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人脈,致富離不開的推動器
商道精髓:
在一個講究雙贏或多贏的時代裏,溫商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孤軍奮戰的英雄是難以成就大業的,隻有通過強大的人脈平台,才能造就傳世的偉業。
要成為億萬富翁,除了思維、冒險、抓機遇、創業和創新等必須要具備的或要做的事情之外,你還需要把握什麼呢?人脈?對,要想成為億萬富翁,你必須注意你的人脈。
富人共有的特點是什麼?《行銷致富》的作者佐治亞州立大學的史坦利教授對此進行研究後說:“答案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他們廣結人際網絡的能力,這便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富人們不僅曉得有哪些資源蘊藏在他們厚厚的名片簿裏,更願意把這些資源與其他富人分享。
想成就事業,就要有成功的人際關係。羅斯福曾經深有感觸地說:“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便是與人相處。”如果你已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便要用極大的行動力去“執行”!
眾所周知,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成功競選的過程中,他的擁有高知名度的朋友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朋友包括他小時候在熱泉市的玩伴,年輕時在喬治城大學與耶魯法學院的同學,以及當學者時的舊識等。當演說家羅安數年前應邀在阿肯色州熱泉市為旅遊業年會演講時,他才深刻地體會到這些人對克林頓總統的支持。
一個人的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許多問題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夠獨自解決的。當問題因無法解決而陷入僵局時,你就必須請教能為你指點迷津的人,請求他們幫助你,給你建議,以便順利解決問題。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曾經表示:“與太陽下所有能力相比,我更關注與人交往的能力。”正是洛克菲勒的這種超卓的人脈溝通能力成就了他輝煌的事業。
人脈的重要性表現在哪裏呢?
首先,人脈可以為你提供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
雖然是金子就會閃光,但那也需要有人能看見光。現實中不乏這樣的人,相貌堂堂,胸懷大誌,才華滿腹,既有學曆,又有超人的工作能力。然而,他們卻始終鬱鬱不得誌,甚至是別人眼中的失敗者和負麵教材。於是燙金的文憑、豐富的經曆可能成了累贅——沒有這一切也不過如此!當然不是,千裏馬還需要伯樂呢。
美國老牌影星寇克·道格拉斯年輕時十分落魄潦倒,沒有人認為他會成為明星。但是,有一回寇克搭火車時,與旁邊的一位女士攀談起來,沒想到這一聊,聊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沒過幾天,寇克就被邀請到製片廠報到。原來,這位女士是位知名製片人。這個故事不正說明了,即使寇克·道格拉斯的本質是一匹千裏馬,也要遇到伯樂,一切才能美夢成真。
2002年中國百富榜上30位左右的企業家最看重的十大財富品質中,“機遇”排在第二位,而在MBA學員眼中“機遇”則是十大財富品質的首選。“機遇”的潛台詞是“關係”,因為人脈關係越好,機遇相對就越多。中國內地興起的MBA熱潮就是一個佐證,讀書不僅為了“充電”,更為了搭建高品質的人脈關係並從中尋找商機。即使是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在總結讀書的收獲時,也把“建立朋友網絡”放在第一位。
人脈在MBA學習中已提到一個相當重要的高度。哈佛商學院的一位教授總結說,哈佛為其畢業生提供了兩大工具:首先是對全局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其次是哈佛強大的、遍布全球的、4萬多人的校友網絡,在各國、各行業都能提供寶貴的商業信息和優待。哈佛校友影響之大,實非言語能形容,全校有一種超越科學界限的特殊集體精神。哈佛商學院建院90多年來,有超過6萬名校友,這些校友多半已是各行業的精英,在團結精神凝聚下,織成了一張穩固的人脈網絡。在中國創業的哈佛MBA體會最深,他們在沒有其他背景的情況下,靠的就是哈佛MBA這塊金色敲門磚。在華爾街,在幾大風險投資基金中,對哈佛MBA來說,找到校友,就是找到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