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 文 知 識
二、兩、倆用法有什麼異同
“二”、“兩”、“倆”都是數詞,所表示的數目是相同的,但用法並不完全一樣。我們在說話或寫文章時應當合理選用,否則就會造成不應有的語病。
“二”和“兩”在用法上有相同之處,其主要表現是用在表示長短、容積和輕重等量詞(即度量衡單位)的前麵,用“二”和“兩”均可,如二尺,也可以說成兩尺;兩千克,可以說成二千克,它們所不同的是在一般量詞的前麵,通常用“兩”而不用“二”。如兩本書,一般不說二本書;兩間房子,不說二間房子。
“倆”是兩個的合音,讀(lia),所表示的數目與“二”和“兩”是相同的,但在用法上既不同於“二”,也不同於“兩”,而和“兩個”的意義和用法基本一樣。如兄弟兩個,可以說成兄弟倆。凡是用了“倆”的地方,後麵就不能再加量詞“個”,加上就顯得重複、別扭、文理不通。
“中文”與“漢語”有什麼區別
“漢語”和“中文”是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漢語”是漢族語言的簡稱。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語以外,尚有蒙、藏、朝鮮、維吾爾等兄弟民族的語言,通常說的漢語,不包括其他民族的語言,但包括使用漢語地區的方言。
“中文”是中國語文的簡稱,它與“漢語”的區別,嚴格說來,漢語是指口講、耳聽的語言,“中文”還包括閱讀和書寫的內容。此外,中文也包括兄弟民族的語文,例如新疆大學就把維吾爾語專業課程設在中文係裏。
“第一”雅稱有哪些
桂冠 古希臘常用月桂樹葉編織成的帽子授予傑出的詩人或競技比賽的優勝者,象征光榮。後借“桂冠”代替第一。
鼇頭 鼇頭指古時宮殿門前台階上的鼇魚浮雕。古代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進士第一名)站此迎榜。“獨占鼇頭”意為占據“第一”。
問鼎 鼎是古代國家政權的象征。敢於“問鼎”者,說明力量很強大,有能力掌管大事,即“第一者”。
榜首 古代科舉考試後,列名張榜,“榜首”即列於全榜之上的第一名。
奪魁 “魁”指為首者,“奪魁”就是“奪取第一”。
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時,立盟者要親手宰割牛耳取血,讓每人嚐一口血。後來便以“執牛耳”象征在某一方麵居領導地位,意為“第一”。
為什麼“一點之差,意思相反”
孫犁的著名短篇小說《荷花澱》裏有這樣一句話:“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
這是丈夫要去部隊參軍殺敵的前一個晚上,妻子說的話。如果把這句話的標點改成這樣:“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表達效果明顯不同。
“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寫出妻子思想的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