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戰無不勝的原理——軍事戰爭中的博弈 (8)
19日黎明,織田信長在接到丸根,鷲津砦遭到攻擊的消息後,下令出陣,一路不斷有部隊跟上,信長避開丸根,鷲津砦的今川軍,抵達善照寺砦時,大約聚集了1500餘人。19日上午10時左右,丸根,鷲津砦相繼陷落,佐久間盛重,織田玄番等均先後戰死,今川家大獲全勝,織田信長部隊處於進退維穀的狀態。義元川軍以無可比擬的優勢,勢如破竹,進攻非常順利,按理說此時義元川軍應該大獲全勝了。但戰事發展到桶狹間卻發生了質的變化。
19日正午,於遝掛出陣的今川義元本陣到達達桶狹間山。義元本隊推測約為5000人,於桶狹間山上麵向西北布陣。
19日正午後,佐佐隼人正勝通、千秋四郎等帶本部300騎對桶狹間的義元本陣發動決死突襲,然而寡不敵眾,佐佐隼人等50騎戰死。
19日下午1時,天降暴雨,織田信長下令突擊處於桶狹間的義元本陣,由於暴雨導致山路泥濘,義元隊集結大受阻礙,兼之義元軍處於迎風麵,暴雨使得義元軍連辨別敵人方位都顯得極為困難,更別提反擊。
19日下午2時左右,東海道霸主今川義元被服部小平太,毛利新介討取,義元軍全線潰退,桶狹間之戰就此宣告結束。
就上述材料來看,似乎這場戰役的確很不可思議,甚至讓人覺得是否天意如此,然而深究起來,我們不難發現,桶狹間完全沒有傳說中的那樣神奇,那樣不可思議。而那場天降的暴雨無疑是織田信長最賴以戰勝的天時,一場戰爭的幾個要素,天時、地利、人和,但在具體的戰事中,有時侯人和占優勢,有時侯天時占優勢,有時侯地利占優勢。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就是說的是,不管哪個要素占優勢的時候,我們要善於判斷,適時出擊,一旦外部因素發生變化,也許我們所采取的劣勢策略會變成優勢策略,但也可能會使我們的優勢策略變成劣勢策略。織田信長的突襲,一開始並不是絕佳的策略,因為第一次突襲中,的確損兵折將,但隨著暴雨的突降,這個策略便成為了優勢策略,因為敵人已經在暴雨中完全喪失判斷力了,所以,這個策略終於成功。在這場戰爭的博弈裏,外部因素暴雨是不可預知的,但暴雨的發生卻成了最關鍵的因素,成了扭轉戰爭局麵,決定勝負的核心因素。
不少人認為,信長桶狹間的成功取決於信長過人的臨場應變能力以及戰前的情報搜集,正因為這樣才能一舉擊潰義元本陣,完成桶狹間的奇跡,然而事實真的就如上麵說的那樣麼?當義元侵入尾張國境時,織田家一度召開軍議,然而在軍議上,信長沒有聽取任何意見便下令解散,不少人認為信長是早有決斷,故而做出那樣的舉動,我卻不以為然,且不說當時的織田家完全沒有勝算,就算是信長勝券在握,做為一個真正成功的統帥者,必定也會認真聽完所有意見,然後跟自己的決定做參考,從而思考一個能否更好的戰術來,然而信長卻沒有。不少人將這個歸結到信長與常人不同的個性上來,這麼說的確看上去很有道理,其實從另一件事上,我們明顯的可以看出直到下令出陣的那刻起,信長還完全沒有任何做戰計劃,這便是戰前的《敦盛》。相信知道《敦盛》歌詞的人均知道,《敦盛》是一個感慨世事無常的歌,而一軍大將在出戰前歌此歌,若不是有了必死的覺悟,相信他絕對不會選擇此歌。由此可見信長如果在戰前有什麼作戰計劃的話,那麼他的計劃隻有一個——自殺性的決死突擊。
然而上天卻似乎過分的眷顧了信長這個尾張風雲兒,織田信長一路的行軍不僅避開了進攻的今川軍的探子的耳目,甚至連擔任警戒任務的今川軍都沒有發現他的行蹤,當信長到達了善照寺砦時,信長接到了丸根,鷲津陷落的消息,這個消息無疑完全打破了信長的計劃,兩地的陷落,對於原本就不知道義元本陣所在的信長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這將意味著信長的後方清洲即將被攻擊,而信長也將麵臨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麵。然而上天實在太過於眷顧信長,今川軍先鋒隊鵜殿軍、鷲津的朝比奈軍、鳴海的岡部軍沒有乘機偷襲信長的後方。
更令信長興奮的是,根據梁田政勝的報告,義元的本陣位置也被鎖定!此時信長的目標真正明確了,那就是——拚死突破義元本陣,討取義元的首級!這將是扭轉戰局的唯一機會。天公再次給了信長方便,天降大雨,掩蓋了信長軍隊的行蹤,而豪雨也讓原本處於備戰位置的義元軍紛紛尋地避雨,信長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輕而易舉的突擊到義元的本陣。大家都知道,義元本人並非那種純粹的武名,甚至他的骨子裏卻有著公卿殿上人的味道,義元喜歡打扮,而且喜歡排場,因此義元本陣雖名有5000人,真正具備戰鬥力的人員有多少,實在無人可以說的清楚,加之剛剛擊退了佐佐隼人的義元軍完全處於驕兵狀態,根本沒有注意防範,且義元軍又是迎風做戰,戰鬥力大打折扣,在突如其來的襲擊之下,義元最終飲恨桶狹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