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湯的哲理(1 / 3)

一碗湯的哲理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

最高的獎賞

●陳文

多年前有個鞋匠,在小城一條街的拐角處擺攤修鞋,寒來暑往,也說不清有多少個年頭了。

一個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攤回家的時候,一轉身,看到一個小孩在不遠處站著。看上去,孩子凍得不輕,身子微蜷著,耳朵通紅通紅的,眼睛直愣愣地盯著他,眼神呆滯而又茫然。

他把孩子領回家的那個晚上,老婆就和他慪了氣。對於這樣一個流浪的孩子,有誰願意管呢?更何況,一家大小好幾張嘴,吃飯已經是問題,再添一口人就更顯困窘。他倒也不爭執,低著頭隻有一句話:沒人管的孩子我看著可憐。然後便聽憑老婆嘮嘮叨叨地罵。

盡管這樣,這孩子還是留下來了。鞋匠還是把孩子留在了身邊,在街上邊釘鞋,一邊打聽誰家走丟了孩子。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並沒有人來認領這個孩子,孩子卻長大了許多,懂事、聽話而且聰明。鞋匠老婆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家裏再拮據,也舍得拿出錢來為孩子買穿的和玩的。街坊鄰居都勸他們把孩子留下來,鞋匠老婆也動了心思。有一天吃飯時,她對鞋匠說:要不,咱們把他留下來當親兒子養。鞋匠悶了半晌沒說話,末了,把碗往桌上一放:貼心貼肉,他父母快想瘋了,你胡說什麼。

鞋匠還是四處打聽,他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孩子父母的找尋。他求人寫下好多尋人啟事,然後不辭辛苦地貼到大街小巷。風刮雨淋之後,他又重新再來一遍。甚至有熟人去外地,他也要讓人家帶上幾份幫他張貼。他找過報社電視台,他把該想的辦法都想了,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父母。

終於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尋到了這個地方,他們隻是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就急匆匆地帶著孩子走了。鞋匠並沒有計較什麼,隻是一起擺攤的人都嘲笑他,說他傻,但他總是嗬嗬一笑,什麼也不說。生活好像真的跟鞋匠開了個玩笑,這之後便再沒有了孩子的任何音信。後來,他搬離了那座小城,一家人掰著指頭計算著孩子的歲數,希望長大了的孩子能夠回來看看他們。但是,沒有。再後來又數次搬家,直到他死,他也沒有等到什麼。

若幹年後,一個有德有才的小夥子因為幫助尋找失散的人成了名,他在互聯網上還注冊了一個專門尋人的免費網站。令人驚奇的是,網站竟然是以鞋匠的名字命名的。進入網站,人們看到,在顯要位置上,是網站創始人的“尋人啟事”。他要尋找的,就是很多年以前,曾經給過流落在街頭的他無限關愛和幫助的那個鞋匠。

網站主頁上,滾動著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當你得到過別人愛的溫暖,而生活讓你懂得了把這溫暖亮成火把,從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時候,不要忘了,這就是生活對愛的最高獎賞。

當你得到過別人愛的溫暖,而生活讓你懂得了把這溫暖亮成火把,從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時候,不要忘了,這就是生活對愛的最高獎賞。

一分鍾改變一生

●舒斯

謝爾曼·羅傑斯上大學時,他在愛達荷州的一個伐木場度過了一個暑假。當時的負責人要外出幾天,他讓羅傑斯臨時負責。

“如果工人不聽從我的命令怎麼辦?”羅傑斯問。他想到了托尼,一個移民工人,整天牢騷滿腹,讓別人都有點怕他。

“開除,”負責人說。接著,仿佛看出羅傑斯的心思似的,他又說:“我想你是在想著如果有機會的話就開除托尼吧。我覺得這不好。我已經在這裏40年了。托尼是我見到的最可靠的工人。我知道他脾氣不好,他對什麼都要抱怨。但他從來最早上班,最後下班。他幹了8年從來沒有出過事故。”

第二天羅傑斯開始負責。他找到托尼談話。

“托尼,你知道今天開始我負責這裏嗎?”托尼咕噥了一聲。“我本想,隻要你跟我爭辯一聲,我就開除你,但我想讓你知道我不會這麼幹。”他把負責人的一席話全都告訴了托尼。

當他說完,托尼手上的一鏟沙子灑落在地上,淚水從他眼眶中湧出。

“他為什麼不在8年前告訴我?”

那一天,托尼比任何一天都幹得賣力,而且,他笑了!他後來對羅傑斯說:“我告訴瑪麗亞,你是這個國家裏第一個對我說:‘幹得好,托尼’的工頭。這讓瑪麗亞感覺像是聖誕節一樣。”

那年夏天過後,羅傑斯又返回大學。12年之後他又遇到托尼,托尼如今是西部最大伐木公司鐵路建設的負責人。羅傑斯問他,他怎麼會來到加利福尼亞,並且獲得了如此的成功。

托尼回答道:“如果不是那次在愛達荷州你對我說的一分鍾的話,我會殺人。一分鍾改變了我一生。”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花一點時間指出一個工人幹得好的重要性。

尊重員工,自始自終把人放在第一位,是成功的關鍵。

——IBM創始人托馬斯·伏森

知己知彼

●常載厚

某個犯人被單獨監禁。有關當局已經拿走了他的鞋帶和腰帶,他們不想讓他傷害自己(他們要留著他,以後有用)。這個不幸的人用左手提著褲子,在單人牢房裏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他提著褲子,不僅是因為他失去了腰帶,而且因為他失去了15磅的體重。從鐵門下麵塞進來的食物是些殘羹剩飯,他拒絕吃。但是現在,當他用手摸著自己的肋骨的時候,他嗅到了一種萬寶路香煙的香味。他喜歡萬寶路這種牌子。

通過門上一個很小的窗口,他看到走廊裏那個孤獨的衛兵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然後美滋滋地吐出來。這個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煙,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關節客氣地敲了敲門。

衛兵慢慢地走過來,傲慢地哼道:“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說:“對不起,請給我一支煙……就是你抽的那種:萬寶路。”衛兵錯誤地認為囚犯是沒有權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聲,就轉身走開了。

這個囚犯卻不這麼看待自己的處境。他認為自己有選擇權,他願意冒險檢驗一下他的判斷,所以他又用右手指關節敲了敲門。這一次,他的態度是威嚴的。

那個衛兵吐出一口煙霧,惱怒地扭過頭,問道:“你又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道:“對不起,請你在30秒之內把你的煙給我一支。否則,我就用頭撞這混凝土牆,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覺為止。如果監獄當局把我從地板上弄起來,讓我醒過來,我就發誓說這是你幹的。當然,他們決不會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須出席每一次聽證會,你必須向每一個聽證委員證明你自己是無辜的;想一想你必須填寫一式三份的報告;想一想你將卷人的事件吧——所有這些都隻是因為你拒絕給我一支劣質的萬寶路!就一支煙,我保證不再給你添麻煩了。”

衛兵會從小窗裏塞給他一支煙嗎?當然給了。他替囚犯點上煙了嗎?當然點上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衛兵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這個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場和禁忌,或者叫弱點,因此滿足了自己的要求——獲得一支香煙。

鬆下幸之助先生立刻聯想到自己:如果我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不就可以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想得到什麼、不想失去什麼了嗎?

僅僅是轉變了一下觀念,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鬆下先生立刻獲得了一種快樂——發現一項真理的快樂。後來,他把這條經驗教給鬆下的每一個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