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熱電聯產技術悄然興起
早在100年前,美國紐約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熱電聯產企業,這家企業一直經營到今天。當時的“聯產企業”僅限於熱能和電能的聯合生產。但近15年來,隨著高科技的進步,能源消費劇增,已把“熱電聯產”的概念發展為泛指任何兩種或兩種以上能源物質同時生產的“現代聯產技術”了——包括同時生產熱水、蒸汽、冷氣、電能、機械能、空調能源等等。現代聯產技術的發展,對節約能源,保證和改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
節約能源從根本上說,就是減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兩個方麵。常為人們忽視的是在能源利用過程中,對所謂“廢熱”或稱“餘熱”的利用問題。
現代聯產技術,就是將發電機、配電站、熱交換器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充分利用回收的熱水循環使用,就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15%~30%。這種聯產技術效率高、能耗低,可大量節約燃料。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目前,現代聯產技術幾乎已在全世界所有工業發達國家不同程度地推廣起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美國在發展聯產技術上也是走在前麵的。在世界能源危機爆發之後,美國公眾深感節能的緊迫性,促使美國國會於1978年11月通過了《公用事業調控政策法案》,極力支持和推動熱電聯產和生產替代能源技術的發展,使聯產技術在美國引起了一場電力工業革命,出現了使傳統的公用事業中心發電與非公用事業發電並存的局麵。簡單地說,就是大型電站與非專門生產電能的民用、機關、商業、服務、工業企業、交通運輸等部門進行熱電聯產同時存在,大、中、小相結合,“官辦”與“民辦”並存,並實行聯網通用,這樣就可以把各用電部門所產生的餘熱充分利用起來,加上補充一些煤、電、油、氣等能源自行供熱發電。這樣就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所有能量而不浪費。
美國近年來發展的一種“預裝式聯產機組”很受歡迎,其特點是功率小、適於快速安裝,能為小型分散的用戶服務,適用於需要多種能源形式的單位和部門,且初投資低、總體效率高。據1989年美國《聯產技術》雜誌載文估計,今後數年醫院、餐館、超級市場、民用住宅、賓館、教育單位等將需要15900台“預裝式聯產機組”,以生產出熱、電、冷、機械能等適合自己需要的多種能源形式。
正由於這種節能、高效、靈活、便利的現代聯產技術所具有的諸多優點,引起了各國關注,除美國之外,許多歐洲國家、日本、“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近10年來已有了蓬勃發展,其聯產技術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在我國,需用大量蒸汽熱量的工業部門,用蒸汽餘熱發電、排汽供熱,則可節煤35%~60%。1978年一些專家在滬、寧、杭一帶調查結果表明,采用聯產技術,經濟效果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例如,常州東風印染廠用兩台750千瓦的汽輪發電機組一年的發電經濟效益達51萬元。上海金山石化總廠的“三倫廠”使用聯產技術,一年的發電收益高竟達445萬元。可見裝備聯產發電機組,對蒸汽餘熱充分利用、增加發電、節約燃煤、降低成本,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