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偉大(1 / 3)

你最偉大

相信你自己,

你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

天使借宿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麵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

“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有些時候事情的表麵並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隻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鍾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一職。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鍾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鍾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鍾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鍾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對待自己的工作要盡心盡力,不能得過且過,隻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績。

學習的奧秘

有一隻燕子,她總是把窩搭在房頂下麵。一隻小麻雀是她的鄰居,窩就在屋簷下麵。可是,這哪是搭窩的地方啊!不過是排水管和房簷之間的一個小小的空隙罷了,小麻雀隻不過在裏邊添了幾隻雞毛,就每晚睡在那。

燕子每年都孵育小燕子,教他們飛行,唱歌。一家人快樂無比,很讓人羨慕。麻雀卻不一樣,她每年也生不少蛋,可是一次都沒有把小鳥孵育長大:不是淘氣的孩子們掏走了她窩裏的蛋,就是小鳥被貓吃掉了。

“你真幸福!”麻雀說,“你每年都能孵出小燕子,而我的孩子卻總是保不住!”

“都怪你自己不好,”燕子說,“要是你的窩也有我這樣的結實,小孩和貓就沒有辦法了。”

“那就請你教我搭窩吧!”麻雀說,“你一定知道什麼秘密,或者有什麼訣竅呢!”

“搭窩要動動腦筋才行,”燕子說,“不過,其實也沒有什麼訣竅。來吧,讓我們一起,我一定教會你。”

燕子和麻雀一起飛到了一個湖邊。

“喂,我的朋友,你用嘴巴銜一點泥,就學我的樣子。”燕子邊說邊努力銜了一大塊泥。

“唧唧唧!”麻雀回答說,“依我看,不就是弄點泥巴嘛,什麼訣竅也沒有!”

燕子沒有說什麼,她銜著一塊泥飛回家,把它糊到牆上。“你也這樣做吧!”她又勸麻雀。

“我看見了,看見了!”麻雀很不耐煩地說,“這是再簡單也沒有了。我還以為你做的那個窩有什麼秘密或訣竅呢。這樣糊泥誰不會呀?不!這樣的小事我不幹!銜泥巴又髒又累。”

燕子一次又一次地飛到湖邊,每次都銜回一塊泥。泥銜夠了以後,她又去銜稻草。材料備齊了,她就開始築窩了。她一層泥,一層草,又一層泥,又一層草……把窩搭得嚴嚴實實。

“窩隻有這樣搭才行。”她教麻雀說,“先糊上一層泥,再加上一層草,再糊上一層泥,再糊上一層草……這樣,一個結結實實、舒舒服服的窩就搭好了。”

“我知道,我知道!這裏一點高明之處也沒有!”麻雀以輕蔑的口吻唧唧喳喳地說。

燕子回答說:

“你知道是知道,可是光知道還搭不成窩,需要付出勞動才行。你如果不像我那樣勤奮地勞動,你的小麻雀永遠也不會長大成人!”

你再想做偉大的事情也得從事邊的小事做起,不付出勞動就想嚐到甜美的果實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窮人永遠是窮的道理。

維持原貌

有一個皇帝想整修京城裏的一座寺廟,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將寺廟整修得美麗而莊嚴。

後來有兩組人員被找來了,其中一組是京城裏很有名的工匠,另外一組是幾個和尚。由於皇帝沒有辦法判斷到底哪一組人員的手藝比較好,於是他決定給他們一個機會做出比較。 皇帝要求這兩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個小寺廟,而這兩座寺廟互相麵對麵,三天之後,皇帝要來觀看效果。

工匠組向皇帝要了100多種顏色的顏料,又要了很多的工具。而讓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隻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簡單的清洗用具。

三天之後,皇帝來了。他首先看到的是工匠們所裝飾的寺廟。他們用了非常多的顏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五顏六色。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回過頭看和尚負責整修的寺廟,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寺廟中非常幹淨,裏麵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原來的顏色,而它們光澤的表麵就像鏡子一般,無瑕地反射出外界的顏色,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對麵五顏六色的寺廟,都變成了這個寺廟美麗色彩的一部分,而這座寺廟隻是寧靜地接受這一切。皇帝被這莊嚴的寺廟深深地感動了,當然我們也知道最後的勝負了。

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如果我們用大量的“油漆”塗抹掉它本來的麵目,它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價值。

分工

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上任後,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現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紋絲不動。經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定的。原來,條例因循的是用馬拉大炮時代的規則,當時站在炮筒下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炮發射後因後座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現在大炮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用及時調整,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學分工。隻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才不會產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現象。

這回運氣好,沒有風

那是在克尼斯納,一個林工正解釋如何伐樹。他指出:要是你不知道那棵樹砍了會落在哪裏,就不要去砍它。“樹總是朝支撐少的那一方落下,所以你如果想使樹朝哪個方向落下,隻要削減那一方的支撐便成了。”他說。我半信半疑,稍有差錯,我們就可能一邊損失一幢昂貴的小屋,另一邊損壞一幢磚砌車庫。

我滿心焦急,在兩幢建築物中間的地上劃一條錢。那時還沒有鏈鋸,伐樹主要是靠腕勁和技巧。老林工朝雙手啐口水,揮起斧頭,向那棵巨鬆砍去,樹身底處粗一米多。他的年紀看來已六十開外,但臂力十足。

約半小時後,那棵樹果然不偏不倚地倒在線上,樹梢離開房子很遠。我恭賀他砍伐成一堆整齊的圓木,又把樹枝劈成柴薪。我告訴他,我絕不會忘記他的砍樹心得。

他舉起斧頭扛在肩上,正要轉身離去,卻突然說:“我們運氣好,沒有風。永遠要提防風。”

老林工的言外之意,我在數年後接到關於一個心髒移植病人的驗屍報告時才忽然明白。那次手術想像不到地順利,病人的複原情況也極好。然而,忽然間一切都不對了,病人死掉了。驗屍報告指出病人腿部有一處微傷,傷口感染了肺,導致整個肺喪失機能。

那老林工的臉驀地在我腦海裏浮現。他的聲音也響起來:“永遠要提防風。”簡單的事情,基本的真理,需要智慧才能了解。那個病人的死,慘痛地提醒我們“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這個道理。縱使那個傷口對健康的人是無關痛癢,但已奪去了那個病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