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玲瓏客棧(1 / 3)

【引子】

湘西依山傍水,屋嶺上壪,高腳樓房,民俗豪情,其中最為神秘莫測的當知趕屍。

早些年代,湘西神秘的山村往往會有義莊和喜神客棧,因為年代久遠,所以戰亂不休,往往人的生命都很脆弱,或病死、或夭折、或被殺……

午夜。

叮鈴鈴……叮鈴鈴……

聲聲清翠悅耳之聲總會從山間傳入各個鄉間村落……

死屍走路在湘西不足為奇,一個手執銅鑼和鈴鐺的活人會行走在死屍前,在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搖搖晃晃地一行屍體跟著,屍體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行走在屍體前的這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

湘西趕屍匠,口口相傳,其相貌醜,膽子大,本事了得,他們從不打燈籠,他們單憑借著不同於常人的目力在漆黑地夜間穿梭山嶺穀峰。

“白日不行路,午夜路上行。”是趕屍自古以來的規矩

所謂“白日不行路”,就是說趕屍匠在青天白日裏不會趕屍走腳,一般都會在“喜神客棧”內休憩。

喜神客棧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隻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兩扇大門板後麵,是屍體停歇之處。

“午夜路上行”自然是說趕屍匠送喜神返鄉都是在晚上行途。

趕屍匠趕著屍體,全然都是靠著雙腳一步一步走到死者家鄉,也不管死者家鄉有多遠,隻要是趕屍匠接手了活,死者都會被趕屍匠送歸家鄉,死者家鄉遠近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遠的一般一周左右便會送歸,近的半日一天方可送歸。他們天亮前就達到“喜神客棧”,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麵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客棧停上幾天幾夜,不過這樣的事情隻有少數發生。

趕屍匠的家裏,跟一般農民一樣,照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隻有接到趕屍業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屍。他們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走一回腳”。

趕屍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特製的黃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反正就是生辰八字問得一清二楚。趕屍匠了解完生辰八字,便寫在一張黃紙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

【正文】

已經暮色四合,林中鳥鳴逐漸減退,草叢中許許多多的小土包嶄露頭角,若是走近去看,便會發現土包周圍隨處可見被野狗吃剩下的森森白骨,半遮半掩,那無數土包一個挨著一個,大半都已坍塌,偶爾鬼火閃動,躍過一兩隻還在土包上覓食的野狗,帶著腐臭肮髒怪異的氣味,不由得讓人欲嘔難平。

隨著一陣漫步的腳步聲,一身著破破爛爛灰色大長衣,腰係暗然無澤配飾,肩上背著遮陽書簍,模樣倒是秀氣非常的書生顯現在眼前。

就在書生不遠處的草叢中,一個模樣凶惡的婦人冷冷看著眼前的一切,她隨即袖子輕輕一揮,瞬時換了一張醜陋滄桑老農般的顏容,不知不覺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土包上覓食的野狗撇眼見此婦人,似乎臨遭大敵,一時間紛紛後退,嗷嗷幾聲避之夭夭。

要知道這群野狗凶惡非常,平日隻吃死屍,但是若是當真餓極了,活人也是不放過的,這裏附近鄉民見到此凶物都不由得肌膚起栗,夜晚也絕不敢來此半步,即便白日也甚少有人往來,可是不知為什麼,見到草叢中的老婦人,像捏了的花朵一般,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