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促進情感,提升幸福8
身教勝於遺傳——避開情商教育的誤區
中國有句老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們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與眾不同,於是很多父母都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在小孩的教育問題上,用心良苦並費盡周折地給小孩安排許多活動,尤其關注小孩對知識的學習,花費大量的時間且不計成本地送小孩去參加各種特長班,但是投入多不一定回報多,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但不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反倒對學東西有很強的抵觸心理,有些還因此變得性格孤僻,不愛與周圍的人接觸,跟其他小夥伴關係緊張。
心理學家指出,造成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是由於小孩缺乏情商教育造成的。中國的小孩缺乏的並不是理論知識和技能特長,而是情緒、情感、人際、挫折、意誌、行為、態度等方麵的心理素質教育,即情商教育。
但是,對於中國的父母們來說,當孩子身上有一些好的或者是壞的表現時,父母雙方常常會拿“遺傳”說事,甚至為爭論是誰遺傳給孩子壞習慣而傷害感情。
“遺傳”是指父母的基因特征傳給子女。遺傳最直接最顯著的影響是對孩子生理上的影響,例如相貌、身體素質和家族遺傳病等。在孩子的心理世界,遺傳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心理遺傳學在整個遺傳學當中至今還沒有形成係統,也就是說,還沒有人能夠十分肯定地說父母的素質、性格會遺傳給孩子。但是幾乎所有哈佛的遺傳學者和教育學家都很明確地表示:家庭的氛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習慣。
媽媽帶著女兒去動物園,路上看見地上有一份報紙。女兒看著媽媽,不知道該不該去把它撿起來,扔進旁邊的垃圾箱,但是媽媽仿佛沒有看見一樣地走過去了。就在女兒準備轉身去撿的時候,媽媽說:“現在的人怎麼這麼沒素質,到處扔垃圾,不知道有多髒。”
到了公交站台,媽媽抱著女兒就往車上擠,排隊等候的乘客們的目光都落在這對母女身上,媽媽渾然不覺似的說:“別擠到孩子,誰給讓個座來。”
這趟周末之旅給孩子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動物園裏的小熊貓,而是第一次感受到那麼多陌生人投來的法官一樣的目光。家長和孩子一起外出遊玩,本來是一件非常值得讚揚的事情,既可以促進感情,也能夠讓孩子接觸到社會。但是向上麵的家長那樣,不顧及最普通的社會公德,不講究最起碼的社會秩序,這對孩子的負麵影響不可小覷。
一方麵,家長的做法直接否定了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文明禮讓、愛護衛生的觀念,讓孩子感到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麵,家長的言行讓孩子感到羞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傷害了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其實完全有一種“多贏”的方式來處理她們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家長的以身作則。
看到地上有紙屑,還沒髒到不能用手去撿的程度,媽媽說:“有人不小心把報紙丟了,我們把它撿起來吧,要是太髒了就留給環衛師傅們打掃,像這種紙屑我們也可以動手。”說完,就牽著女兒的手,一起將報紙放在可回收的垃圾桶內。
看到很多人在排隊,媽媽說:“看來大家等很久了,長的隊。等會兒我們排隊上車,如果沒有座位了,我們就互相扶著站穩吧。”
用善意的方式來理解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文明禮貌是社會最基本的秩序,從小養成好的習慣,也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參與到文明行動中來,感受到光榮和自豪。要知道,所有的美好品德,都以自尊心和羞恥感為基礎,哪怕是很小的榮譽,也會讓孩子更加向往得到更大的認可。
然而素質的培養,絕不止於社會公德的基本教育,它還包括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樹立遠大的理想、懂得謙虛和尊重他人、能夠從小事做起……,這些更加崇高和抽象的概念,要變成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讓孩子去親身體會,別無其他任何途徑!這個時候,就更需要父母的垂範了。
豐子愷一家人熱情好客,有一次待客到深夜還沒有散場,孩子們都想回房間睡覺了,豐子愷趁進房間取東西的時候,小聲對孩子們說:“大家都困了吧,是該睡覺了。但是我們的客人還在這裏,我們家的每一個人都是主人,主人怎麼可以先睡覺扔下客人不管呢,大家打起精神,和爸爸一起去泡茶吧。”聽了父親的話,孩子們又打起精神,走出房間和客人的孩子一起聊天起來。
孩子的精力其實是非常旺盛的,而且需要父母來調動積極性。如果父母首先就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孩子都是樂於接受的。如果僅僅停留在告誡和說教上,效果就不怎麼可觀了。
很多人都相信父母的情商決定了孩子的素質,就像知識分子家庭孩子往往彬彬有禮,而“暴發戶”家庭的孩子卻常常欠缺禮貌教養。的確,家長自身的情商高低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個關係並不是建立在遺傳上的,而是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