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雷艦是利用艦體碰撞或艦本身產生的水壓場、磁場、聲場等物理場引爆水雷的艦艇。亦稱雷陣突破艦或試航艦。主要用於在緊急情況下突破雷陣為其他艦船開辟航道,或檢查已清掃過的雷區航道。吃水深,生命力強。滿載排水量通常為數千噸至1萬噸。一般由舊艦船改裝,加固船體,安裝大量水密隔板,在空艙內充填漂浮物。主動力裝置安裝在船體吃水線以上,采用特種傳動推進方式,全艦所有操作集中在裝有避震設施的艦橋內進行遙控。破雷艦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多數由運輸船改裝而成,但破雷效果甚微。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海軍將排水量5000多噸的“博爾德”號商船改裝成破雷艦,用於破除磁性水雷。1961年,英國設計建造排水量3000噸、長90米的破雷艦,在試驗中因水雷爆炸被炸沉。1969年,美國用“自由輪”號改裝成破雷艦,稱為“特殊掃雷艦”(MSS~1),主要用於試驗掃除水壓水雷。到20世紀70年代,各國海軍已無正式服役的破雷艦。
獵雷艦艇是用於搜索、測定並摧毀水雷的艦艇。分遠海獵雷艦和近海獵雷艇。獵雷艦艇是在水雷引信的抗掃措施與裝置日趨先進和複雜的情況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特點是不需要預先探明水雷引信的性能,就可直接探測和清除水雷。滿載排水量,遠海獵雷艇500~1000餘噸,近海獵雷艇200~500噸。最大航速15節左右。多為玻璃鋼船體,有良好的防磁、低噪聲、抗衝擊等性能和較強的生命力。裝備有精密的導航定位係統、探雷聲納和水下電視攝像係統、可調距螺旋槳操縱係統、遙控滅雷具和獵雷指揮控製中心等。並有小口徑艦炮等自衛武器。獵雷程序是:當探雷聲納發現水雷後,將遙控滅雷具投放水中,在獵雷指揮控製中心指令的引導下,滅雷具慢速接近目標,使用引爆裝置或爆破式割刀,引爆沉底雷或掃除錨雷,然後將滅雷具收回艦上。1955~1957年,美國建成獵雷艇“比特恩”號,排水量300噸,裝備有聲納等多種電子設備,專用於試驗探測水雷。20世紀50年代末,英國一批掃雷艦安裝了探雷聲納;德國,荷蘭等也先後將部分掃雷艦艇改裝為獵雷艦艇,但都未裝備滅雷具。1972年,法國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裝備探雷設備和滅雷具的獵雷艦“女妖”號。隨後英、美、日本、澳大利亞、荷蘭等國也相繼建造獵雷艦艇。到80年代,一些海軍國家,新建和改裝的獵雷艦艇達80餘艘(計劃和正在建造的還有165艘),約占反水雷艦艇總數的12%。獵雷艦艇將成為主要的反水雷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