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現在的老板不會幫你,但也應設法使之不從中作梗。這一點也許不很普遍,如果發生,卻對你的創業有重大影響。
如果老板肯幫你,那是再好不過的了。相比較而言,其他人的幫助,遠不如老板的幫助大。
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腰纏萬貫的美國大富翁,在紐約最繁華的大街上漫步——他想在這條街上尋找新的商機。這時,他忽然發現路邊有一個衣衫襤褸、形同瘦骨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與其說他是在賣書,還不如說是在乞討。年輕人沒有注意到他的到來,仍然在寒風中津津有味地啃著發黴的麵包。
有著同樣苦難經曆的富商心中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十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並抱歉地說自己忘了取書,希望年輕人不要介意。最後,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其實,你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之後,富翁去參加一個規模很大的圖書展覽會,他正在一個大展台前仔細地看一本書的封麵,這時展台旁邊一位年輕的書商迎了上來,緊握著他的手,滿懷感激地說:“先生,您可能早忘記我了,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我一直以為我這一生隻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恢複了自尊、樹立了自信,從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年輕人的成功也許應該歸功於他的不懈努力和不息奮鬥,但他的那顆向著富商看齊的心完全不應該被忽視。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那顆向富商看齊的心才使他恢複了自尊,樹立了信心,最終走向成功的。
在溫州,毫無例外地都不是僅僅靠單個人的力量而取得的,而往往是得益於一些良好的人際關係。時時左右逢源,處處如魚得水,自然也就事事順心如意,財源廣進了。
一位溫商成功後總結說:“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而是得力於我接觸到的所有的朋友。我的朋友各行各業都有,如文化界、教育界、學術界、商業界……我和他們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可見,與國王般的朋友保持良好的關係是經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就多一分希望,這是溫商共知的道理。
那麼我們應該找哪些朋友呢?當然和你一樣兩袖清風的朋友對你的人生也會有很多的幫助,但要創富,就要找到能在觀念和實踐上幫助你成功的富人。這是一個簡單得幾乎不需要解釋的結論。所謂富人,也就是與財富有緣的人。因此,我們要創富就一定要接近富人,與富人一起工作,與富人交朋友。
現在,人們對財富的渴望是與對富人的仇視並存:每個人愛錢勝過愛其他一切,同時窮人對富人仇恨到了詛咒的地步,由此也衍生出“貧不與富交”的諺語。
實際上,每個人的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謀取共同利益的過程中結交的,利益越一致,關係越深厚,盡管有各種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會使雙方去磨合、修複,自動尋求平衡。
有了共同利益,同誌加兄弟;發生利益衝突,朋友變仇人。這是人際關係的縮影。人之所以需要聚在一起,是因為人們需要彼此的幫助和支持,有時是物質的,有時是精神的,如果物質前提不存在了,友誼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所以說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不是否定友誼的存在,而是探討一種使其長久、豐富的途徑。為了共同的利益結交富人朋友是極其正常的,而且這不僅是創富的捷徑,更是一個社會現實。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很多人已經在為富人工作;接下來,當我們積累了一定的資本以後,就要尋找更富的人,與他們合作;最後,當我們越來越富的時候,要找一群富人來幫我們工作。
你會說,那些富人都很難接近。事實上,不是他們很難接近,而是你沒有找到途徑,如果你真的很想接近他們,你總會找到途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