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1 / 3)

第五部分

《史記》與史書

凡是了解一點中國文化的人,沒有人不知道《史記》這本偉大的曆史書的。說到《史記》的偉大,我們必須從它的作者司馬遷談起。

司馬遷生於2000年前,他的父親是一個史官。史官是當時一種很小的官,職責就是替國家編寫曆史書。在父親的影響下,司馬遷從小就念了許多書,長大後,他接替了父親的職位。

有一年,正當司馬遷開始著手編寫一本新的曆史書,即《史記》的時候,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卻降臨到了他的頭上。

原來,朝廷裏有一個很會打仗的將領,叫李陵。可有一次,在和敵人作戰失敗後,李陵竟然投降了。皇帝非常震怒,下令把李陵的全家都斬掉。朝廷的大臣們見皇帝大怒,都不敢替李陵的家屬說情。而正直的司馬遷卻站出來說:“天下無常勝的將軍。李陵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的,假如不殺他的全家,李陵定然會乘機逃出敵營,重回朝廷。”

盡管司馬遷說的是實情,可皇帝卻不許人冒犯自己。於是,司馬遷被處以宮刑。宮刑就是割去人的生殖器的刑罰,是當時最殘忍的一種刑罰。受此刑的人,大都不肯再活下去。可是司馬遷卻忍受著眾人對他的羞辱,頑強地活了下去。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那就是寫完《史記》。

在司馬遷55歲時,《史記》完成了。第二年,司馬遷悄然離開了人世。因此,可以說,《史記》是一部凝聚著司馬遷全部理想、精神、血汗和生命的巨作。

《史記》的偉大首先在它的內容上。《史記》從遠古時代的黃帝記起,一直記到司馬遷生活的年代。它跨越了漫長的3000多年的曆史,記載了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麵。難怪有人稱《史記》是一部精彩的百科全書呢!

第二,《史記》真實、可信。曆史書最寶貴的地方就在於尊重事實,這是許多寫曆史的人都很難做到的。可是,司馬遷和他的《史記》卻做到了。

第三,《史記》也是一部精彩的文學作品。司馬遷博學多才,他在《史記》中為讀者塑造了許多生動、精彩的曆史人物。

《紅樓夢》與文學的光輝頂峰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史上輝煌的巨著。作者通過寫以賈府為中心的四大家族人物的活動,涉及到整個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領域的種種鬥爭,從而展現了封建社會各階層人物活生生的情態。

作者曹雪芹(1724~1764),字夢阮,號雪芹。他出身封建官僚世家,少年時家道衰落,青年時家庭又麵臨災變,淪落成破落戶的飄零子弟。曹雪芹30歲以後開始寫《紅樓夢》,經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約於40歲時寫成前80回。

《紅樓夢》通過對以賈家為主的四大家族衰落過程及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的描寫,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滅亡命運,表現了作者反抗封建製度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作者是通過塑造一係列形象來顯示這個主題的。作為一代文學大師,曹雪芹在形象塑造上,顯示出了精湛的功力,為我國小說藝術的長廊增添了係列式的典型人物群體。《紅樓夢》全書共有400多個人物,其中主要人物都麵貌各異、形象鮮明。更主要的是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兩個封建叛逆者的形象。這兩個反封建反理學的藝術形象,達到了時代的高峰。

在藝術方麵,《紅樓夢》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傳統,在典型人物塑造深刻、反映現實社會深廣、結構工巧、文學語言的詩情哲理、藝術構思的精湛縝密、故事情節的優美生動等方麵,都達到了時代的高峰。所以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臻於成熟的標誌,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頂峰。

《紅樓夢》的寫作

《紅樓夢》是中國的一部古典名著,它不僅塑造了上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寫出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繁華的頂峰走向沒落的全過程。《紅樓夢》的語言極其豐富,書中的人物對話、環境描寫、故事情節的安排,也達到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高峰。被人們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

《紅樓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和它的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與創作態度分不開的。

曹雪芹,清朝人。他出身在一個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是與清朝皇室有很親密關係的人。當年清朝皇帝康熙6次下江南,有5次都是住在他們曹家。由此可見曹家受皇帝寵幸的程度。

曹雪芹在15歲前,一直都過著富貴公子哥的生活。可後來家中遭遇橫禍:罷官、抄家、財產被充公……曹家終於一敗塗地了。而曹雪芹在這之後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糟糕,到了後來竟然連吃飯、穿衣、取暖都成了大問題。

經曆了由盛到衰的家族巨變,曹雪芹的心中自然有許多感慨。他決定將自家的家族史寫成一部小說,讓更多的人從中得到啟發。

曹雪芹滿腹經綸,很有才華,因此他的小說剛寫出前麵幾章,就引起了朋友們的極大關注,他們都鼓勵他一定要把這本書寫下去。

這時的曹雪芹家中已極度貧困,老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然而如此惡劣的環境,並沒有改變曹雪芹寫書的決心。

1763年,曹雪芹惟一的愛子因生病無錢醫治而死亡。這給了曹雪芹以沉重的打擊,他經常徘徊在孩子的墳前,傷心流淚,不思飲食。悲傷、貧困、著書的辛苦,使曹雪芹一病不起,在1764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孤獨地離開了人世。此時,《紅樓夢》尚未成書,隻寫了80回。據考證,這80回,曹雪芹曾在10年中,增刪過5次。真可謂字字皆是血淚凝結的!

因有了獨特的曹雪芹,才有了獨特的《紅樓夢》,才使得《紅樓夢》成為人類文學史上永遠燦爛的光輝著作。

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最傑出的藝術大師之一。

他於1564年4月26日出生在英國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鎮,他住的小鎮經常有劇團來巡回演出。莎士比亞經常看舞台上的演出,並堅持自學文學、曆史、哲學等課程,不久就被劇團吸收為正式演員。27歲那年,他寫了曆史劇《亨利六世》三部曲,劇本上演,大受觀眾歡迎,他贏得了很高聲譽,逐漸在倫敦戲劇界站穩了腳跟。

1595年,莎士比亞寫了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本上演後,莎士比亞名震倫敦,觀眾像潮水一般湧向劇場去看這出戲,都被感動得流下了淚水。這部劇本中,作家寫了自由愛情的可貴,譴責了封建製度對愛情的迫害,歌頌了理想的愛情。

1599年,莎士比亞傾注全力寫成劇本《哈姆雷特》,並親自扮演其中的幽靈。

在這出悲劇中,哈姆雷特這一藝術形象代表具有先進思想的新興資產階級,他熱愛生活,反抗邪惡但卻思想多於行動,過於優柔寡斷;叔父代表的是封建反動勢力,他荒淫無恥、奸險毒辣、詭計多端。哈姆雷特的複仇行動,表達了在文藝複興時期,先進的人文主義者要求衝破封建勢力束縛的強烈願望,哈姆雷特的悲劇反映了包括莎士比亞在內,整整一代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在以後的幾年裏,莎士比亞又寫出了《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它們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1616年,莎士比亞離開了人世。在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十四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他的劇本至今還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的生日那天,每年都有許多國家上演他的戲劇紀念他。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他的墓在他故鄉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像朝聖一般去瞻仰。

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

埃斯庫羅斯:(約前525~前456年),出身貴族。相傳一生創作了90部悲劇和笑劇,並曾十多次獲獎。現完整傳世的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聯劇《阿伽門農》、《奠酒人》、《複仇女神》和《波斯人》、《乞援人》、《七將攻忒拜》等七部,前三部為其代表作。多以神話為題材,借以反映自由公民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表現雅典早期奴隸製民主派在政治經濟上適當節製貴族,滿足自由公民願望的改良主義主張。

索福克勒斯:(約前496~前406年),出身於雅典富商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在音樂和詩歌上造詣很深。相傳一生創作了130多部悲劇和笑劇,現存《埃阿斯》、《特剌喀斯少女》、《厄斯克特拉》、《菲洛克忒忒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等七部悲劇。一般認為後兩部是他的傑作。所作多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主要表現舊的意識觀念與現實的矛盾,反映雅典城邦盛極而衰時期的社會狀況。既表現抽象的命運觀和報應觀,又重視人的個性和自由意誌,故其英雄形象有與命運鬥爭到底的堅強信念。人物性格鮮明,結構緊湊,情節曲折。

歐裏庇得斯:(約前480~前406年),出身於貴族家庭。學過繪畫、哲學,也當過兵。相傳創作戲劇90餘部,現存《美狄亞》、《希波呂托斯》、《特洛伊婦女》、《腓尼基婦女》等18部。大多取材於神話和英雄傳說,反映了雅典奴隸主民主製社會發生危機時期的種種矛盾,表現了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注意描寫日常生活,善於刻畫人物心理,語言自然流暢,富於感情色彩。

中國現代文學“三部曲”

“三部曲”指三部內容各自獨立而又互有聯係的文學作品。下麵列舉中國現代文學“三部曲”的各篇: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岐路》、《煉獄》、《十字架》;“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茅盾的“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

巴金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的“四世同堂三部曲”——《惶惑》、《偷生》、《饑荒》。

陽翰笙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轉移》、《複興》。

洪琛的“農村三部曲”——《五奎橋》、《香稻米》、《青龍潭》。

郭小川的長詩“將軍三部曲”——《月下》、《霧中》、《風前》。

歐陽山的“一代風流三部曲”——《三家巷》、《苦鬥》、《柳暗花明》。

沙汀的“三記三部曲”——《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

梁斌的“紅旗譜三部曲”——《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

二十四史的作者及其史載

《史記》 西漢司馬遷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代共三千多年的曆史。

《漢書》 西漢班固著。記載了西漢時代的曆史。

《後漢書》 南朝宋範曄著。記載了東漢時代的曆史。

《三國誌》 西晉陳壽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時代的曆史。

《晉書》 唐房玄齡等21人著。記載了西晉、東晉、十六國時代的曆史。

《宋書》 梁沈約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宋王朝的曆史。

《南齊書》 梁蕭子顯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南齊的曆史。

《梁書》 唐姚思廉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梁國的曆史。

《陳書》 唐姚思廉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陳國的曆史。

《魏書》 北齊魏收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魏國的曆史。

《北齊書》 唐李百藥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北齊國的曆史。

《周書》 唐令狐德等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周國的曆史。

《南史》 唐李延壽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曆史。

《北史》 唐李延壽著。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北朝的曆史。

《隋書》 唐魏征等著。記載了隋朝的曆史。

《舊唐書》 後晉劉煦等著。記載了唐朝的曆史。

《新唐書》 宋歐陽修等著。在《舊唐書》的基礎上加工整理。

《舊五代史》 宋張居正著。記載了五代的曆史。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等著。記載了五代的曆史。

《宋史》 元脫脫等著。記載了宋朝的曆史。

《遼史》 元脫脫等著。記載了遼代的曆史。

《金史》 元脫脫等著。記載了金代的曆史。

《元史》 明宋濂著。記載了元朝的曆史。

《明史》 清張廷玉等著。記載了明朝的曆史。

後人將《新元史》加進,稱“二十五史”,也有人將“清史稿”加進,稱“二十五史”;還有人將《新元史》和《清史稿》都加進,稱“二十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