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章句上
盡心知性章
心性天命總是一件孟子分別出來正要人從本來處討個著落其結果總在身上正見心性不為空虛天命不涉冥漠又見得此身不落軀殻通章闗鍵其歸束在修身其功夫在存養其貫徹在盡心盡心者盡性而已若不知性何以能盡天乃性所從出便不於人外尋天了人外既無天故存心養性便是所以事天存養就是修身命說個立凡世之窮通禍福舉無足以動其心我命在我亦不在天也故曰所以立命也學至立命方是盡性盡性方是盡心 方達卿學漸曰命天理也修身俟之存天理以終其身也如孔之窮顏之夭氣數之命製於天惟修身則孔能通於萬世顏能壽於不朽乃天理之命孔顏之所自立也
莫非命也章
順受其正即修身以俟之物欲壓天理皆岩牆也私意纒胸臆皆桎梏也正是不能修身以盡其道 陳濳室埴曰凡死雖均是命但盡道而無憾者為正比幹雖殺身正也盜蹠雖永年非正也知謂知此道理立謂盡此道理既知得了須知盡了自家身分上道理無少虧欠方是立命盡此道理了恁時死纔無憾是謂正命
求則得之章
仁義禮智固天之所以與我者即富貴榮顯亦人之所以材有徳而天之所以福善人自本致之即謂求我自末爭之是謂求外 程氏遺書雲此言猶隻為中人言之若為中人以上言隻說求之有道非道則不求更不必言命也愚按君子以義安命不待其不可必得而後反也程氏說是
萬物皆備章
我生之初無己無人我之證入要就人已得力萬物皆備真我也非泛論道理就人人見成本體說反身而誠適得其我也見得本具是理今亦不曾少有虧欠強恕而行求在我者也亦是從皆備處看得明徹隻爭著一個反身而誠便須要在恕上做工夫強恕者亦隻要去己私而已私去則身無不誠而物無不備矣所謂求則得之有益者也 陸子靜教徐仲誠思皆備之義雲此事不在他求在仲誠身上橫渠謂反身而誠則無不慊於心胡叔心雲聖賢教人恕上求仁恕則物我之私不立天理流通也此皆指點最親切處學者宜知所從事焉
行之不著章
即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之意愚思既為學道之人便當各就行習隨事明理難道孔明君實盡是不著不察之人若必滿其分量須是舜之明物察倫
不可無恥章
以無恥為恥此最獨知之良豈複有恥辱之事先提出一人字有闗係當合下章看
恥之於人章
巧字便與恥字相反恥則守正而有所不為巧則行險而無所不為無所用恥是忘其羞惡之心若不知人間有廉恥事也病痛全在以巧為得計周濂溪拙賦不可不讀或曰機變之巧全是為縱橫捭闔輩發自孟子說破此輩心曲便與乞墦無異其瞞昧良心尤甚
古之賢王章
忘勢者非好善不能忘人之勢者非樂道不能兩有所忘纔兩有所成耳見猶不得亟昻藏的緊真是泰山岩岩
謂宋句踐章
尊徳樂義不論窮達然士須於窮時料理達時方可有為不失義不離道獨善其身兼善天下是一般分兩隻爭得誌不得誌耳堯舜湯武一流達而得誌者也孔顏思孟一流窮而不得誌者也千載下看其得已不失望總在誌上取齊當作何分別 陳陽龍曰學者須得為萬世開太平意思方是一體方有隠居工夫不然一生岩居川觀豈便無事可做但雲獨善其身亦覺與世隔絶須識獨善中原有兼善事業隻目前不甚著明觀百世而下所法所傳總是堯舜仲尼學術大行窮居當時微有分別久之決無分別有分別之日短無分別之運長
待文王興章
有待而興者必非豪傑之士士可不當下自憤不自憤便是自暴自棄總是鼓舞凡民為豪傑意孟子每教人師文王蓋文王以困厄羑裏而克自振其憂患深心較他人更深企慕
附以韓魏章
物自外至者曰附自視欿然則中有超然者矣內重外輕須是無欲
以佚道使章
以佚道使生道殺全是一段為民的實意所以勞不怨死不怨徒事酷虐專尚姑息皆其昧於道者也兩道字最重不是令民不怨此心自無可怨也見天下惟道足以服人
霸者之民章
驩虞皥皥隻在有意無意之間有意者全是要人知恩無意者全是不要人知恩知恩待他著急方與救解不知恩則耕田鑿井忘帝力於何有上下與天地同流裁成輔相之功王者一天地也天地之大皆在王者陶鑄豈曰小補說補便小矣 蔡虛齋清曰所過者化一段不是說不怨不庸以前的事不是說不怨不庸以後的事隻就不怨不庸上讚王道之大如此蓋王道隻是公公則大私則小萬古不能易此理
仁言仁聲章
政與教皆以善而著聲者也但政能令人畏教則令人愛彼令行禁止人不敢玩與元後父母之戴人樂於相親者真夏日與冬日之別耳就善比善是孟子毎事尋根的學問 南軒曰善政立而後善教可行所謂富而教之者也孟子論得民心必歸之善教蓋至此而後為得民之至也
不學而能章
不學而能不慮而知天命之性也無不愛親無不敬兄率性之道也然非修道之教則不能達之天下如惻隠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是不待學不待慮者也亦有須學而後能慮而後知學慮未始非良愛親敬長未始廢學慮參觀之則於孟子之意思過半矣 羅近溪汝芳曰見得世人知處太散漫慮處太紛擾所以指示源頭非禁人學且慮也良字訓易直易者感而遂通之輕妙處直者發而即至之迅速處無不知三字一頭管著自己意身心一頭管著家國天下
舜居深山章
舜之心體凝寂似山與木石居靜忘其靜也與鹿豕遊動忘其動也動靜兩忘人莫窺其際故無異於野人易曰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無為不為章
所不為所不欲此盡道矣無為不為無欲不欲此盡學矣於此認得分明一生更無餘事 熊勿軒禾曰此大學誠意事無為其所不為是就躬行上克治所謂誌士厲行守之於為也無欲其所不欲是就心之發念處克治所謂哲人知幾誠之於思也
人之徳慧章
徳慧術知皆人所自有但不磨煉則不出耳操心危慮患深正惟身處孤孽有多少委曲成就感格意在是生於憂患的様子 橫渠雲困之進人也為徳辯為感速孟子謂人有徳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以此自古困於內無如舜困於外無如孔子以孔子之聖而下學於困則其蒙難正誌聖徳日躋必有人所不知而天獨知之者按橫渠於困內提出學字正見疢疾真實得力處
有事君人者章
天民可行而行有所不為大人正己物正無所不可曰天民則世主不得輕臣之矣大人從幹二五利見中來與天地合其徳天不得以民囿之矣正己物正宇宙都擔在身上彌綸參讚不論窮達孔子在下能使萬世文明是此様子
君子三樂章
三樂中以二樂為主須不愧不怍而後可以享父母兄弟英才之樂也這三樂亦庸常無可艶羨非孔顏誰識得此中趣味前後王天下不與存焉其警省人處精神全在此 張氏夙行曰此章特從憂危中尋出樂的光景見雖不能得誌行道而素位自得君子卻亦有成己成物無複遺憾處寓感愾意
廣土眾民章
廣土眾民是有設施之地也故君子欲之而所樂不存焉中天下定四海是有功業之地也故君子樂之而所性不存焉不存者謂為後天功用非天命原來本體也原來本體分已素定何須大行何苦窮居根心生色通體皆仁義禮智之周徹所存所發安得有不慊適之時非性之所存者便無根有根則定矣此個受享堯舜事業也是一點浮雲過太虛所以說王天下不與存焉與上章意同 仁義禮智根心此中卻有工夫在生色以下便是大行的規模易曰暢於四支發於事業雖微顯稍異其實發處即是暢處非有岐也
伯夷辟紂章
王政以因民為主田裏是因天下之地樹畜是因天下之物妻子是因天下之人教導之使養其老事既易成己又無費所以為善養全是以仁心行仁政故仁人必歸之
易其田疇章
禮義生於富足故財用者諸徳之總也財用足製度定則物宿於有餘之地險詐不行積私何用父兄妻子之間油然雍睦廣之為仁公之為義推之為讓奉之為禮皆本於此 戰國時民之憔悴於虐政日不聊生菽粟如水火之言滿腔悲憫
東山小魯章
聖道如江河行地日月中天流水不舎水之瀾也日月有明斯照耀無遺焉觀聖人之道亦於其燦然者矣章不足是理不備理不備則變化不成是必淩躐以求速化而不向本上作實地工夫也此章自首至尾倐言山言水言日月言流水總是托物比事不即不離隻君子誌於道二句是實說是正說
雞鳴而起章
舜蹠相去千裏然初分途卻隻在一間間是兩者相並在這裏一條路做這邉去一條路做那邊去孳孳為三字各有無限經營在吳因之雲人心隻有善更無利而一出舜即入蹠辨在毫芒曰間者危之也不是利與善兩念並發兩持未決方謂之間 或曰間字不說開卻說合正是喚醒學者時時自省不墮入利一邊看彼此各半總是一符南北兩岐總由一路間字之義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