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初結碩果(1 / 1)

結束了在紅河農場的實習後,孟仙兒又被老師安排到新聞部實習。十年的動亂已使國家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各行各業呈現出百廢待興,急需發展,快速振興的局麵。這時也正是改革開放不久,全市到處都在搞建設,大會堂、政府辦公大樓、多家高檔賓館等工程都在投入緊張的施工之中。新聞部骨幹記者楊林生每天帶著她不停地往每個工地跑,不停地向社會各界報道工程的進展情況。

直到這時,孟仙兒才真正知道了作為一名在新聞部工作的記者有多緊張,是何等的艱辛和不易。每天從早起上班開始就馬不停蹄地跑,到了采訪單位要很快進入狀態,大腦要不停地運轉,準確地向被采訪者提出各種專業問題,要求語言規範,用詞恰當,把握分寸,不能說無知的外行話。

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記錄的速度要快,腦子反應稍有遲鈍,可能一大段關鍵內容就丟失了,如出現這樣的問題就不能如實、準確、完整地報道事件的全過程。當緊張的采訪結束後馬上就開動腦筋寫稿,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稿件之後交新聞組組長審閱。這一係列工作都是在很短時間內中完成的,隻有快速,才能體現新聞的實效性。孟仙兒從早忙到晚,沒有絲毫的閑空。有時新聞組組長楚文強也親自帶她外出采訪,孟仙兒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她在努力適應著各種環境和一些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認真訓練自己的基本功,為寫作時常熬至夜深人靜。

孟仙兒回到電台不幾天就收到了艾賽克縣委宣傳部部長的一封信,信裏寫了一些鼓勵和關心之類的內容。孟仙兒對這位部長大人並不熟悉,隻是在到電台學習之前才見過一次麵,她沒想到部長會給自己寫信。對於這封來信,按理說她應該及時給予回應,但她卻一直不停地忙碌,每天寫完了當天的稿件就已經是深夜了,極度的疲勞已讓她無法再費心去寫什麼私人信件。這封本該發出的信就因此而擱淺了,這件事對她這樣一位將要步入新聞領域尋求發展的人來說,其結果是嚴重的,也是她人生一次不小的失誤,這次失誤將為她今後的工作造成怎樣的後果,是她所無法預料的。

把事業看做至高無上的孟仙兒每天除了完成當天的任務外,把僅有的一點精力投入到了更重要的方麵,那就是她每天不時地想起那位主編對她所期待的一番話,她決心要完成一篇報告文學的創作,為自己開辟一條新的寫作途徑。她幾乎占用了星期天所有休息的時間,抓緊一切時間將紅河農場采訪到的所有素材加以整理構思並開始動筆寫起來,經過十多天的堅持寫作,一篇近兩萬字的報告文學終於脫稿。寫完後她按照主編留給她的地址將作品寄出,她期盼著作品能夠發表,但是她又擔心自己初寫這樣大部頭的作品,肯定不被采用,可是從內心來說,她還是開始了耐心的等待。

孟仙兒自步入新聞領域的那天開始,她就給自己改了名——叫孟飛思,她認為父母為自己起的名字俗不可耐,要發作品絕不可以在自己的名字裏出現什麼神啊、仙啊之類的字眼。她認為名字需要和自己的身份及職業相匹配,她希望自己文思活躍,作品能夠文采飛揚。我們從這裏開始就叫她孟飛思好了。果然不出她所料,在未來的歲月裏,這個名字在全國聲名鵲起,以其浩然之氣而名震全國。

沒想到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孟飛思就收到了發表的刊物和稿費彙款單,當她打開信封一看,裏麵裝著一本嶄新的、厚厚的刊物,她飛快地搜尋目錄,很快就看到了她的那篇報告文學《紅河頌》。這篇作品她正是以孟飛思的名字發表的處女作,她急速地翻閱起來,她看到文章是按原文發表的,幾乎沒怎麼改動,隻是對結尾的幾句話作了一些修飾,比原來更加精彩感人了。

對於從事記者職業的人來說,能發一篇大作可稱得上是一種榮耀,但在大家眼裏,一位剛來進修的新手能發這樣一篇作品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可大家並沒從她的臉上看出有任何喜悅或張揚的痕跡,她依然是那樣的沉穩而謙卑,其實在她內心,那筆一百五十元的稿費對她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在她來電台進修不久,單位就停發了她的工資,她幾乎沒有了生活來源,她每天吃飯、坐車等等開銷都是靠她每天幾元錢的稿費在支撐著。

孟飛思學習的時間本來隻有短短的三個半月,可這時時間已經過去九個月了,她在都市度過了夏秋這兩個最美好的季節,此刻又迎來了北方極為寒冷的嚴冬季節。多日來她奔波在寒風颼颼、飛雪飄飄而又結滿堅冰、異常難行的大街小巷,寫出了許多時效性很強、很有影響的消息和通訊稿件。眼下新年的腳步已近了,很快就要過年了,她的學習終於以回家過年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臨行前她專門去向各位領導和老師們告了別,大家一再叮囑她以後要常來台裏,多寫稿多寄稿,別忘了台裏的同事和夥伴們。

恰巧這時艾賽克縣的張縣長出差返回縣裏,孟飛思便搭縣長的順風車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