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8日,人民大會堂萬人報告廳
全場6300多名聽眾,絕大多數是高等院校的學生,不自覺地起立,所有的目光在針落有聲的靜默中,注視著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被徐徐推上主席台。
突然間,爆發出浪濤般的歡呼聲,席卷了整個禮堂。幾百名學生衝上前去,寬大的主席台前頓時豎起了一道密密的、厚厚的人牆,幾百雙手高舉起相機和手機,幾百道閃光燈光同時閃起……有很多大學生是從哈爾濱、廣州等地方趕過來的,第二天他們還要趕回去參加考試。
沒有比這更孱弱的軀體——坐在輪椅上,歪著脖子,戴一副眼鏡,其貌不揚。
這個人是誰?怎麼會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他就是霍金。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導致半身不遂。雖然身體被禁錮在了輪椅上,但霍金的思想卻始終在科學的天地裏自由翱翔。哈十八
黑洞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最著名的預測之一。它提出了引力場將使時空彎曲。“黑洞”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地想象成一個“大黑窟窿”,其實不然。所謂“黑洞”,就是這樣一種天體:它的引力場是如此之強,就連光也不能逃脫出來。
霍金的成名正是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就如同地球表麵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
1975年,霍金提出“黑洞悖論”,聲稱黑洞形成後,開始向外輻射能量,最終將因為質量喪失殆盡而消失。一旦黑洞消失,吸入黑洞中的信息也就喪失了。他的這個說法讓世界的科學家大為震驚。
1978年,霍金榮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然而在2004年7月,霍金*了29年前自己的理論。他表示,黑洞不會將*其邊界的物體的信息淹沒,反而會將這些信息“撕碎”後釋放出去。
晴朗的夜晚,人們遙望星空,天上有的星星為何如此明亮?科學家估計,自大爆炸以來,宇宙中一半的射線都來自黑洞沒有吞噬成功的物質,包括最亮的類星體。這些被黑洞“放棄”的物質帶著光芒流失到宇宙中,形成了星光閃閃的星球。也就是說,是黑洞照亮了宇宙。
同時,霍金也是一位傑出的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時間簡史》一經麵世,就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迄今為止,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在全世界銷售了1000萬冊。1985年和2002年,霍金曾先後兩次訪問中國。
霍金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些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查爾斯王子的腳趾,被查爾斯王子笑著“臭罵”一通。
霍金《時間簡史》後,多年來曾在英國、美國、日本、香港等地,向一般大眾發表多場公開演說,敘述時間起源、宇宙終結、時光旅行,演說時其受歡迎程度猶如“搖滾巨星”。
等恒星的半徑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學上叫“史瓦西半徑”)時,就連垂直表麵發射的光都被捕獲了。到這時,恒星就變成了黑洞。說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無底洞,任何物質一旦掉進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包括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