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住宅區商業服務設施設計(一)(1 / 1)

第一節綜合商業服務環境設計

一、購物環境

泛指為人們日常購物行為提供商業活動的各種場所空間。由於各自的經營方式、功能要求、行業配置、規模大小、空間特性及交通組織等的不同而產生多種不同的建築形式,但從環境及綜合分析上可歸納為四種類型及六個環境構成要素。在設計時應根據各種類型相應的特征、要求結合具體條件處理。構成現代購物環境的六個要素是評價環境品質的基本要求,應全麵考慮。

二、中心商業街

商業街是沿交通線布置商店的線型通過式布局,因此組織合理的城市交通道路、保證步行購物安全與便捷,是商業街規劃與設計中的基本要求。當城市中心商業街車流繁忙難以分流改道時,須采用將車行道路與步行路線隔離的交通組織設計。目前常用立體分層處理,如:架空步行橋;下沉車道;地下交通線等方式取代傳統的平麵分流方式以節約城市用地。

三、步行商業街

步行商業街設計的首要原則是為消除頻繁的城市交通對商業區造成的影響,采取限製車輛交通的措施,開辟保證步行交通優先的商業街,創造方便、安全的步行購物條件,並通過栽植綠化、布置景觀、設置多種街道設施,提供舒適宜人的外部空間,以形成能滿足現代社會購物需求的商業環境。在設計與規劃中應依據條件選擇適當的交通方式、空間類型和相應街道長度、寬度和街道空間寬高比。

四、地下商業街

利用地下空間作商業設施的地下商業街具有節省占地,提高城市商業地帶綜合利用效益的優勢。但必須具備防震、防火、防水等條件。目前常見類型有:利用高層建築的地下空間;結合人防戰備工程的地下商場;利用地下通道形成的地下街和地下鐵道車站的綜合利用形成的地下商業點。

五、百貨商店設計

(一)基地和總平麵設計要點:

1.大中型商店建築基地宜選擇在城市商業地區或主要道路的適宜位置。

2.大中型商店建築應有不少於兩個麵的出入口與城市道路相鄰接;或基地應有不小於1/4的周邊總長度和建築物不少於兩個出入口一邊城市道路相鄰接;基地內應設淨寬度不小於4米的運輸、消防道路。

3.大中型商店建築的主要出入口前,按當地規劃及有關部門要求,應設相應的集散場地及能供自行車與汽車使用的停車場地。

4.總平麵布置應按商店使用功能組織好顧客流線、貨運流線、店員流線和城市交通之間的關係,避免相互幹擾。並考慮防火疏散安全措施和方便殘疾人通行。

(二)營業廳設計要點

1.顧客出入口應與櫥窗、廣告、燈光統一設計,並宜設置隔熱、保溫和遮陽、防雨、除塵等設施。

2.柱網尺寸應根據顧客流量、商店規模、經營方式和有無地下車庫而定;柱距宜相等,以便貨櫃靈活布置。

3.每層營業廳麵積一般宜控製在2000平方米左右並不宜大於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築麵積,進深宜控製在40m左右;當麵積或進深很大時,宜用隔斷分割成若幹專賣單元,或采用室內商業街方式,並加強導向設計。

4.大中型百貨商店宜設顧客電梯或自動扶梯,自動扶梯上下兩端水平部分3米範圍內不得兼作他用;當廳內隻設單向自動扶梯時,附近應設與之相配合的樓梯。

5.大中型百貨商店應按營業麵積的11.4%,設顧客休息場所;應在二樓及二樓以上設顧客衛生間。

6.營業廳與倉庫應保持最短距離,以便於管理,廳內送貨流線與主要顧客流線應避免相互幹擾。

7.營業廳盡量利用天然采光;若采用自然通風時,其外牆開口的有效通風麵積不應小於樓地麵麵積的1/20,不足部分用機械通風加以補充。

8.營業廳連通外界的各樓層門窗應有安全措施。

9.非營業時間內,營業廳應與其他房間隔離。

10.地下營業廳應加強防潮、通風和顧客疏散設計。

11.營業廳不應采用彩色窗玻璃,以免商品顏色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