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做的花環
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夢想,
沒有實現夢想的人,
是因為一開始就做了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
鳥
有一個非常喜歡鳥的人,每天都到森林和鳥群一起玩,他很喜歡鳥而鳥也很喜歡跟他玩。有一天,他的朋友跟他說:“你有那麼多鳥朋友,可不可以把它們抓幾隻回來,我也要跟鳥玩?”於是第二天到了森林,他就排著抓鳥的姿勢,要抓它們,於是鳥群一看情形不對,就再也不敢接近他了。
任何動物包括人都不能帶有想控製他的心態來交往,隻要完全放心彼此尊重才能互相交流建立長期的友誼。
手表
有一位木匠,在工作中掉了很昂貴的手表,他拚命地尋找,同事們也提著燈幫他找,但是都找不到,到了中午吃午飯的時候,他的兒子送飯來了,知道了情況以後,叫大家坐下來安靜一下,於是他安靜中仔細地聽到了滴噠滴噠的聲音,他已經知道手表在哪裏了,終於很快地就找到了手表。
如果我們能安靜下來好好地回顧一下,你一定能找出一條新的思路,作出新的判斷,開始新的做法。
自己的機會
裏查生作為“巴爾的摩”足球隊的一員,已經使許多年輕人認為他有了個極富魅力的工作,但裏查生得用他每年9750美元的薪水撫養兩個孩子再加一個又懷孕的妻子。他要求一年給他長250美元薪水,但遭到了拒絕。
裏查生帶著全家回到了南卡羅來納州的老家,他那時候隻想為自己經商,卻沒有更明確的具體打算。當一個在大學的老朋友邀請他一起買下一個漢堡包食品店時,他采取了果斷的行動,合夥買下了那個店。於是裏查生就開始了每天12小時翻烤漢堡包和伺候那些不耐煩的顧客的工作,此外每天開始營業前他還得擦爐灶,拖地板,真是好辛苦,但一個月下來,裏查生隻帶回家417美元。他是既疲勞又沮喪,但他不願就此放棄。他用在球場學到的策略,致力於使他的食品店提高效率,他既要他的夥計表現得熱情友好,又使他的食品價格合理,讓人買得起。就這樣,經營日益興旺起來。裏查生和他的合夥人買下了更多的經營特許店,而他自己還是那麼賣力地工作。
如今,裏查生成了美國最大食品供應公司的首腦,這公司每年有37億美元的銷售額。當年為250美元離開了國家足球聯盟的裏查生還當了一個投資集團的首腦。對於這—切,裏查生說:“我如果不是刻苦工作並且敢於冒險,是不可能達到現在這個地步的。”在接受采訪時,裏查生還對電台記者講了一個給過他激勵的故事。故事是關於軍官弗朗克的:
弗朗克在他那枯燥乏味的病房內盯著一棵聖誕樹發呆。手榴彈的散碎片炸入了他的左小腿,為此,醫生定下了把腿切除的日程。
弗朗克畢業於西點軍校,他在那裏是個棒球隊隊長,而且計劃著以軍事為終生職業。可現在看來,退役似乎鹹了唯一的選擇。他知道嚴重受傷的軍人是很少能回去擔負有行動的職務的。
手術後,弗朗克最感憂傷的是他完全失去了在棒球場上的勇猛勁頭。在每周一次的棒球賽中,他隻能用棒擊球,而由別人替他跑壘。有一天,當他正等著擊球時,他看見一個隊友連摔帶滑地去占領了第三壘。當時他想:如果我也去試試跑壘,最多也就像他那樣嘛。於是,在他將球擊出後,推開了替他跑壘的夥伴,自己忍住疼痛,一瘸一拐地跑了起來,當跑到第一和第二壘之間時,他看到對方球員已接到了球並準備向守第二壘的人扔過來。他閉上眼睛,命令自己頭朝前地滑入了第三壘。當他聽到裁判員喊出“安全”的口令時,他勝利地微笑了。
幾年以後,弗朗克要帶領一個中隊去一處地形複雜的地方演習。他的上級擔心他由於切除了一條小腿,是否能勝任這項工作,而弗朗克告訴他們說可以,並且說:“這甚至可使我與兵士更親近。如果我的假肢陷在爛泥裏了,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由於我沒有兩條完整的腿。”
如今弗朗克已是個四星級將官了,而且既可以跑步,還能穩穩地騎自行車。他說:“失去一條腿,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受自己缺陷的限製是可大可小的,取決於你自己如何看待和處理它。關鍵是應該注意發揮你所具有的長處,而不是老想著你的缺陷。”
一個人若想取得成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才能取得成績。
水泡做的花環
從前有一個國王,後宮的後妃為他生了一群白白胖胖的王子,於是他非常想要一個女兒。終於,他最寵愛的妃子終為他生了一位晶瑩剔透的公主。國王非常疼愛小公主,視如掌上明珠,舍不得稍加訓責,凡是公主所要求的東西,國王從來不會拒絕,就是天上的星星,國王也恨不得攀登太空,為公主摘下來,點綴為彩衣。
公主在國王的嗬護縱容下,慢慢成長為豆蔻年華的少女,漸漸懂得裝扮自己。有一天,春雨初霽的午後,公主帶著婢女徜徉於宮中花園,隻見樹枝上的花朵,經過雨水的潤澤,花苞上掛著幾滴雨珠,顯得愈發的妖豔;蓊鬱的樹木,翠綠得逼人眼睛。公主正在欣賞雨後的景致,忽然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觀所吸引住了。原來池水熱氣經過蒸發,正冒出一顆顆狀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渾圓晶瑩,閃耀奪目。公主入神忘我,突然想:
“為何不把這些水泡做成一個美麗的花環呢!”
打定主意,於是叫婢女把水泡撈上來,但是婢女的手一觸及水泡,水泡便破滅無影。折騰了半天,公主在池邊等得憤憤不悅,婢女在池裏撈得心急如焚。公主終於氣憤難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宮中,把國王拉到池畔,對著一池閃閃發光的水泡說:
“父王!你一向是最疼愛我的,我要什麼東西,你都依著我。女兒想要把池裏的水泡串成花環,作為裝飾,你說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雖然好看,但它一閃即滅啊,怎麼可能做成花環呢?父王另外給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還要美麗!”國王無限憐愛地看著女兒。
“不要!不要!我隻要水泡花環,我不要什麼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給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驕縱撒野地哭鬧著。
束手無策的國王隻好把朝中的大臣們集合於花園,憂心忡忡地商議道:
“各位大臣們!你們號稱是本國的奇工巧匠,你們之中如果有人能夠以奇異的技藝,以池中的水泡,為公主紡織美麗的花環,我便重重獎賞。”
“報告陛下!水泡刹那生滅,觸摸即破,怎麼能夠拿來做花環呢?”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難道這麼一點事情都無人會做嗎?我平日供給你們金銀錢米,你們如果無法滿足公主的心願,統統回家去吧!”國王盛怒地嗬斥道。
“國王請息怒,我有辦法替公主做成花環。隻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實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泡沫,哪一顆比較均勻圓滿,能否請公主親自挑選,交給我來編串。”一位須發斑白的大臣神情篤定地打圓場。
公主聽了,興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彎起腰身,認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來光彩閃爍的水泡,經公主輕輕一觸摸,霎時破滅,變為泡影。撈了老半天,公主一顆水泡也拿不起來,睿智的大臣於是慈藹地對一臉沮喪的公主說:
“水泡本來就是生滅無常,不能常駐久留的東西,虛無空幻的東西,不要對它報有幻想啊!”
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夢想,當有這個夢想的時候,很多人就不遺餘力地去努力實現它。有的人夢想實際透徹,有的人則空虛模糊,朦朧,沒有什麼計劃性。遺憾的是,能實現夢想的人很少很少。沒有實現夢想的人,往往是因為一開始就做了一件自己根本就無法做到的事情。
自己的身份
在美國耶魯大學300周年校慶之際,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總裁、世界第四富豪艾裏森應邀參加典禮。艾裏森當著耶魯大學校長、教師、校友、畢業生的麵,說出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他說:“所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的師生都自以為是成功者,其實你們全都是失敗者,因為你們以在有過比爾·蓋茨等優秀學生的大學念書為榮,但比爾·蓋茨卻並不以在哈佛讀過書為榮。”
這番話令全場聽眾目瞪口呆。至今為止,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從來都是令幾乎所有人敬畏和神往的,艾裏森也太狂了點兒吧,居然敢把那些驕傲的名校師生稱為“失敗者”。這還不算,艾裏森接著說:“眾多最優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魯為榮,而且常常堅決地舍棄那種榮耀。世界第一富比爾·蓋茨,中途從哈佛退學;世界第二富保爾·艾倫,根本就沒上過大學;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裏森,被耶魯大學開除;世界第八富戴爾,隻讀過一年大學;微軟總裁斯蒂夫·鮑爾默在財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開外,他與比爾·蓋茨是同學,為什麼成就差一些呢?因為他是在讀了一年研究生後才戀戀不舍地退學的……”
艾裏森接著“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一點傷害的耶魯畢業生,他說:“不過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難過,你們還是很有希望的,你們的希望就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學習,終於贏得了為我們這些人(退學者、未讀大學者、被開除者)打工的機會。”
艾裏森的話當然偏激,但並非全無道理。幾乎所有的人,包括我們自己,經常會有一種強烈的“身份榮耀感”。我們以出生於一個良好家庭為榮,以進入一所名牌大學讀書為榮,以有機會在國際大公司工作為榮。不能說這種榮耀感是不正當的,但如果過分迷戀這種僅僅是因為身份帶給你的榮耀,那麼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業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當我們陶醉於自己的所謂“成功”時,我們已經被真正的成功者看成了失敗者。
把行動與空想相結合
一年夏天,一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鄉下小夥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小夥子自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從7歲起就開始進行詩歌創作,但由於地處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師的指點,因仰慕愛默生的大名,故千裏迢迢前來尋求文學上的指導。
這位青年詩人雖然出身貧寒,但談吐優雅,氣度不凡。老少兩位詩人談得非常融洽,愛默生對他非常欣賞。
臨走時,青年詩人留下了薄薄的幾頁詩稿。
愛默生讀了這幾頁詩稿後,認定這位鄉下小夥子在文學上將會前途無量,決定憑借自己在文學界的影響大力提攜他。
愛默生將那些詩稿推薦給文學刊物發表,但反響不大。他希望這位青年詩人繼續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他。於是,老少兩位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
青年詩人的信寫就長達幾頁,大談特談文學問題,激情洋溢,思敏捷,表明他的確是個天才詩人。愛默生對他的才華大為讚賞,與友人的交談中經常提起這位詩人。青年詩人很快就在文壇有了—小小的名氣。
但是,這位青年詩人以後再也沒有給愛默生寄詩稿來,信卻越寫越長,奇思異想層出不窮,言語中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語氣越來越傲慢。
愛默生開始感到了不安。憑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發現這位年輕人身上出現了一種危險的傾向。通信一直在繼續。愛默生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淡,成了一個傾聽者。很快,秋天到了。
愛默生去信邀請這位青年詩人前來參加一個文學聚會。他如期而在這位老作家的書房裏,兩人有一番對話:“後來為什麼不給我寄稿子了?”
“我在寫一部長篇史詩。”
“你的抒情詩寫得很出色,為什麼要中斷呢?”
“要成為一個大詩人就必須寫長篇史詩,小打小鬧是毫無意義的。”
“你認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鬧嗎?”
“是的,我是個大詩人,我必須寫大作品。”
“也許你是對的。你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我希望能盡早讀到你的大
“謝謝,我已經完成了一部,很快就會公之於世。”
文學聚會上,這位被愛默生所欣賞的青年詩人大出風頭。他逢人便談他的偉大作品,表現得才華橫溢,鋒芒咄咄逼人。雖然誰也沒有拜讀過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幾首由愛默生推薦發表的小詩也很少有人拜讀過。但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位年輕人必將成大器。否則,大作家愛默生能如此欣賞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