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的匣子(1 / 3)

潘多拉的匣子

麵對誘惑,

我們應該學會抵製,

戰勝自己,

如果不這樣做,

也許後患就無窮。

貪婪的父子

一股細細的山泉,沿著窄窄的石縫,“叮咚、叮咚”往下流淌,也不知過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衝刷出一個雞蛋大小的淺坑。更奇異的是,山泉不知從哪兒衝來黃澄澄的金砂,填滿了小坑,天天不增多也不減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漢來喝山泉水,偶然發現了清冽泉水中閃光的金砂。驚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從此,老漢不再受苦受累,不再爬山越嶺砍柴。過個十天半月的,他就來取一次金砂,不用說,日子很快富裕起來。人們都感到蹊蹺,不知老漢交上了啥財運?老漢對這天大的秘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小。

老漢的兒子跟蹤窺視,發現了爹的秘密,認真看了看窄窄的石縫,細細的山泉,還有淺淺的小坑,他埋怨爹不該將這事瞞著,不然早發大財了……

兒子向爹建議,拓寬石縫,擴大山泉,不是能衝來更多的金砂嗎?爹想了想,自己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

說幹就幹,父子倆叮當叮當,把窄窄的石縫鑿寬了,山泉比原來大了幾倍,又鑿大鑿深了坑。父子兩個累得大汗淋漓,想到今後可以獲得很多很多的金砂,高興得一口氣喝光了一瓶老白幹兒,醉成了一團泥……

父子倆天天跑來看,卻天天失望而歸,金砂不但沒增多,反而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父子倆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裏去了呢?

水流大了,金砂還會沉澱下來嗎?

在選擇做一件事前一定認真考慮將會失去什麼?

朋友相處

黛博拉坐在客廳裏、緊握著拳頭氣憤地說:“我永遠也改不了,我一錯再錯!”

黛博拉所指的是她一次又一次地聽從她的朋友嘉莉勸她做這做那。這一回,她聽了嘉莉的意見,把她的廚房糊上一層最新式的紅白條牆紙。“我們一塊去商店選中了這種牆紙,因為嘉莉喜歡這一種,說這牆紙能使整個房間活躍起來。我聽了她的話。而現在,是我在這個蠟燭。條式的牢房裏做飯。我討厭它!我怎麼也不習慣。”她感到,這一折騰既花費了錢,又一時無法改變。

黛博拉意識到自己不僅是對選牆紙一事憤怒,而且氣憤自己又受了嘉莉意誌的擺布。

同樣也是嘉莉,說黛博拉的兒子太胖了,勸她叫兒子節食。她還說她的房子太小,使她為此又花了一筆錢。

黛博拉問題的關鍵在於學會尊重自己的意見。過去她的意見總要事先受嘉莉的審查或者某個類似嘉莉的人物的審查。後來她有了進步,盡管嘉莉說那雙鞋的跟“太高,價也太貴”,她還是買了那雙高跟鞋。黛博拉回憶說:“我差點又讓她說服了。但我還是買了,因為我喜歡,您可以想像當時嘉莉的臉色多難看!”最有趣的是,最後嘉莉自己也買了一雙同樣的鞋,因為鞋樣很時髦。

黛博拉現在所做的調整隻是與另一個女人的關係的界限。她仍然把嘉莉當作好朋友。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類似的朋友,在特殊情況下,有的人願意受朋友的控製,是因為他缺乏主見,產生了對朋友的依賴,而過分的依賴會讓朋友產生反感。

蘇珊是位年輕婦女,她願意讓一位朋友擺布她的生活。與黛博拉不同的是,蘇珊卻是主動要求受控製。當她的垃圾處理裝置出毛病後,她給好朋友瑪莎打電話,問她怎麼辦。訂閱的雜誌期滿後,她也去問瑪莎是否再繼續訂。有時她不知晚飯該吃什麼時,也給瑪莎掛電話問她的意見。瑪莎一直像個稱職的母親一樣;直到有一天出了亂子。那天,瑪莎的一個兒子摔了一跤,衣袖給劃了個口子,需要縫針。蘇珊又打電話問問題了,由於非常疲倦,瑪莎嚴厲地說道:“天哪!看在上帝的分上,蘇珊,您就不能自己想想辦法?就這一次!”說完就掛了電話。

蘇珊對瑪莎的拒絕使她感到迷惑不解,她說:“我還以為瑪莎是我的朋友呢。”

過分的依賴會損害你和朋友的關係,而且是雙方的,朋友並非父母,他們沒有指導和保護你的義務,他們能給你支持,但不可能包辦代替,你必須清楚,他隻不過是朋友而已。你自己不能做決定,缺乏主見,就會使你受到朋友正確或錯誤的意見的影響。為此,你應該立刻決定,擺脫對朋友的依賴。

教徒

從前,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兩人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上路,誓言不達聖山朝拜,絕不返家。

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白發年長的聖者。這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裏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裏距離聖山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什麼禮物呢?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教徒心裏一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麼願,但我不要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麼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加倍的禮物呢?”於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位教徒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兩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嘛!你先講啊!”“為什麼我先講?我才不要呢!”

兩人推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啊,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聽,沒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變臉,竟然來恐嚇自己!於是想,你這麼無情無意,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這一教徒幹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一隻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個眼睛馬上瞎掉,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兩個眼睛都瞎掉了!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一個自私的敵人,如果我們摒棄這個敵人我們就成功了。

潘多拉的匣子

希臘神話中有一則神話叫“潘多拉的匣子”。傳說眾神之王宙斯因為普羅米修斯違背了他的意願,盜了天火給人類,因此他大怒,開始懲罰普羅米修斯和人類。他命令手藝最高明的匠神赫淮斯托斯按照女神的模樣打製出一名女子,起名叫潘多拉,即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之意,並且讓每一個神都送一樣禮物放在潘多拉隨身攜帶的匣子裏。之後,宙斯把潘多拉嫁給了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因為普羅米修斯是個先知,所以他知道潘多拉是宙斯用來懲罰人類的工具,因此,他事先反複鄭重地提醒和警告埃庇米修斯:千萬千萬不要動潘多拉的匣子。但普羅米修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語重心長的警示反而引起了埃庇米修斯強烈的好奇心。埃庇米修斯趁人不在,偷偷地打開了潘多拉的那個匣子,頓時,匣子裏各種各樣的東西都飛了出來,埃庇米修斯定神一看,天那,從匣子裏飛出來的是戰爭、疾病、瘟疫、災難、痛苦、妒忌……埃庇米修斯被嚇壞了,他急急忙忙關上了匣子,結果,最後一樣東西被關在了匣子裏,這個東西恰恰就是:希望。

從此以後,人類必須經曆各種各樣的戰爭、疾病、瘟疫、災難、痛苦、妒忌……惟獨缺少的是希望。

麵對誘惑,我們應該學會抵製,戰勝自己,如果不這樣做,也許後患就無窮。

賣“忠告”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班牙的某城有一個人,他以賣“忠告”為職業。有一天,一個商人知道後,就專程到他那裏去買“忠告”。那個人問商人,要什麼價格的忠告,因為忠告是按價格的不同而定的。商人說:“就買一個一元錢的忠告吧。”那個人收起錢,說道:“朋友,如果有人宴請你,你又不知道有幾道菜,那麼,第一道菜一上,你就吃個飽。”

商人覺得這個忠告不怎樣樣,於是又付了兩倍的錢,說要一個值二元錢的忠告。

“當你生氣的時候,事情沒有考慮成熟,就不要蠻幹;不了解事實的真相,千萬不要動怒。”象上一次一樣,商人覺得這個忠告不值那麼多錢。於是又要一個值一百元的忠告。

那人對他說:“如果你要想坐下,一定得找個誰也攆不走你的地方。”

商人還是覺得這個忠告不理想,又要一個價值一百一十元的忠告。

那位好人就對他說:“當人家沒有征求你的意見時,你千萬不要發表議論。”

商人感到,這樣下去會弄得身無分文。於是決定不買任何忠告了。他把已買來的這些忠告一一銘刻在心,就走了。

有一次,商人讓懷孕的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到外地經商去了。一連二十年都沒有回家鄉。妻子一直沒有得到丈夫的消息,以為他亡命他鄉了,感到萬分悲痛。她在兒子身上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

終於有一天,已經發了財的商人,拍賣了他的全部商品,回家來了。他沒有對任何人吭一聲,就直接來到自己的家,並閃身躲進一個難以被人察覺的地方,窺視著屋裏的動靜。

黃昏時候,兒子回來了,媽媽親切地問道:

“親愛的,告訴我,你從那兒回來的?”

商人聽到自己的妻子這麼親切的對那個年輕人說話,不由心裏產生了一種惡念,恨不得當場殺了他倆。但是突然想起那個用二元錢買來的忠告,沒有動火。

天黑了,屋裏兩人在桌旁坐下用餐。商人看到這一情景,又想殺他們。但那個忠告又在耳邊響起,使他克製了自己。

熄燈前,母親哭泣著對兒子說:

“唉!兒呀。聽說,有一條船剛剛從你爸爸的地方來。明兒一早,你就去打聽一下,或許還能打聽到他的消息。”

聽到這番話,商人不由想起,他離家的時候,妻子已經懷孕了,原來那個年輕人,就是他的兒子。他高興得不知怎麼是好,更覺得買的忠告實在有用,因為有了它,才沒有動火。

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否則就會出現不堪設想的後果。

當你覺得自己的判斷並不十分準確時,寧可稍待些時日,多多考慮斟酌一番,切勿草率從事。

永遠是一隻老鼠

有一次,一隻老鴉叼著一隻小老鼠從森林上空飛過,一不小心把它從嘴裏掉出來了。小老鼠一抬頭,看見了一個人的腳。這個人是個奇人,能呼風呼喚雨,創造奇跡。

這個人看見小老鼠,覺得很可憐,就把它揀起來,帶回自己的小茅舍。小老鼠和他一起住了好多日子。他喂它吃,給它飲水,小老鼠感到很幸福。忽然,有一天,小老鼠走出茅舍時,看見附近有一隻大貓,嚇得它立即跑回茅舍,躲到角落裏,坐在那兒篩糠一般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