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一個人民族的素養
、一個國家科技知識普及的程度,從根本上決定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生產力和文化發展水平
。為此,我們一定要把科學普及工作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任務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青少年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體少年兒童中形成鼓勵創
新、反對偽科學的良好氛圍。
人類在本世紀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創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它們是推動經
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世界的麵貌。它們中有一些為科技界
公認的重大成就,將在人類曆史上永遠閃耀著奪目的光輝。它們有的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重
大突破,有的是一係列重要科技成就的先導和基礎環節。它們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超出一
般科技成果,已經深入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層麵。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電磁物理、電子信息技術、航天技術、新材料、核能應用技術等一批高
技術的誕生開辟了道路;普郎克等人創立的量子理論,為微電子、光電子、激光技術、新材
料、核技術等高技術及其產業的問世打開了大門;克裏克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揭示
了大千生物世界的遺傳奧秘,開創了分子生物學,由此產生的基因工程技術為人類解決糧食
、健康、環境等問題的困擾提供了金鑰匙。而近十年的信息技術革命包括電子信息技術、通
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機器人科學的發展更是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本書對上麵
所談到的這些科學技術作了詳細的介紹。
在20世紀即將結束,人類正在迎接充滿希望的21世紀的時候,我們重溫這些成果,懷念那些
為取得這些成果而付出艱苦的創造性勞動的人們,對於人類科技未來的發展應該是大有裨益
的。我們的21世紀,必定是信息時代,是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技術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時代
。是高效、潔淨和安全利用新能源的時代,是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代,是人、自然
、科學協調發展的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具有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必須需要
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在全社會的普及和提高。高新科技科普讀物的意義,就在於
它能踏著21世紀高新科技發展和轉化的鼓點不斷前進。
未來世界各國的綜合國力競爭,將越來越表現為科技實力的競爭。在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的
進程中,我國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攻克科學堡壘,攀登科學高峰。我們科
普創作必須和科技發展同步前進,努力攀登創作的高峰,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
望。在普及科學技術中,廣大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對象。通過科學教育,使他們從小就
掌握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逐步培養起科學精神,從而真正成為一個具有科學素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