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服裝CAD及其發展趨勢(1 / 3)

CAD是計算機輔助設計係統(Computer Aided Design)的英文縮寫,應用於服裝設計領域的CAD,簡稱服裝CAD,即計算機輔助服裝設計係統。

計算機輔助服裝設計係統實現了服裝款式設計、結構設計、放碼、排料、工藝設計以及設計管理等一係列工作的數字化、電子化,它的推廣應用和普及,加速了服裝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服裝產品品質檔次的提升。有關專家認為,紡織服裝業的投資重點正在向數字化基礎設施轉移,紡織服裝業進入數字時代的時機已經成熟,而關鍵技術是服裝CAD/CAM。

服裝CAD軟件最早於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誕生,它是高科技技術在低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服裝業的科技水平,不僅提高了服裝設計與生產的效率,更是減輕了從業人員的勞動強度。目前,服裝CAD軟件曆經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後,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應用已經相當普及了。例如,服裝CAD軟件在美國的普及率超過45%,在日本的普及率超過了80%,而在我國的普及率還不及5%,這一差距顯然與“服裝大國”的稱號極不相稱。

國內服裝CAD軟件的應用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目前,在服裝行業中,國外軟件的占有率比較高,如法國的“力克”(Lectra)係統、美國的“格柏”(Gerber)、德國的“艾斯特”(Easter)係統等。國外服裝CAD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已經非常成熟,因此,經漢化後的 CAD軟件操作起來簡捷、方便、可靠性好,它們大大提高了服裝企業的現代化水平。

自“七五”後期,國內有幾十家單位在引進國外軟硬件的基礎上,自行進行了服裝CAD軟件的開發。如航天工業總公司710研究所、航天通信控股集團旗下的浙江紡織服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愛科電腦公司、北京太陽電腦公司、原中國紡織大學等單位都推出了二維服裝CAD係統。它們在功能和實用性上與國際水平不相上下,其中衣片放碼與排料係統在技術上較為成熟,更適合國內服裝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此外,款式設計、麵料選擇也早在市場上推出,但還需要作進一步的努力與改善。而在3DCAD、CIMS 係統方麵,國內較國外還有不小的差距。

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規模服裝企業CAD/CAM 的使用普及率已達到30%;到2015年,CAD/CAM的使用普及率爭取達到80%以上。國內已配置服裝CAD的企業約2/3從購買起就一直使用,近1/3處於閑置狀態。在一直使用服裝CAD的企業中,尚有1/2不能完全利用其功能。其主要問題在於國內服裝企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一般對計算機知識和信息技術了解相對薄弱,而年輕一代的院校畢業生,雖然有一定的專業基礎,但尚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既有實際經驗,又能靈活應用計算機的高素質人才極度缺乏,成為當前服裝企業引進CAD技術的一大憂慮和障礙。而對服裝CAD利用較好的企業,服裝CAD對服裝的生產和技術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更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的服裝CAD 技術中最為成熟的是放碼和排料功能,服裝企業使用最多的也是這部分功能,它有效縮短了樣板製作的周期,大大減少了設計人員的工作量。但打板功能始終沒有根本性的改進,與人工打板的工作量基本相同。這是因為,首先,操作人員必須是具有紮實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打板師;其次,操作時必須仿照手工樣板設計,先進行結構設計,將構成服裝結構的各結構點計算公式或定值輸入計算機,再把各結構點聯結,畫出造型輪廓,最後才能製作成樣板。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做到根據款式圖就可直接生成樣板,而不需繪畫結構製圖,實現三維、二維的自動轉換,這樣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打板自動化。如果能解決好這個問題,服裝CAD將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服裝CAD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量身定製係統為規模定製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