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人類的鏡子
普裏什文
了解大自然最簡單的捷徑即是與人親密接觸,那時大自然將成為一麵鏡子,因為人類的心靈裏包含著整個大自然。大自然——這就是為全人類的經濟提供的材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走向真理之路的鏡子。隻要好好思索一下自己的道路,然後根據自己切身的體會去看大自然,那麼必然會在那兒看到你個人思想、感情的感受。
這好像給人一種簡單、容易的感覺,如兩滴雨點在電線上互相追逐,一滴雨珠耽擱了一下,另一滴趕上了它,於是兩滴水合為一滴,一起落到了地下。這麼簡單!但如果想想自己,想想人們在孤獨中,彼此尚未相遇,尚未會合在一起時心中的感受,帶著這些想法去研究水滴的結合,那麼就會發現,雨滴、水溶合在一起,原來也很複雜。
如果獻身於這種研究工作,那麼就會像在鏡子裏一樣看見人類的生活,就會發現,整個大自然就是整個人類——這位帝王——生活得像鏡子一樣的見證者。
大自然裏有水,它的鏡子映照出天空、山巒和森林。人類不僅自己站了起來,他同時還拿起鏡子,照見了自己,接著開始細細觀察、審視被照出來的自己的形象人。狗在鏡子裏照見自己,認為那是另一條狗,而不是它自己。
很可能隻有人能夠懂得,鏡子裏的形象就是他自己。
一部文化史就是一篇故事,敘述人類在鏡子裏看到了什麼,而且用它在這麵鏡子裏還將看到什麼樣的形式來規劃我們美好的明天。
風暴
狄更斯
狂風一股接著一股從海裏直往岸上猛刮過來。我們奮力向前,越近海邊,風勢呼嘯得就越嚇人。早在瞧見大海以前,海水的飛沫已經落到我們的嘴唇上,把帶鹹味的雨水傾倒在我們身上。海水漲起來了,吞沒了雅茅斯附近幾英裏內的平原。那一片片水麵,一汪汪水窪,都在拍擊堤岸,它們用盡了全身的每個部位向我們狠狠撲來。我們看見大海時,隻見水天相接處不時從翻滾的深海裏躥起巨浪,猶如另一個矗著塔群和建築物的海岸在眼前一閃而過。我們終於進入了市鎮,來到了人們的家門口,他們相互探出頭來,頭發隨風飄蕩,對這種夜晚還會有郵車到來而感到萬分驚訝。
我先在那家老客店裏卸下物品,然後就跑去看海。我搖搖晃晃沿街走去,大街上飛沫四濺,沙子和海草懶洋洋地躺在上麵。我真擔心會有石板和瓦片從上麵掉下來,走到狂風肆虐的轉角上,我幾乎站不穩腳跟。走近海邊,我發現,躲在建築物後麵的豈止船夫,鎮上有一半人都在這兒了。時而有些人頂著怒號的狂風去看海,他們被風吹得全然把不住方向,隻得在回來的路上走成了之字形。
當我在迷眼的狂風和飛沙走石及恐怖的喧囂聲中,有足夠時間來觀看一下大海的時候,那可怕的海麵把我嚇得心驚肉跳。隻見一道道高矗的水牆滾滾而來,升到最高點以後又跌下來變成拍擊海岸的激浪,這種水牆之中連最小的似乎也能把市鎮吞沒。當退卻的海浪帶著刺耳的轟鳴向後衝刷而去的時候,它又仿佛要在海灘上挖出一個個地洞,像是有意要破壞地麵。泛著白沫的巨浪轟然向前,到達陸地之前撞成萬千碎片,而那些碎片又很快再次手挽著手,迫不及待地想湊成另一個可怕的怪物。起伏的高山變成深穀,起伏的深穀又隆起來形成高山,深穀間不時掠過一隻孤獨的海燕,但很快便被高山吞沒。大量的海水帶著沉悶的聲響震動著、搖撼著。海浪嘩嘩作響,滾滾而來,剛一形成,就改變了形狀和位置,同時又擊退另一個變幻不定的海浪。水天相接處,想像中的海岸,時起時落,大片烏雲在空中疾馳而過。此時,我似乎看到整個天地都融為一體,不能分開了。
春天
川端康成
每年春之將至,我必定做夢。
山間,原野,各種草木都在萌生,各種花卉都在競放。樹群的萌芽井然有序,嫩葉的色彩和形狀因樹而異。不消說,嫩葉的顏色不限於綠色,例如沿東海道春遊,就可以看見遠州路羅漢鬆的新芽和關原一帶的柿樹的嫩葉不限於綠……僅以紅葉和楓樹的嫩葉來說就已是千變萬化的。還有許多我不知名的、小得幾乎不顯眼的野花。
我一度的確想寫寫自己親眼仔細觀察到的春天,寫春天來到山野的草木叢中,於是我就觀察山間林木的萬枝千朵的花。然而,在我到處細心觀察而未下筆的時候,春天的嫩葉和花卻匆匆地起了變化。我便想來年再寫吧。我每年照例要做這樣的夢,也許我是個日本作家的緣故吧。而且我夢中看到了一座美麗的山,布滿了森林、繁花和嫩葉。我夢中想道:這是故鄉的山啊!人世間哪裏都找不到這樣美麗的故鄉。
大自然的啟示
鬆下幸之助
在春風的吹拂下,嫩芽正一日一日地茁壯成長。當我的思慮仍停留在小小的嫩葉上時,那嫩葉卻在我不注意的當兒,搖身變成飽滿的綠葉了。
自然界迅速的變化令我驚訝不已,它一刻也不停地活動、成長、改變著。在和風與陽光孕育的大自然中,在這一片綠葉中,似乎湧溢著自然迸發出的生命,並時時刻刻湧現著無窮的生命力。
在暴風雨中,立著一株小小的白花,默默地承受風吹雨打。不知那是什麼花,在淅淅瀝瀝落個不停的雨中,竟發出閃亮的光彩,雨珠一滴滴從綠葉的尖上悄然滾落,那嬌弱引人憐愛的花姿,突然給人一種心情舒暢的感覺。
雨要下就下吧,風要吹就吹吧,花瓣浸潤在雨中搖顫著,它的根雖細小,卻穩固地糾結於土地之中。
雨要下就下吧,風要吹就吹吧,風風雨雨總有停時。到那時,小白花仍驕傲地抬著頭,仍然堅毅地綻放。經過風雨的磨練和洗禮,小白花的花瓣愈加潔白,綠葉更加鮮綠。
風雨中,小鳥鼓動著翅膀朝天空飛去,不知飛向何方,那小巧的身軀一直飛離視線之外。當雨停止時,它拍動著弱小的翅膀,敞開喉嚨,清脆的鳴叫又在空中回蕩著。
雨要下就下吧,風要吹就吹吧!依存大自然而生的小花與小鳥高傲地宣告著。當回顧人類這種惶恐不安的度日方式時,我們或許該效法小花小鳥那與大自然相輔相成的和諧步調。
雲,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沒有一刻保持著相同的模樣。仿佛是潰散崩離,又不像在潰散崩離中;時刻在變化著的雲朵,在深藍色的夏空中,以各式各樣的姿態飄流而過。
人的命運、人的心恰似天天都在變動的雲朵,因此,人的際遇也是昨日不同於今日。
人生可以編織成明明暗暗、各式各樣的人生際遇,命運分分秒秒都變幻莫測。這不禁使人為之又喜又悲。
無論是喜,還是悲,人生都不會因此而駐足,無論是喜,還是悲,人生仿佛流雲,時刻在移動變化,不做瞬間的停留。
倘若人的思緒有衡量法則,就算不時會心慌意亂,終究會令人泰然自得。
所以,即使歡喜,也不必得意忘形;即使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若每個人都能抱持坦誠、謙虛的胸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負責地工作,必可體會出那漫長人生中的無窮情趣。
在人生旅途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坎坎坷坷,猶如穿插在崇山峻嶺中一樣,時而風吹雨打,困頓難行;時而雨過天晴,鳥語花香。為此,時刻要提醒自己,振作精神,克服困難,繼續奔向前方。
在那山頭上,孕育著人生的新希望。
冬天之美
喬治·桑
鄉村的冬天是我的最愛。我無法理解富翁們的情趣,他們在一年當中最不適於舉行舞會、講究穿著和奢侈揮霍的季節,將巴黎當作狂歡的場所。
大自然在冬天邀請我們到火爐邊去享受天倫之樂,而且隻有在這個季節才能在鄉村享受到罕見的明朗的陽光。在我國的大都市裏,臭氣熏天和凍結的爛泥幾乎永無幹燥之日,看見就令人惡心。在鄉下,一片陽光或者刮幾小時風就使空氣變得清新,使地麵幹爽。可憐的城市工人對此十分了解,他們滯留在這個垃圾場裏,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的富翁們所過的人為的、荒謬的生活,違背大自然的安排,結果毫無生氣。英國人比較明智,他們在冬天去鄉下的別墅享受生活。
在巴黎,人們想像大自然有六個月毫無生機,可是小麥從秋天就開始發芽,而冬天慘淡的陽光——大家慣於這樣描寫它——是一年之中最燦爛、最輝煌的。當它撥開雲霧,在嚴冬傍晚披上閃爍發光的紫紅色長袍墜落時,那令人眩目的光芒卻是無法比擬的。即使在我們這個將嚴寒不恰當地稱為溫帶的國家裏,自然界的萬物也永遠不會除掉盛裝和失去盎然的生機:廣闊的麥田鋪上了鮮豔的地毯,而天際低矮的太陽在上麵投下了綠寶石的光輝。地麵披上了美麗的彩衣。華麗的長春藤塗上了大理石鮮紅和金色的斑紋。報春花、紫羅蘭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層下麵微笑。由於地勢的起伏,由於偶然的機緣,還有其他幾種花兒躲過嚴寒幸存下來。而這種意外的歡愉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情理之中的,雖然百靈鳥不見蹤影,但有多少喧鬧而美麗的鳥兒路過這兒,在河邊棲息和休憩!當地麵的白雪像美麗的鑽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或者當掛在樹梢的冰淩組成神奇的連拱和無法描繪的水晶的花彩時,還有什麼東西能與白雪相媲美呢?在鄉村的漫漫長夜裏,大家親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時間似乎也聽從我們的調遣。由於人們能夠沉靜下來思索,精神生活變得異常豐富。這樣的夜晚,最大的樂事不就是同家人圍爐而坐嗎?
漫步
盧梭
在我住過的地方當中,隻有比埃納湖中的聖皮埃爾島才使我感到真正的幸福,使我如此親切地懷念。這個小島,納沙泰爾人稱之為土塊島,即使在瑞士也很不知名。據我所知,沒有哪個旅行家曾提起過它。然而它卻非常宜人,對一個想把自己禁錮起來的人來說,位置真是出奇地適宜,盡管我是世上惟一命定要把自己禁錮起來的一個人。我並不認為這種愛好隻有我一個人才有——不過我迄今還沒有在任何他人身上發現這一如此合乎自然的愛好。
比埃納湖邊的岩石和樹林離水更近,顯然比日內瓦湖荒野些、浪漫色彩也濃些,但和它一樣的秀麗。這裏的田地和葡萄園沒有那麼多,城市和房屋也少些,但更多的是大自然中青翠的樹木、草地和濃蔭覆蓋的幽靜所在,相互襯托著的景色比比皆是,起伏不平的地勢也頗為常見。湖濱沒有可通車輛的大道,遊客也就不常光臨。對喜歡悠然自得地陶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喜歡在除了鶯鳴鳥啼和順山而下的急流轟鳴之外別無聲息的環境中進行沉思默想的孤獨者來說,這是個很有吸引力的地方。這個差不多呈圓形的美麗的湖泊,正中有兩個小島,一個有人居住,種了莊稼,方圓約半裏;另一個小些,荒無人煙,後來為了不斷挖土去修大島上被波濤和暴風雨衝毀之處而終於遭到破壞。弱肉總為強食。島上隻有一所房子,很大,很討人喜歡,也很舒適,跟整個島一樣,也是伯爾尼醫院的產業,裏麵住著一個稅務官和他的一家人,以及他的仆役。他在那裏經營一個有很多家禽的飼養場、一個鳥欄、幾片魚塘。島雖小,地形和地貌卻變化多端,景色宜人的地點頗多,也能種各式各樣的莊稼。有田地、葡萄園、樹林、果園、肥沃的牧地,濃蔭覆蓋,灌木叢生,水源充足,一片清新;沿海有一個平台,種著兩行樹木,平台中央蓋了一間漂亮的大廳,收摘葡萄的季節,湖岸附近的居民每星期天都來歡聚跳舞。
在莫蒂埃村住所的投石事件以後,我就逃到了這個島上。我覺得在這裏真感到心曠神怡,生活和我的氣質是如此相合,所以決心在此度過餘年。我沒有別的擔心,就怕人家不讓我實現我的計劃,這計劃是跟有人要把我送到英國去的那個計劃很不協調的,而後者會產生什麼結果,我那時已經有所感覺了。這樣的預感困擾著我,我真巴不得別人就把這個避難所作為我終身監禁的監獄,把我關在這裏一輩子,消除我離去的可能和希望,禁止我同外界的任何聯係,從而使我對世上所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忘掉它的存在,也讓別人忘掉我的存在。
人們隻讓我在這個島上待了兩個月,而我卻是願意在這裏待上兩年,待上兩個世紀,待到來世而不會有片刻厭煩的,盡管我在這裏除了我的伴侶以外來往的就隻有稅務官、他的太太還有他的仆人。他們確實都是好人,不過也就是如此而已,而我所需要的卻也正是這樣的人。我把這兩個月看成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要是能終生如此,我就心滿意足,片刻也不作他想了。
這到底是種什麼樣的幸福?享受這樣的幸福又是怎麼回事?我要請本世紀的人都來猜一猜我在那裏度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可貴的閑逸的甘美滋味是我要品嚐的最主要的第一位的享受,我在居留期間所做的事情完全是一個獻身於閑逸生活的人所必需做的樂趣無窮的活動。
有人求之不得地盼望我就這樣與世隔絕,畫地為牢,不得外力的援助就不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離開,沒有周圍的人幫忙就既不能同外界聯係,也不能同外界通訊。他們的這個希望使我產生了在此以前所未曾有過的就此安度一生的指望。想到我有充分時間來悠悠閑閑地處理我的生活,所以在開始時我並沒有作出任何安排。我被突然遣送到那裏,孤獨一人,身無長物,我接連把我的女管家叫去,把我的書籍和簡單的行李運去。幸而我沒有把我的大小箱子打開,而是讓它們照運到時的原樣擺在我打算了此一生的住處,就好像是住一宿旅館一樣。所有的東西都原封不動地擺著,我連想都沒有想去整理一下。最叫我高興的是我沒有把書箱打開,連一件文具也沒有。碰到收到倒黴的來信,使我不得不拿起筆來時,隻好嘟嚷著向稅務官去借,用畢趕緊歸還,但願下次無需開口。我屋裏沒有那討厭的文具紙張,卻堆滿了花木和幹草。我那時生平第一次對植物學產生了狂熱的興趣,這種愛好原是在狄維爾諾瓦博士啟發下養成的,後來馬上就成為一種嗜好。
我不想做什麼正經的工作,隻想做些合我心意、連懶人也愛幹的消磨時間的活兒。我著手編皮埃爾島植物誌,要把島上所有的植物都描寫一番,一種也不遺漏,細節詳盡得足以占去我的餘生。聽說有個德國人曾就一塊檸檬皮寫了一本書,我真想就草地上的每一種禾本植物、樹林裏的每一種苔蘚、岩石上的每一種地衣去寫一本書;我也不願看到任何一株小草、任何一顆植物微粒沒有得到充分的描述。按照這個美好的計劃,每天早晨我們一起吃過早飯以後,我就手上端著放大鏡,腋下夾著我的自然分類法,去考察島上的一個地區,為此我把全島分成若幹方塊,準備每一個季節都在各個方塊上跑上一圈。每次觀察植物的構造和組織、觀察性器官在結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時,我都感到欣喜若狂,心馳神往,真是其妙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