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夫眾不能治眾,治眾者,至寡者也。
夫動不能製動,製天下之動者,貞夫一者也。故眾之所以得鹹存者,主必致一也;
動之所以得鹹運者,原必(無)二也。
物(無)妄然,必由其理。
統之有宗,會之有元,故繁而不亂,眾而不惑。
故六爻相錯,可舉一以明也;剛柔相乘,可立主以定也。
是故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莫之備矣!
故自統而尋之,物雖眾,則知可以執一禦也;由本以觀之,義雖博,則知可以一名舉也。故處璿璣以觀大運,
則天地之動未足怪也;據會要以觀方來,則六合輻輳未足多也。故舉卦之名,義有主矣;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夫古今雖殊,運國異容,中之為用,故未可遠也。
品製萬變,宗主存焉;彖之所尚,斯為盛矣。
夫少者,多之所貴也;寡者,眾之所宗也。一卦五陽而一陰,則一陰為之主矣;五陰而一陽,則一陽為之主矣!
夫陰之所求者陽也,陽之所求者陰也。陽苟一焉,五陰何得不同而歸之?陰苟隻焉,五陽何得不同而從之?
故陰爻雖賤,而為一卦之主者,處其至少之地也。
或有遺爻而舉二體者,卦體不由乎爻也。繁而不憂亂,變而不憂惑,約以存博,簡以濟眾,其唯彖乎!亂而不能惑,變而不能渝,非天下之至賾,其執能與於此乎!
故觀彖以斯,義可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