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貴的織金衣服
在宋、遼、金、西夏時期,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進行政權爭戰的時期。金、遼、元代的貴族統治階級,他們生活奢侈靡費,為曆代所罕見。由於他們對高檔絲織品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偏愛和需求,所以,極大地促進了絲綢的生產,絲織品的種類日益增多,其中以加金織物最具時代特色。
金織物主要有織金、繡金和印金,其中尤以織金錦的技術和藝術成就最高。織金錦本來是波斯的特產,在元代蒙文中,稱它們為“納石失”,這是波斯語的譯音。這種織物,是用一種金線來顯示花紋,從而在整片織錦上,顯出金碧輝煌的效果。織工所采用的金線有“片金”和“圓金”兩種,他們先將黃金打成金箔,再用紙或動物的表皮作為背襯,然後再切割成強絲線的片金;也可以將片金纏繞在一根芯線之外,即成圓金。
織金錦的織造技術對後世的影響極大,尤其是對明清流行的緞織物的產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北方的遊牧民族之所以酷愛織金錦,是因為北方寒冷少水,周圍的色彩比較單調,唯有猶如太陽光芒一樣的金光燦爛的金色,給生活在廣漠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絲生機。因而,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的上層達官貴人們的衣服都流行用金,並以此來顯示他們的財富和地位。女真族也是一個酷愛在衣服上加金絲線的民族。
織金錦的鼎盛期則在元代。當時元代的蒙古貴族們,不僅衣著滿身紅紫細軟、組織華麗的織金錦,就連日常生活中用的帷幕、被褥、椅墊等,都是織金錦製成的,有時候,甚至連軍營裏用的帳篷,也是由這種織金錦製成的,綿延數裏,場麵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