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驚聞(1 / 2)

南唐仁宗大業元年,淮南東西兩路出現旱災,仁宗下旨免賦稅一年,卻沒有重視。

至此,仁宗大業年間的淮南大旱災就此開始,當朝廷醒悟時已經為時已晚。農家的自給經濟頃然破滅,田地買賣猖獗,許多家庭因此破碎,妻離子散。大量的農民被迫背井離鄉,北上南下乞討謀生。

淮南東路真州六合縣下福田鎮無山無水,更是遭到了巨大衝擊。近五成的百姓倒賣了自己的田地後,離開家園外出謀生。僅剩下不足較為富足的四百戶人家,如今生活也是艱辛。

村東有一伊家,當家家主膝下三子一女。大兒在外大戶人家做事收入不菲,每年為家裏寄送一些錢財;女兒嫁入了一縣城人家,手裏有幾個店鋪;小兒也入贅的縣城的一戶人家,與女兒家相互照應,生活自是不錯;僅二兒於身邊伺候,家中更有水田、薄田十二餘畝,無需外租田地就能養活自家,何況還有兄弟姐妹的照顧。因而也是這福田鎮的富庶人家!

大業二年冬,略有薄資的伊老爺借助旱災之利以正常年景下的半價購買五畝薄田和三畝水田,使得伊家又身價又升了一個台階,地地道道“富農”人家。要知道,農村的富有程度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土地的多少!

可是伊老爺子這次池底打錯了算盤。大業三年仍舊大旱,致使整個淮南東西路物價飛漲,生意凋零。城市大部分的生意戶都入不敷出,苦不堪言。使得其女兒和三子無力照顧伊家。而其大兒更是三年沒有任何音信,盡管伊老爺子擔心也隻能默默的承受。

眼看家中存糧日益漸少,幾個大人更是愁上心頭。土地價格再次下跌,別說買了,連賣也不敢,太不劃算了。十口之家,六個孩子,若之前還是幸福的家庭,現在卻成了累贅。每天近鬥糧食消耗可是很驚人的,錢財更是嘩嘩往外流,讓人好不心疼。

可日子還得過,他們還能堅持一段時間,可是堅持又能如何呢?積壓越久,反彈的就越厲害!更重要還有孩子的學業,老大的秋闈,都是錢財的巨大吸收器。

伊家老二的夫妻不得不開始為將來考慮,甚至想暫停孩子的學業,卻被伊老爺子劈頭蓋臉的訓斥了一頓。作為光宗耀祖的事,伊老爺子堅決窮什麼也不能窮教育,哪怕嫁女賣女也在所不惜!

伊家媳婦伊母聽了心中一片黯然。做過五年多大家小姐貼身丫鬟的她深知知道其中內幕,那可不是好當得,小戶家卻累死累活,大戶人家是非多。

其中規則何其多。溫飽的背後卻是完全的出賣尊嚴和自由,甚至婚姻,部分人更是被“囚禁”一生。不得不說其有些悲觀了,卻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現在他們不得不討論這個話題了,自從過了一個還算熱鬧年後,情況更加糟糕了,近八百戶的人家已經不足三百!伊家已經難達到溫飽了。伊雲氏的嫁妝都當了幾件,盡管才剛剛開始,可之後的路還很長。尤其這個季節的收入又幾乎全無!

不過幸好伊家用井水守住了一畝多的菜地,從而成為了伊家如今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家裏幾個女眷也不得不接更多的活來維持家用,伊雲氏每天更是忙到三更天。伊父則每天天不亮就摘菜,拉車去十裏外的縣城販賣,雖然不多卻也比打工多些!

然今天伊父從縣城賣完菜,買了些粗糧回來後就一直心事重重的樣子,連晚飯都沒有吃幾口。伊母雖然看在眼裏卻不好當著孩子的麵問,其實幾個孩子也發現了伊父的異樣。

“官人,你見天怎麼了?一幅心事重重的樣子。”晚間回房後,伊母終於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