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富翁≥千萬元
商道精髓:
在溫州,流行著這樣一段順口溜:“十萬元是貧困戶,百萬元才起步,千萬元才算富。”不是溫商口氣大,而是在他們看來,要想賺大錢,先要有賺大錢的誌向。
擁有多少財產,才能算是富翁呢?一般說來,擁有100萬元的人,就可以稱得上是富翁了。100萬是個起點,即所謂“百萬富翁”,從未聽到過“十萬富翁”之說,因為社會上擁有10萬、20萬的人太多了,他們充其量隻能算是小康。
擁有100萬元,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足夠富裕的了,尤其是西部地區的老百姓。但對溫商來說,則不然。
那麼,到底擁有多少財產,才是溫商心目中的富翁呢?
在溫州,流行著這樣一段順口溜:“十萬元是貧困戶,百萬元才起步,千萬元才算富。”在溫商觀念中,擁有1000萬元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富翁。
而且,這1000萬元不是完全指不動產,在溫商看來,還必須有能調動200萬元流動資金的實力才能算數。
在溫州,建造一棟私人樓房,少則上百萬。如果這些私房的主人也算是富翁,那麼,這樣的人在溫州比比皆是。
一個人如果隻是上下班,把固定的收入存入銀行,年複一年,到頭來隻是有限的積蓄,要擁有1000萬元,連想都不敢想,即便想了,也是癡心妄想。
想要成為有錢人,就要立誌當商人。溫州人從小就確立成為商人的誌向,而且把目標定在1000萬元以上。如果不把目標定這麼高,是不可能走進富翁行列的。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賺到1000萬後就躊躇滿誌,小富即安,更應當努力向上,成為億萬富翁。
要想進入富翁的行列,必須要有成為第一流人物的抱負,因為欲望是點燃你財富之路的明燈。
古人經常這樣自我激勵: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座,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是否有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欲望,決定了他最終能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樣,一個人賺錢欲望的大小,決定了他今後賺錢的多少。
溫商有著強烈的金錢欲。但他們不是幻想、空想,而是付諸行動。他們對金錢的“貪婪”正是他們創造經濟奇跡的原始動力。
美特斯·邦威集團老板周成建出生在浙江青田的小山村裏,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14歲那年家裏買了一台縫紉機,他便自學縫紉,成了一名小裁縫,同時“倒賣”服裝用的紐扣等一些小商品。1985年,20歲的周成建隻身一人來到溫州市,在妙果寺市場租了一個攤位,前店後廠製作服裝銷售。他成功地賺到了“第一桶金”,到了1993年他已經成為四五百萬元的款爺。
接著周成建又做出驚人之舉:他將所賺的錢注冊成立了美特斯·邦威公司,專門製作銷售休閑服裝。他從實踐中探索出一條“虛擬經營”的企業運作之路:將企業的生產加工“發包”出去,著力打造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形象。十多年過去了,他終於創建了自己年銷售額接近20億元的“王國”,實現了多年來億萬富翁的夢想。不過他還沒有滿足。他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現在人們往往安於現狀,很容易滿足,而那些先富起來的人很快就飄飄然,奢侈浪費,直到一無所有。
經濟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悖論:收入越高的人越覺得自己窮。收入高往往支出也高,甚至感覺入不敷出。收入高的人常常更為理智,總覺得身份還沒到頂,還可以更高。央視曾經做過調查,多數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過3000元甚至5000元的人卻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小康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不滿足於現狀,才會對生活有所追求,才能使我們熱血沸騰,幹勁衝天,才會使我們加倍努力。
被譽為“中國的阿信”的何永智是個永遠不知滿足的人。她靠三口鍋開火鍋店起家,後來越開越大,成為中國的“火鍋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