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佛發諸禪(二)
一念佛定(於)二發諸禪(二)
一根本(定)二餘禪(特)
二諸禪發念佛(雲)
二辨正(三)
一標示(此)二明相(二)
一正相(若先)二邪相(若內)
三示意(若得)
三出三昧(又)
囗十神通(三)
一列名(十)二示意(唯)三釋相(二)
一明禪發通(二)
一禪發諸通(二)
一正發五通(若通)二舉譬況明(譬)
二禪通支相(一)
二出不隱沒(若就)
囗四修觀(三)
一標示(第)二正明(二)
一十乘正觀(十)
一觀境(二)
一思議境(三)
一明發緣(若)二正明境(三)
一藏教境(初)二通教境(又)三別教境(三)
一攝成王三昧(又觀)二變成摩訶衍(變)三要言五行十德(舉)
三總結示(是)
二不思議境(不)
二發心(若觀)三安心(若不)四破徧(若二)五通塞(如其)六道品(若不)七對治(道定)八知位(若)九安忍(若)十離愛(若)
二乘至道場(十)
三指餘(餘)
囗七見境(三)
一釋名(第)二示愛(三)
一斥二人互失(夫)二推今是見發(三)
一明見發(若)二出發相(二)
一出相因發相(此)二舉人師騐明(南)
三示觀意(通)
三結迷者過患(若)
三明相(二)
一標(今)二釋(四)
一明諸見人法(二)
一標(第)二釋(二)
一邪人不同(三)
一佛法外外道(二)
一本源(二)
一三計(一)二四計(又)
二枝派(三)
一明本派(從)二列六師(所)三辨同本(此)
二附佛法外道(二)
一標(二)二釋(二)
一犢子(起)二方廣(又)
三學佛法成外道(三)
一標執教夫理(三)二出小大二例(二)
一小乘倒邪(大)二大乘倒邪(若)
三斥論師濫破(三)
二邪人執法不同(三)
一佛法外人執法(三)
一標示(二)二釋明(切)三結顯(師)
二附佛法人執法(犢)三學佛法執法(二)
一明三藏執法(二)
一執法失意者(若)二不執得意者(二)
一修三念處(若)二證三解脫(後)
二明衍門執法(執)
二明見發因緣囗三明過失囗四修止觀囗
囗二見發因緣(二)
一標(第)二釋(二)
一明諸見發(二)
一明發見因(二)
一標(一)二釋(二)
一發見兩因(眾)二所發見慧(二)
一見慧無礙(一)二見慧由禪(如)
二釋發見相(二)
一因禪發相(三)
一發佛法外見(二)
一三本見發(三)
一迦毗羅(從)二僧佉(又)三勒沙婆(若)
二六枝見發(若)
二發附佛法見(二)
一犢子(其)二方廣(若)
三發佛法內見(二)
一明四門發見(二)
一三藏四門(二)
一正明(四)
一有門見(若)二空門見(若)三雙亦門見(若)四雙非門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