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附錄一:季羨林先生年譜(3 / 3)

1988年(七十七歲)

論文《佛教開創時期一場被歪曲被遺忘了的“路線鬥爭”—提婆達多問題》,獲北京大學科學研究成果獎;任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受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翻譯獎”評委會委員;受聘為江西人民出版社《東方文化》叢書主編。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講學。

1989年(七十八歲)

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從事民間文藝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授予“從事語言文字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

1990年(七十九歲)

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名譽副主任;論文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出版;《中印文化關係史論文集》獲中國比較文學會與《讀書》編輯部聯合舉辦的全國首屆比較文學圖書評獎活動“著作榮譽獎”。

受聘為《神州文化集成》叢書主編;受聘為河北美術出版社大型知識畫卷《畫說世界五千年》十套叢書編委會顧問;當選為中國亞非學會第三屆會長;受聘為香港佛教法住學會《法言》雙月刊編輯顧問。

1991年(八十歲)

受聘為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名譽副主任。

1992年(八十一歲)

被印度瓦拉納西梵文大學授予最高榮譽獎“褒揚狀”。

1993年(八十二歲)

在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第二次會議上,被選為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獲北京大學505“中國文化獎”;受聘為泰國東方文化書院國際學者顧問。

1994年(八十三歲)

主持校注的《大唐西域記校注》、譯作《羅摩衍那》獲中國第一屆國家圖書獎;赴曼穀參加泰國華僑崇聖大學揭幕慶典,被聘為該校顧問;獲中國作家協會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頒發的“彩虹翻譯獎”;

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主編纂。先後擔任《傳世藏書》、《百卷本中國曆史》等書主編;應聘為寶山鋼鐵(集團)公司寶鋼教育基金理事會顧問。

1995年(八十四歲)

《簡明東方文學史》獲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首屆優秀著作獎。

1996年(八十五歲)

《人生絮語》、《懷舊集》、《季羨林自傳》、《人格的魅力》、《我的心是一麵鏡子》、《季羨林學術文化隨筆》分別出版。

1997年(八十六歲)

《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上)、《朗潤瑣話》、《精品文庫?季羨林卷》、《中國二十世紀散文精品?季羨林卷》、《東方赤子》分別出版;主編的《東方文學史》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

《賦得永久的悔》獲魯迅文學獎;被山東大學、曲阜師範大學、柳城師範學院分別授予名譽學術委員會主任、名譽校長、名譽院長。至1997年底《季羨林全集》總32冊已出版16冊。

2006年(九十五歲)

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08年(九十七歲)

1月27日,獲得印度國家最高榮譽“蓮花獎”,這是中國人首次獲得這一殊榮,印度媒體用“‘蓮花獎’首次跨越喜馬拉雅山”來形容這次特殊又遲到的授獎。

5月12日,日本學士院正式聘任季羨林先生為客座院士。季羨林先生成為百年來第一位獲得日本學士院客座院士身份的中國籍會員。

5月15日,季羨林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20萬元,幫助修繕校舍。“至少有三次,季先生合上雙目,眼淚大滴大滴地滾落”。

9月27日,德國哥廷根大學頒發證書,授予季羨林教授、博士為哥廷根大學傑出校友。

2009年(九十八歲)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時,季羨林先生在北京301醫院辭世,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