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奇跡
1997年3月初,建設中的上海浦東新區金茂大廈高度突破了400米,自此成為神州第一高樓。
這時,從巴黎飛來了幾位外國專家。他們是法國西寶營建集團的技術權威。專家們不遠萬裏匆匆趕來工地,隻是為了尋找一位年輕人,打消心中的疑問:究竟是什麼神奇技術,讓隻有很少的建造摩天大樓經驗的中國人,創造出月升13層這樣的速度奇跡?
金茂大廈主樓結構施工的高度和速度,都是中國建築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的出現主要應歸功於外國專家們要尋找的這位年輕人,他的名字叫龔劍,當時是上海第一建築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金茂大廈項目經理部技術經理。
龔劍自1983年同濟大學畢業進公司以來,就與上海最高樓有緣,常被戲稱為跟上海一起“長高”的人:25歲,建造當時的上海第一高樓“上海商城”;32歲,構築468米的東方明珠電視塔,挑起項目施工方案設計主任的重擔;如今,“中華第一高樓”金茂大廈又成了他履曆上的最新墨跡。
法國專家們聆聽了龔劍的介紹,十分驚訝,其中的一位緊緊握住他的手讚歎:真想不到你們能創造出如此奇跡!
金茂大廈88層,高達420米,居世界第三,且造型獨特,結構新穎。當上海確定建設的消息發布後,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建築專家的注意。負責總體設計的美國SOM設計師等都擔心:世界第一、第二的高樓,都建築在岩石地基上,而金茂大廈要建在軟土地基上,你們的施工技術能行嗎?
確實,我們的建築施工隊伍還是第一次造這樣高的摩天大樓,困難是非常多的。然而,龔劍等一批技術骨幹卻堅決表示:
金茂大廈是中國人負責深化設計,中國人投資,在中國的土地上,由中國國有建築企業總承包的。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爭這口氣,把它建造好!
龔劍當眾立下軍令狀,要完全用中國人自己的技術,攀上中華第一高樓的頂峰。他說,“如果不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創造出自己的先進施工技術,那將會留下終身的遺憾。”他白天施工,夜晚研究方案。16本厚如詞典、大如報紙的工程設計圖紙,幾乎被他翻爛了。
在眾多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中,第一道難題就是深基礎施工。金茂大廈的基坑開挖麵積達2萬多平方米,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塔樓挖土深達地下20米,相當於七層樓高;挖出來的泥土可堆成一座58米見方、比國際飯店還高出20多米的小山。其施工難度世界少見。
美國設計師提出,大廈的基礎承台應該用從美國引進的低/水化熱水泥,以保證質量;基礎要分8塊澆搗施工;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要不斷投入冰塊,以減少水化熱的負麵影響,防止大體積混凝土承台產生結構性裂縫。
這一方案不僅造價高,工期長,而且也不現實。
龔劍他們經過反複精確的研究計算,創造性地提高了自己的質優、造價低、工期短的方案:
一不引進美國水泥,而是采用國產水泥配置高標號混凝土。高標號混凝土施工技術,是檢驗一個建築技術人員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在上海商城、東方明珠電視塔施工中,龔劍就對高標號混凝土進行研究,已逐步掌握了它的技術特點和施工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