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建築結構體係(二)(1 / 3)

十三、KP1型多孔磚住宅

(一)一般要求

KP1型多孔磚承重住宅被廣泛應用,KP1型多孔磚牆配以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梁的住宅在8度地震設防區可建到7層。

國家行業標準《多孔(KP1型)建築抗震設計與施工規程》對多孔磚房屋的總高,層數的限值,陝西省《KP1型多孔磚住宅抗震設計圖集》對KP1型多孔磚住宅的總高、層數。

型多孔磚承重住宅的構造柱設置要求,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設置要求,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配筋要求。

十四、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塊住宅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生產工藝簡單,避免毀田燒磚,起到了保護耕地,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作用,是一種具有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的建築材料。我國南方各省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住宅較多,特別是近年來,上海、南京等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住宅有向高層發展的趨勢。

上海市用混凝土小型砌塊建造的18層住宅,其結構構造的主要特點為:

1.牆厚190mm,采用高強度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高強度砂漿。

2.小型空心砌塊對孔配筋,所有孔洞均填實混凝土,砌塊的橫肋低於縱肋,以便放置水平筋和水平方向的混凝土貫通。

3.在暗柱範圍內設置豎筋,水平箍筋,在一般牆段隔孔設置豎向筋,在所有牆段隔皮設置通長水平筋。

4.試驗表明,這種縱橫配筋,豎向和水平的混凝土均貫通的牆體具有良好的抗壓,抗剪,抗彎能力和良好的延性,其在破壞試驗時均呈彎曲變形破壞。

第二節框架結構

一、結構布置

1.在滿足建築功能要求的同時,結構布置應力求平麵和豎向形狀簡單、整齊,柱網宜對稱,結構傳力簡捷、明確。

2.非抗震設計的多層框架結構,可采用橫向承重框架、縱向鉸接排架的結構體係;抗震設計的多高層框架結構應在縱橫兩個方向或多個斜交方向都布置為雙向剛接框架。

3.裝配整體式框架宜優先采用預製梁板、現澆柱的方案,並應采用疊合梁方式,以保證梁和板的整體性;對9度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應采用現澆框架。

4.為保證縱橫向都有足夠的剛度,高層框架柱宜采用方形、圓形或矩形截麵,使兩個方向上尺寸和剛度都相近,柱截麵高寬比不宜大於1.5。

5.在框架住宅結構四角和縱、橫牆交接處,宜布置異形柱,以保證該部位的牆麵平整。

二、內力與位移計算

(一)基本原則

1.假定樓(屋)麵板平麵內剛度為無限大;

2.結構內力和位移計算應優先采用三維杆件空間分析法;

3.若結構平麵規則時,可簡化成平麵框架,按下述方法計算。

(二)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的近似計算分層法

1.基本假定:框架水平位移忽略不計;每層梁上的豎向荷載對其他樓層影響很小,可忽略不計。

2.計算步驟:計算各層梁上豎向荷載及固端彎矩。各層梁跨度及柱高與原結構相同,柱端計算梁、柱彎矩分配係數和傳遞係數。按力矩分配法計算梁柱彎矩;再將分層計算的柱端彎矩疊加得到柱端總彎矩。

三、框架柱構造

框架柱配筋構造

框架柱全部縱筋的配筋率應滿足:非抗震設計時,外抗震設計時,一級抗震設計的短柱,縱向鋼筋單邊配筋率,並應沿柱全長采用複合箍筋;

框架柱的縱筋接頭,宜優先采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抗震設計時,一、二級抗震框架柱及三級抗震框架底層柱宜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直徑大於22mm的鋼筋宜采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

四、框架梁截麵設計及構造要求

(一)框架梁截麵設計

框架梁的截麵尺寸計算鋼筋的配置截麵所配的縱向鋼筋應按正截麵受彎承載力計算和受扭承載力計算分別求出,分別配置。受扭附加縱筋沿梁四側均勻布置,上、下各布置,其餘分布兩側。截麵所配箍筋應按斜截麵受剪承載力計算和受扭承載力計算分別求出,分別配置,即箍筋總量為兩者之和。

(二)框架梁配筋構造

1.框架梁中,沿梁全跨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同時抗震設計時梁端乃筋率不應大於2.5%。

五、異形柱框架結構設計

(一)基本原則

1.異形柱框架結構適用於7度及7度以下,高度不超過35米的房屋;

2.異形柱框架結構采用T形和L形截麵柱,其各肢的肢長與肢寬之比宜不大於4;

3.異形柱的設置,宜使結構平麵剛度均勻對稱,避免扭轉對結構受力的不利影響,保證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

(二)異形柱截麵設計

1.異形柱截麵尺寸

2.截麵設計T形與L形截麵偏心受壓柱的斜截麵受剪承載力軸向力作用於了形截麵對稱軸上的偏心受壓柱。

(三)構造要求

1.T形、L形截麵柱的縱向鋼筋可按方式設置。當縱筋間距大於300mm時,應設置縱向構造鋼筋。

2.異形柱肢厚小於200mm時,每排鋼筋不宜多於2根,肢厚小於250mm時,每排鋼筋不宜多於3根,必要時可分為兩排設置。

3.梁柱節點處受力鋼筋的錨固:當框架梁的截麵寬度與異形柱肢寬相等時,梁四角上的縱筋可在離柱邊處向內彎折伸入柱內以眾當框架梁的截麵寬度大於異形柱的肢寬時,梁四角上的縱筋可在柱筋外側伸入柱內。當梁的一側凸出柱邊大於50mm時,梁的箍筋應設置到框架梁相交處。

4.考慮抗震設防的異形框架柱,柱上下兩端箍筋加密要求同普通框架柱。

六、一般梁構造

(一)梁的截麵尺寸

梁的截麵高度應根據剛度要求確定,伸過支座中心線,且不少於規定的錨固長度。

當計算需要配置受壓鋼筋,一般將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至支座中心線,且不少於受壓鋼筋的搭接長度,所有伸至支座的縱筋均可在同一截麵上搭接。

當計算需要配置受拉鋼筋,其伸入支座的長度應不小於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且可在同一截麵搭接。

梁與梁或梁與柱整體連接,而計算中按簡支考慮時,支座處彎起鋼筋及構造負筋的錨固長度應滿足要求。

縱向受力鋼筋間距:

梁的上部縱向鋼筋的淨距不應小於300mm為鋼筋的最大直徑,下部縱向鋼筋淨距不應小於25mm。梁的下部鋼筋多於兩排時,上排鋼筋水平淨距比下麵一排的淨距增大一倍,並不小於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