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黨各類基層黨組織結合自身實際,探索並提出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各種有效載體,諸如學習型黨組織、創新型黨組織、和諧型黨組織、廉潔型黨組織之類。有的黨組織建設模式,中央已經在全黨作出了重要部署,如當前在全黨廣泛開展的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有的建設模式還在理論和實踐的探索階段,如我們本書要探討的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些提法盡管產生了積極作用,但載體過多、提法較散,尚未形成統一的黨建模式,不能整合資源、發揮聚集效應,較難適應基層黨建工作新形勢。
盡管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全國已經普遍開展,而且還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由於缺少服務型黨組織這一載體的有力支撐和引領,服務型政府建設顯得頗為後勁乏力。為了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從而更好地服務群眾,客觀上要求著力加強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麵對新形勢新任務,中共中央在2006年出台了《關於做好黨員聯係和服務群眾工作的意見》,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構建黨員聯係和服務群眾工作體係”和“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製”。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則進一步要求,加強城鄉基層黨建資源整合,普遍推行機關、企業、社區黨組織同農村黨組織結對幫扶等做法,推動城鄉基層黨組織互相促進。
為此,貴州遵義等地在2009年年初開始探索以構建上級黨組織服務下級黨組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共同服務群眾、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工作體係;以完善保障機製、創新活動載體、改進服務方式為主要內容,積極創新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不斷整合、提升和深化成為係統全麵的政策措施。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取得巨大成效和寶貴經驗,得到了中央組織部的充分肯定。
“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是一個新詞,至今還沒有進入黨章,但“服務”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新時期新階段,要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服務型黨組織,關鍵在於把服務型黨組織打造成為一個體現黨性、連接民心的服務平台。
黨性是什麼?黨性是政黨固有的本質屬性,是黨的性質的集中體現。共產黨員的黨性是黨的先進性在黨員身上的具體體現。我們黨的先進性,既體現在黨的指導思想、根本宗旨、奮鬥綱領、路線政策、組織原則、黨的紀律、黨的作風等方麵,又體現在廣大黨員和黨的幹部的理想信念、思想觀念、道德品格以及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麵。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這一性質決定了我們基層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是服務廣大群眾。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曆史前進的動力,對曆史發展起決定作用。我們黨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離開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心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十七屆四中全會則進一步指出,“全黨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定不移依靠群眾,適應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受群眾監督。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作決策、定政策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和承受能力,統籌協調各方麵利益關係,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基層黨組織作為密切聯係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最直接、最密切的聯係,其形象的好壞往往直接影響到群眾對黨的感情,影響到群眾對黨的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基層黨組織處於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的第一線,能隨時傾聽群眾的各種呼聲,可以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確保人民群眾對黨執政的信心。因此,基層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是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服務。
黨的先進性最終體現在黨能更好代表、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而基層黨組織也正是處在黨與群眾相互聯係、相互溝通的關鍵環節上,扮演著橋梁和紐帶的重要角色。基層黨組織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最直接、最廣泛、最經常地接觸群眾,它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了解群眾甘苦、摸清群眾脈搏、掌握群眾意願和要求,以便做出正確決策的主要渠道。黨對人民群眾的影響力、吸引力、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層黨組織的狀況和活力,也就是它自身的先進性,如果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搞好了,堅強有力了,在社會基層組織中較好地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就會密切黨與人民的聯係,就能更好代表、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