造。
藝術來自心靈,隻有擁有一顆善良高尚的心,才能真正演繹藝術的真諦,傳遞藝術的魅力,甚至創造出流芳百世的傑出作品。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擁有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擁有一個高貴的靈魂。
一個勇敢的負傷戰士
一個負傷的戰士,躺在曾經酣戰的沙場上。戰爭的怒吼早已平息了。劫後餘生,他死一般地靜靜地躺著,感到劇烈的痛苦。戰場上除了傷者的悲鳴和瀕死者的歎息外,寂靜得一點聲音也沒有,宛若它從塵世的喧鬧,逃入夜晚難以言語形容的平靜。
外科醫生提著燈籠,帶著擔架隊在戰場上來回走動,尋找那些能被搶救可以運走的人,遺憾地留下那些在漆黑中帶著祈求的目光而命運注定要死亡的人。外科醫生走近的時候,這可憐的戰士一動也不動地注視著。最後,燈光掠過他的麵龐,外科醫生帶著慈祥的麵孔,彎下腰來,躊躇了一會兒,搖搖頭便走了,留下這可憐的人兒孤獨地與死神在一起。
他們在戰場上來回走動的時候,他抑製著痛苦注視著。他們回轉身來,外科醫生又彎下腰來:“我相信假如這可憐的人活到明天日落的時候,他會好起來的。”
於是,帶著一線希望,他又離開了他。整夜,這句甜蜜的話落在他的心田,有如一滴甘露從星星落到他的嘴唇一般。
他把他疲乏的頭轉向東方,注視著未來的日子。最後,星星熄滅了,東方泛著魚肚白,太陽慢慢地升上地平線,使得他蒼白的麵也喜悅地發出光輝。太陽慢慢地爬上天空,他一點一點地注視著。
他想到了生活,躊躇滿誌,歡喜雀躍,振作了精神,直到正午時分。
太陽逐漸向西傾斜,他需要更大的鼓勵,使他堅持鬥爭到日落。
他想到了遙遠的家鄉,幸福的房子平靜地躺著,薔薇花爬上了它的門扉,樹木對著它的窗子耳語,並在陽光照耀下打盹;果園內有一條小溪,像一根銀線似的流過了森林。
“假如我活到日落的時候,我又會看到它的,我會沿著林陰路漫步,打開破舊的門扉,鳥兒在林果園內向我呼叫,我會再汲飲古老的清泉。”
他想到了從附近農場歸來的妻子,她的手羞怯地攙著他的手,為他的生活,帶來了甜蜜,為他的家,帶來了光明。
“假如我活到日落的時候,我會再次窺視多情的雙眼,把她棕色的頭,再次緊貼在我痛楚的胸膛。”
他想到了年老的父親,在憂愁和年老的壓抑下,每日屈身虔誠地祈禱著。
“假如我活到日落的時候,我又會看到他。用我強壯的手臂,抱著他柔弱的身軀,一種說不出的幸福的創傷,墜入我的心房。”
他想到了曾爬在他膝頭上的孩子,用他們小小的雙手,撥弄他的心弦,向他奏著世間少有的、天下無雙的美妙音樂。
“假如我活到日落的時候,他們又會發現我幹透了的嘴唇,吻著他們溫暖的小嘴;他們的小小的手指又會掠過我的麵龐。”
最後,他想到了年老的母親,在她的周圍,聚集著這些孩子,活活潑潑,使得她心花怒放,咿呀學語,使得她返老還童,因而她可活到這位大人物歸來的時候。
“假如我活到日落的時候,我又會看到她了:把我的頭伏在她膝蓋上的老地方,泣訴在這荒涼夜晚的一切回憶。”
太陽西沉,星星出來,閃耀在這位勇敢人的心中,使得他雙目炯炯;外科醫生提著燈籠走來,把他從死亡帶到了新生。
善良與愛心,往往能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跡。
重要的是你如何看
如果一個人在46歲的時候,因意外事故被燒得不成人形,4年後又在一次墜機事故後腰部以下全部癱瘓,他會怎麼辦?再後來,你能想象他變成百萬富翁、受人愛戴的公共演說家、洋洋得意的新郎官及成功的企業家嗎?你能想象他去泛舟、玩跳傘,在政壇角逐一席之地嗎?
而米契爾全遭遇了。在經曆了兩次可怕的意外事故後,他的臉因植皮而變成一塊“彩色板”,手指沒有了,雙腿如此細小,無法行動,隻能癱瘓在輪椅上。
意外事故把他身上65%以上的皮膚都燒壞了,為此他動了16次手術。手術後,他無法拿起叉子,無法撥電話,也無法一個人上廁所,但以前曾是海軍陸戰隊員的米契爾從不認為他被打敗了。他說:“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選擇把目前的狀況看成倒退或是一個起點。”6個月之後,他又能開飛機了。
米契爾為自己在科羅拉多州買了一幢維多利亞式的房子,還買了一架飛機及一家酒吧。後來他和兩個朋友合資開了一家公司,專門生產以木材為燃料的爐子,這家公司後來變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司。墜機意外發生後4年,米契爾所開的飛機在起飛時又摔回跑道,把他胸部的12塊脊椎骨全壓得粉碎,腰部以下永遠癱瘓。
米契爾仍不屈不撓,日夜努力使自己能達到最高限度的獨立自主,他被選為科羅拉多州孤峰頂鎮的鎮長,以保護小鎮的美景及環境,使之不因礦產的開采而遭受破壞。米契爾後來競選國會議員,他用一句“不隻是另一張小白臉”的口號,將自己難看的臉轉化成一項有利的資產。
盡管麵貌駭人、行動不便,米契爾卻墜入愛河,且完成了終身大事,也拿到了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並持續著他的飛行活動、環保運動及公共演說。
米契爾說:“我癱瘓之前可以做1萬件事,現在我隻能做9000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無法再做好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還能做的9000件事上。我的人生曾遭受過兩次重大的挫折,如果我能選擇不把挫折拿來當成放棄努力的借口,那麼,或許你們可以用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一些一直讓你們裹足不前的經曆。你可以退一步,想開一點,然後你就有機會說:‘或許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即使自己不曾擁有,也可以快樂地欣賞別人所有,這是一種淡然,一種超脫。
生命的奇跡●子魚她是拚上命也要做母親的。
她的命原本就是撿來的。四年前,二十五歲,本該生如夏花的璀璨年華,別的姑娘都談婚論嫁了,而她,卻麵容發黃,身體枯瘦,像一株入冬後寒風吹萎了的秋菊。起初不在意,後來,肚子竟一天天鼓起來,上醫院,才知道是肝出了嚴重問題。
醫生說,如果不接受肝移植,隻能再活一個月。所幸,她的運氣好,很快便有了合適的供體,手術也很成功——她的命保住了。
她是個女人,渡過險灘,生命的小船還得沿著原來的航向繼續。兩年前,她結婚,嫁為人妻。一年前,當她再次來到醫院進行手術後的常規例行檢查時,醫生發現,她已經懷孕三個月了。
孕育生命,是一個女人對自己生命極限的一次挑戰,更何況是她,一旦出現肝功能衰竭,死神將再次與她牽手。這一切,她當然懂得,但是,她真的想做母親。不管付出什麼代價,她都舍得,她要的,隻是這個結果。
2004年3月18日,醫生發現胎兒胎動明顯減少,而她又患有膽汁淤積綜合征,可能導致胎兒猝死,醫院當機立斷給她做了剖腹產手術。是男孩,小貓一樣脆弱的生命,體重僅兩公斤,身長四十二厘米。雖然沒有明顯的畸形,但因為沒有自主呼吸,隨時可能出現腦損傷及肺出血,隻能借助呼吸機來維持生命。
而這一切,她都不知情,因為她自己能否安全地度過產後危險期,都還是個未知數。她要看孩子,丈夫和醫生謊稱,孩子早產,需要放在特護病房裏監護。
自己不能去看孩子,她就天天催著丈夫替她去看。等丈夫回來了,她便不停地問,兒子長得什麼樣?到底像誰?他現在好不好?有一天,她說做夢夢見了兒子,但是,兒子不理她。
7天過去了,她一天天好起來,天天嚷著去看兒子。但孩子,仍然危在旦夕,情況沒有一絲好轉。怎麼辦呢?醫生和丈夫都束手無策。隻是,再不讓她去看孩子,已經說不過去了。但願,她是堅強的。
第8天,她來到了特護病房。看到氧氣艙裏,皺皺的、皮膚青紫的兒子渾身插滿了管子,她無聲地落淚了。病房裏鴉雀無聲,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樣安慰這個心碎的母親,甚至不知道該怎樣向她解釋這一切。
她打開艙門,把手伸進去撫摸著兒子小小的身軀和他手可盈握的小腳丫。一下一下,她小心翼翼地,像在撫摸一件愛不釋手的稀世珍寶。那一刻,空氣也仿佛凝固了。
突然間,奇跡出現,出生後一直昏迷的嬰兒,竟然在母親溫柔的撫觸下第一次睜開了眼睛。醫護人員歡呼雀躍著,那個七天來一邊為兒子揪心,一邊又隻能在妻子麵前強顏歡笑的男人,此時此刻,泣不成聲。而她,癡癡地、久久地與兒子的目光對視著。
第9天,嬰兒脫離了呼吸機,生命體征開始恢複。
第11天,嬰兒從開始每次隻能喝兩毫升的奶,發展到可以喝下七十毫升牛奶。
而且他的皮膚開始呈現正常嬰兒一樣的粉紅色,自己會伸懶腰、打嗬欠、四肢活動自如,哭聲洪亮。
第12天,她抱著她的兒子——她用命換來的兒子,她用愛喚醒的兒子,平安出院。當天各大報紙有消息說,全國首例肝移植後懷孕並生產的媽媽今日出院。她的名字叫羅吉偉,雲南鹽津人。每天都有類似的新聞,不過是報紙上的一角,仿佛與我們的生活無關。但是,又有誰了解,在這背後,是一個母親所創造的生命奇跡。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的行動告訴你該怎樣的人,一種人的行動告訴你不該怎樣做人。
感知生命
一位婦人,她幾乎經曆了一個普通女人所能經曆的所有不幸:幼年時候父母先後病逝,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又因不同意做廠裏某領導人的兒媳而被擠出廠門。嫁了個當兵的丈夫,婆婆卻對她十分苛刻,婆婆過世後丈夫又因外遇棄她而去。現在,她獨自領著女兒過日子,日子過得似乎還很平靜。
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她的朋友去她家閑坐,女兒在一邊玩耍。她們邊聊天邊和小姑娘逗笑,不經意間觸動了往事。朋友讚歎她遭遇這麼多挫折卻活得如此堅強平和,她笑笑,給朋友講了一個故事:
兩個老裁縫去非洲打獵,路上碰到一頭獅子,其中一個裁縫被獅子咬傷了,沒被咬傷的那位問他:“疼嗎?”受傷的裁縫說:“當我笑的時候才感到疼。”
“我也是這樣的,”婦人對朋友笑道,“我被獅子咬了許多口,但我的一貫原則是:忍著痛,笑也好,哭也好,隻要有感覺就有生命,隻要有生命就有靈魂,隻要有靈魂就有生存的意義、希望和幸福。”
朋友驚訝地望著她滄桑的臉,仿佛那是一方視線極闊的天窗。
愛,是一種甜蜜的心情,更是一種苦澀的責任。它是一把充滿了情義的鑰匙,雖打不開倉庫的大門,卻能夠輕輕叩開我們的心扉。真愛無言,卻帶給我們滲進骨子裏的震撼!
危險的森林
一個人在森林中穿行時,突然遇見了一隻饑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用最快的速度逃開了,但是老虎緊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最後被老虎逼到了懸崖邊。
站在懸崖邊上,他想:“與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死,還不如跳下懸崖,說不定還有存活的可能。”
他縱身跳下懸崖,非常幸運地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
正在慶幸之時,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一聲巨大的吼聲,往崖底望去,原來有一隻凶猛的獅子正抬頭看著他,獅子的聲音使他心顫,但轉念一想:“獅子與老虎是一樣的猛獸,被什麼吃掉,都是一樣的。”
剛一放下心,又聽見了一陣聲音,仔細一看,兩隻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幹。他先是一陣驚慌,但馬上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幹跌死,總比被獅子咬死好。”
情緒平複下來後,他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來。他覺得一輩子也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梅子,他找到一個三角形的枝丫休息,心想:“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於是靠在樹上深深地睡去了。
睡醒之後,他發現兩隻老鼠不見了,老虎和獅子也不見了。他順著樹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懸崖,最終脫離了險境。原來就在他睡著的時候,饑餓的老虎實在忍耐不住了。終於大吼一聲,跳下了懸崖。
兩隻老鼠聽到老虎的吼聲,驚慌地逃走了。跳下懸崖的老虎與崖下的獅子展開激烈的打鬥,最終兩敗俱傷逃走了。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能活多少天,而在於我們如何使用這些日子。
環境與心境
蘇格拉底單身時,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裏。生活非常不便,但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嗬嗬的。
有人問:“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你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裏隻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麼好高興的?”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裏。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裏環境是最差的,上麵老是往下麵潑汙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雜八的髒東西。蘇格拉底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
那人又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進門就是家,不用爬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呀,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蘇格拉底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樂樂的。
那人揶揄地問:“蘇格拉底先生。住七層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呀!”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幹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決定一個人的心情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在缺陷中追求圓滿
一個人如果身體殘缺,那無疑是一種遺憾,可是有不少殘疾人不甘心命運的安排,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處境,他們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正常人能做到的事,他們同樣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事跡總是如此地鼓舞人心,布倫克特就是其中的一個。
布倫克特出生在英國,是一位盲人。他的父母發現他的眼睛看不見任何東西後哭得死去活來,頭發一夜之間全白了。後來,父母把他帶到醫院裏進行檢查,查明他失明的原因是由父母的遺傳性配伍禁忌引起的。這種禁忌發生的可能性極小,但如此巨大的不幸偏偏降臨到了他的身上。
眼睛瞎了,就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當時,最“出色”的盲人不外乎學會彈奏樂器,在街頭賣藝以勉強維持生計而已。布倫克特不希望自己就這樣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他要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4歲時,他上了寄宿學校,很快就學會了盲文,並掌握了打字的技能。在學校裏,他勤奮學習,成績優秀。他從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位殘疾人,他堅信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他積極地參加社交活動,甚至鼓足勇氣約女孩子去看電影。
經過其不懈的努力,他終於考上了著名的舍菲爾德大學,在大學裏他依然刻苦學習,是學校裏的優秀學生。畢業後,他選擇了從政的道路,開始時,很多人對他都感到懷疑,甚至認為他的舉動是一個笑話,因為還從來沒有見過一位盲人在政壇上取得成功。
但是,他的信念並沒有因此動搖,也沒有因此而感到自卑。在競選地方議員時,他大膽地向選民拉票,宣傳他的政治主張,他的誠意感動了大部分選民,得到了選民的廣泛認可。他還用堅強的意誌克服了別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幾年後,英國首相提名他出任教育大臣,竟沒有任何人反對。
這便是布倫克特傳奇的一生,他是有史以來世界上職位最高的盲人。從身體條件而言,他是不幸的,他失去了寶貴的眼睛,然而,他用自己的意誌、毅力彌補了這種缺陷,他的人生,對比起那些身體強壯而碌碌無為的人,無疑要精彩得多,圓滿得多。
想想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嚐沒有缺陷呢?人生永遠都是不完美的,正如古語所說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或沒能出生在富裕之家,或相貌不漂亮,或個子偏矮,或學習成績不如別人優秀,嫁的丈夫不如別人有出息,生的孩子身體有缺陷……這些幾乎是每個平凡人都要麵對的問題。
雖然人生無法完美,但可以圓滿。熱愛生活,直視自己的缺陷,這就是一種圓滿的生活,美滿的人生。
在不幸和失敗堆起的高塔上奮進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是個隻在母腹中待了七個月的早產兒。他一降生,就連遭不幸: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父母雙親對這個多災多難的小生命,沒有愛和溫暖,不願負責任。陪伴著他度過一生的,除了宇宙和星辰,剩下的就是貧困和疾病。
早在孩提時代,開普勒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就極為旺盛,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在同學們中遙遙領先。正當瘦弱多病的開普勒盡情地遨遊在知識海洋的時候,不幸的事情又降臨到他的頭上:父親因為負債,不能繼續供他讀書。失學之後,他隻得到自家經營的小客棧裏提酒桶、打雜。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學習。
成家之後,開普勒更加發憤地從事天文學方麵的研究。他把自己寫的書寄給遠在布拉格的天文學家第穀·布拉赫。布拉赫對他很注意,回信表示歡迎他去布拉格。
去布拉格的路程是遙遠的,妻子擔心開普勒的身體受不了,勸他放棄此行,他沉毅果斷地說:“無論怎樣我們一定要去!”
途中,開普勒病倒了。在一家鄉村小客棧裏,他們住了幾星期。帶的一點點路費早就花完了,病人要買藥,妻兒要吃飯,而周圍又沒有一個親人。絕望中,開普勒隻好向第穀·布拉赫求救。多虧這位同行慷慨相助,雪中送炭,這才使他一家活著熬到了布拉格。
在布拉格,開普勒竭力研究火星,想揭示它的秘密。這個時期,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可惜,好景不長,他的益友布拉赫溘然長逝。這不僅在事業上使開普勒遭到嚴重損失,而且他一家的生活也因此又陷入困境。
有人說:“開普勒的一生,大半是孤獨地奮鬥……布拉赫的後麵有國王,伽利略的後麵有公爵,牛頓的後麵有政府;但是開普勒的後麵隻有疾病和貧困。”
然而,沒有任何阻礙能止住開普勒。他倒了,又站起來。他失敗了,失敗了,又失敗了,但是他把這些失敗收拾起來,建成一個高塔,終於抓著了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
生活中有許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鬥誌,在這個階段普通人與傑出的人是沒有多少差別的。然而往往到最後那一刻,頑強者與懈怠者便各自顯示出來了,前者咬牙堅持到勝利,後者則喪失信心放棄了努力,於是得到了不同的結局。
要說成功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靠自己的力量改變命運
無論生活如何拒絕你,如何給你設置障礙,讓你身處困境,你都要盡可能地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命運。接受別人的施舍是最容易解決困難的,然而,接受了施舍,你的鬥誌便會開始消減,勇氣就會磨掉,毅力就會變弱,就像現實生活中的那些失意人,人們給予他們越多的同情和支援,他們便會越多地養成依賴的習慣,依賴別人的幫助與攙扶,甚至隻有靠別人的施舍才能繼續生存。
人生終究是自己的,不管是命運還是機會,都要由自己去創造或改變。
1992年的春天,有個滿腦子裝滿發財夢的小夥子,隻身來到大城市裏尋找工作,期望能在這個充滿機遇的都市裏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本以為很快就能找到輕鬆又高薪的工作,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一再地遭受挫折,非但連麵談的機會都沒有,最後連帶來的盤纏都用完了。
隻能露宿街頭的他,在某個寒冷的夜晚,一個人蜷縮在人行道上打盹;落魄而邋遢的模樣一如整天蹲守在街角討生活的乞丐。
這時,有個過路婦人同情地丟給了他一張一元錢鈔票,當他伸手去撿鈔票時,身邊的一個擦皮鞋的小女孩居然搶先一步撿起了這張鈔票。
落魄的小夥子氣呼呼地喊道:“這是我的!”
沒想到女孩坐回到原位,完全不理會他的怒罵。小夥子便生氣地站了起來,開始與女孩爭執。女孩反過來質問他:“你憑什麼拿這個錢?那位婦人為什麼要給你錢?難道你是乞丐嗎?”
緊接著,女孩冷笑了一聲,斜睨著他,又說:“這樣吧,如果你承認自己是乞丐,我就還你這一元錢。”
“我是乞丐?我怎麼會是乞丐?”小夥子認為女孩在故意嘲諷他,為了捍衛尊嚴,他隻有放棄。
然而,當他正要轉身離開時,女孩子卻叫住了他:“我知道你已經餓壞了,我可以借這個位置給你十分鍾,這十分鍾內你所賺的錢全部歸你,好不好?”
小夥子回頭看了看女孩,以為她又想玩什麼花招,卻看到女孩滿臉誠懇地說:“我是說真的,接受我的建議吧!這個接受和這一元錢不同。因為,一個是靠‘施舍’,一個是靠‘自己的力量’。性質完全不同,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小夥子一聽,心頭一震:“我要靠自己的力量掙錢!”
於是,接下來十分鍾的時間裏,小夥子用女孩提供的擦鞋器具,靠自己的努力,賺到了三元錢。雖然隻有三元錢,但是用它買來的兩片麵包,吃起來的滋味卻是前所未有的。
狼吞虎咽地吃完這兩片麵包之後,小夥子吞吞吐吐地向女孩提出了一個請求:“能不能……你能不能再幫幫我,幫我買一套擦皮鞋的工具……我也想擦皮鞋。”可愛的女孩笑了笑,接著點了點頭。
第二天,擦皮鞋的女孩身邊多了一個擦皮鞋的小夥子。
幾年之後,人們再見到這對擦鞋匠時,發現他們已經是一家皮鞋公司的老板和老板娘了。
故事中的小夥子,要是沒有女孩的指點,而是接受了別人的“施舍”,他很可能從此成為乞丐中的一員。
“拿魚給他吃,不如給他釣竿”,這才是給予幫助的最好方法,也是我們隨時要提醒自己的信念。
生命危險●李廣智在我人生路上最暗淡的那段日子裏——但凡平民百姓都有這種體驗——我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心浮氣躁四處浪蕩像那找不到羊肉泡饃館子的狗。後來,我想到那位來自阿爾泰的哈薩克獵人,雖然老了舉不動獵槍了畢竟還是見多識廣閱曆豐富,興許能找出點樂子來,於是我便不請自到地找上門去。獵人的子女都忙事兒去了,我在獵人那兒整整泡了一天,兩人灌下去了兩瓶伊犁特曲,吃掉了兩盤手抓肉,直到窗外漆黑一團,我還沒有離去的意思。老獵人慈祥地望著我,泛紅的臉上閃著油亮亮的光,說真主保佑,我的孩子,我還是給你講一個雪原狼的故事吧,雪原上,醒酒最快的就是狼。
那時節,老獵人當然還很年輕,他跟他的四個夥伴挎槍騎馬行走在漫無邊際的雪原上。時值傍晚,老獵人無意間一回頭,隻見遠處一片綠熒熒的光晃動著射過來。是狼群!老獵人驚叫出聲,酒頓時醒了。這是幾十條以上的狼群,是獵人最犯怵的“跟槍跳”,沒法兒打,獵手之間也無法互救,能否生還,全憑各人的膽識和本事。眨眼之間,綠熒熒的光已帶著濃烈的血腥味撲到了百米以內,齊聲一嗥,似有喉間的血痂撕裂開來的感覺。老獵人雙腳一磕,打馬就竄。情急之間,他看到每一匹乘騎的屁股後麵都拖上了長長的跳躍著綠光的“尾巴”。老獵人知道,誰要是甩不掉這條“尾巴”,世界的大門就會朝誰關閉了。他一拽韁繩,馬匹斜衝過去,但後麵的“尾巴”也隨之弓成一個彎射上來,“嘭”地一聲,一團綠光彈起來掛在他的背上,觸電般地一痛,立即有刀割一般的寒氣鑽入肌膚。緊接著,又有好幾團綠光彈起來,抓在他的腿上、肩上、胳膊上。綠光閃爍之間,他看到了白慘慘的牙和血豔豔的舌頭,其中一團綠光居然掛在了馬頭上。老獵人不顧疼痛,一杆獵槍在飛奔中舞成了一盤飛轉的磨。他騰出手來,摸出匕首,狠狠地往馬屁股上一紮,馬痛極而嘶鳴,撒開四蹄狂奔起來,冰河斷崖灌木叢,統統踩在了腳下。漸漸地,狼群被甩開了,距離慢慢拉開,終於歸於消失。生還的老獵人背上掉了兩片皮,腿上掉了一坨肉。除他之外,他的夥伴僅有一人生還。其中一個,因為體弱多病且動作一貫緩慢,沒跑出千米就被狼群從馬上拖下來,事後連一塊骨頭都沒能找回來。有一個倒是生還了,可惜嚇破了膽,子夜時分便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我抹了一把腦門,滿手是汗。我說這太可怕了,幸虧是在城裏住,與狼無緣。老獵人淡淡一笑,說我的孩子,確切地講,這種狼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時間之狼,不管你遇到什麼事,你都必須跑在它的前麵才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好了孩子,抖擻精神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這般樣子,可是有生命危險呢。
從老獵人口裏出來,我猶如一盆冷水兜頭而下,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是呀,實在是太可怕了,人隻要活著,就逃脫不了時間這條最凶猛最無情的狼的追逐。它可不管你是豪門驕子還是寒門棄兒,隻要你停下來,它就會無情的將你吞噬,連塊骨頭都不會留下來。日子暗淡,那便是時間之狼留在你身上的齒痕,你已經受傷了,還敢以“傷”為理由而放棄生命的張揚和拚搏嗎?我不敢再想下去了。我明白過來,不管我幹什麼,不論我走哪條道,需要的是趕緊跑起來。時間之狼,正閃著綠光,露出尖齒,抖動著血紅的舌頭,箭一般往上躥著呢。
多彩人生需要平淡生活詮釋,平淡生活需要多彩人生烘托。
樂觀看待不可改變的事實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寺院,寺院的廢墟裏有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既已成為事實,隻能如此。”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你一定會遇到一些令自己心痛的情況。但無論什麼不幸降臨到你身上,你都可以照著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的話去做:“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情況。能夠接受已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大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年輕人,他臉上有一塊巨大的胎記。紫紅色的胎記從他的左側眼角一直延伸到嘴唇邊,看上去就好像是有人在他的臉上豎著劃了一刀。他那英俊的臉由於胎記而變得猙獰嚇人。
但是,外表的缺陷絲毫掩蓋不了這個年輕人友善、幽默和積極向上的性格,凡是和他打過交道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他。他還經常參加演講。剛開始時,觀眾們的表情總是驚訝、恐懼,但等到他講完,人人的心裏又都心悅誠服,場下掌聲雷動。每到此刻,我都暗暗歎服他的勇氣。那塊胎記一定曾帶給他深深的自卑,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克服這麼嚴重的心理障礙,而在眾人遲疑的目光裏談笑自如的。
我們成為最好的朋友後,有一天,我向他提出了這個藏在心裏很久的疑問:“你是怎麼應付那塊胎記的呢?”我言下之意是:你是怎麼克服那塊胎記帶給你的痛苦的呢?
他的回答讓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他說:“應付?我向來都以它為榮呢。很小的時候,我父親就告訴我:‘兒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於是上帝給了你才能,還讓天使給你做了一個記號。你臉上的標記是天使吻過的痕跡,他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能找到你。當看到你和別的嬰兒一起睡在嬰孩室裏時,我立刻知道,你是我的!’”
他接著說:“小時候,父親一有機會就給我講這個故事,於是我以後對自己的好運氣便深信不疑。我甚至會為那些臉上沒有紅色‘吻痕’的孩子難過。我當時以為,陌生人的驚訝是出於羨慕。於是我就更加積極努力,生怕浪費了上帝給我的才能。長大以後,我仍然覺得父親當年沒有騙我:每個人都從上帝那兒得到了才能,每個人對父母來說都是與眾不同的。而正因為有了這塊胎記,我才會不斷地奮鬥,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它何嚐不是天使的吻痕、幸運的標記呢!”
大多數人身上有缺陷時,都會從小就產生一種不如別人的自卑感。不少從生理上的殘疾,發展到心理上的殘疾,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事實上,無論上天在我們身上帶來了什麼缺陷,我們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
笑對人生殘局
上天給你的人生一個殘局,很多時候是希望你贏得更加精彩的勝利。正如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曾說:“累累的心靈創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因為,每個創傷上麵都標誌著邁向成功之路的記號。”
人若以命運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人生來就走運;一種人生來就倒黴。台灣殘疾畫家謝坤山顯然屬於後一種。他似乎生來就和好運無緣,卻總是與黴運結伴,倒黴了一次又一次,也倒黴得一塌糊塗,簡直可以稱為“倒黴家”。
由於家境貧寒,謝坤山很早就輟了學。生活的貧困使他很小就懂得父母的勞苦與艱辛。因而從12歲起,他就到工地上打工,用他那稚嫩的肩頭支撐著這個家。然而命運偏不垂青這個懂事的孩子,將災難一次又一次地降臨到他的頭上。16歲那年,他因誤觸高壓電,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23歲時,一場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了一隻眼睛。隨後,心愛的女友也悄然離他而去……
麵對人生接踵而來的打擊,謝坤山並不抱怨,也沒有因此沉淪。為了不拖累可憐的父母,也為了不拖垮這個特困的家庭,他毅然選擇了流浪。帶著一身殘疾上路,獨自一人與命運展開了搏鬥。
在流浪的日子裏,謝坤山一邊忙於打工,掙錢糊口;一邊忙於公益,救助社會。後來,他漸漸地迷上了繪畫,他想重新給自己灰色的人生著色。
起初,謝坤山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就去藝術學校旁聽,學習繪畫技巧。沒有手,他就用嘴作畫。先用牙齒咬住畫筆,再用舌頭攪動,嘴角時常滲出鮮血。少條腿,他就“金雞獨立”作畫,通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他尤其愛在風雨中作畫,捕捉那烏雲密布、寒風吹襲的感覺……就在他人生最困頓的時候,一個名叫也真的漂亮女孩,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毅然走進了他的生活。
有了一個支點後謝坤山更加勤奮作畫,到處舉辦畫展,作品也不斷地在繪畫大賽中獲獎。苦心人,天不負。後來,他終於贏得了人生的殘局。他不僅贏得了愛情,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而且贏得了事業,成為很有名的畫家,同時也贏得了社會的尊重。他的傳奇故事,在台灣早已家喻戶曉,他本人也成為無數青年的楷模。曾有人問他:“假如你有一雙健全的手,你最想用它做什麼?”他笑著說:“我會左手牽著太太,右手牽著兩個女兒,一起走好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