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3 / 3)

風之上

詩序曰。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故曰風。

指馬

近一指。近取諸身也。遠一馬。遠取諸物也。

澹交

見前頌秋水。

照乘

魏惠王曰。若寡人之國雖小。有徑寸之珠。照前後車各十二乘者十枚。

於力切。

巴歌

西漢.注雲。巴。巴人也。當高祖初為漢王。得巴俞人。並趫揵善鬥。與之定三秦滅楚。因存其武樂也。即今之巴州.俞州。宋玉所謂下俚巴歌。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矣。趫。丘祅切。

竺卿

釋子之通稱。謂竺國之卿輔也。亦猶此方三公九卿也。釋名曰。卿。慶也。言萬物皆慶賴焉。

伽耶城

吾佛降誕於迦毗羅城。成道於伽耶城。轉法輪度五比丘已。入滅拘屍那城。

莫經切。釋名曰。銘。名也。記銘其功也。選.注雲。銘則述其功。美使可稱也。

楚亮切。初也。

當作[虎-兒+異]。音巨。釋名曰。所以懸鍾。橫曰栒。縱曰[虎-兒+異]。漢書.注曰。[虎-兒+異]。鹿頭龍身。神獸也。謂鐘鼓之柎飾為此獸。栒。音筍。

居影切。寤也。

紫微趙公名。

音烏。安也。

幽靈息苦 付法傳雲。罽服吒王極大聰明。威伏四海。殺九億人。因聞馬鳴說法。方悟先非。恐入地獄。後病。被逆臣坐於麵上。氣絕而死。墮大海中。為千頭魚。常有釰輪隨身。每聞鐘聲。小息其苦。乃託夢與子。鐘令長打。

又僧傳。釋三果。有兄死生地獄。其妻忽夢夫曰。已死備經諸苦。今沐禪定寺僧智興鳴鐘聲震。同受苦者一時解脫。今生樂處。可備絹十匹奉之。並伸吾意。後奉絹與興。興曰。子常願也。絹乃施眾。

種智

根本智內證真如。即法報二身。名一切智。後得智外照有緣。應物現形。如水中月。即三種化身。名種智也。故此二名雲一切種智。

飛雄辯

世尊具飛流之大辯。

感通傳

傳雲。西國修多羅院有一石鐘。形如吳樣。色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三十三天像。四麵以金銀隱東西兩麵。有寶珠陷在其腹中。大如五升。一角分耀。狀若華形。周匝作十方諸佛初成道像。至日出時。鐘上有諸化佛說十二部經。舍衛城童男童女悉來聽之。聞法證聖。犯欲者。則不聞法。摩尼大將以金剛杵擊之。百億世界中聞聲。於光明中悉聞百千釋迦佛說修多羅經。此鐘是拘留秦佛所造。彼佛滅度後。娑竭龍王收去。至釋迦佛興。龍復將來。至佛滅後。鐘先唱言。卻後三月。當般涅槃。鐘鼻諸天聞皆涕泣。龍復將去。

拘留孫

或言拘留秦。此雲應已斷。賢劫第一佛。

錚錚

楚耕切。金聲也。

淮甸

上戶乖切。水名。釋名曰。圍也。圍繞楊州北界。東至海也。

百鈞

居勻切。三十斤為一鈞。

蹲熊

上徂尊切。坐也。下為恭切。獸也。有爪而多力。

祇園

祇。此言勝氏。梵雲僧伽藍摩。此言眾園。祇園寺之通稱。由祇陀太子園造佛精舍。因以為名。

殷殷

於謹切。雷聲也。

師資

見雲門錄上。

鏗鏗

口莖切。金石聲也。

索索

索鐸切。

二聽

一.天聽。二.人聽。

五觀

一.肉眼見麤事色。二.天眼見因果細色。三.慧眼見麤細色心徧真之理。四.法眼見色心麤細因緣假名俗諦諸法。五.佛眼見中道圓真佛性之理。又能雙照麤細因緣事理。

梵[序-予+睪]

餘招切。座也。

駢羅

上[箔-白+(甫-、)]眠切。謂駢闐羅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