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並不矛盾(2 / 2)

趙玉容聽到這句話,便知道這前提條件正是關鍵所在,果然隻聽到楚陽接著說了下去:

“所有的沙洲巨人,最多可以領取三個人的口糧,無論家庭中有幾個孩子,但是他們孩子無論生死,隻要他們生過孩子,就能夠領三個人的口糧。”

“這就是滅族沙洲人的方法?”趙玉容沒想明白其中的關鍵所在。

“愚蠢的女人,過了那麼久還是那麼蠢。”應龍在旁邊閉著眼睛對著趙玉容點評了一句。

玉舟上普通人中的大部分,要從這裏下船。

因為玉舟上的生活雖然不錯,但是隨著之後可能會和其他的神有越來越多的接觸,玉舟已經不再適合作為普通人繁衍生息的常住地了。

但是這不是一步能夠完成的,首先下船的,是那些擅長耕作的農民和一部分農業技術人員。

他們首先要考察這個世界的地理和作物,同時要從玉舟中移植一部分原來屬於末法世界的農作物品種出來。

這部分人人數不少,但也不太多。

這是為了保證他們能夠與那些巨人平穩地渡過磨合期。

這是因為人一多,就容易起紛爭。

在末法世界傾塌的時候,是災難和救援,將這些人擰成了一股繩,但之後楚陽等人想要與神山對抗,要花費的時間恐怕要以千年來計算。

在這千年的時間裏,這些人會老會死,之後他們會繁衍後代,華國的俗語貧富不過三代,其實人情的遠近親疏,也是同理。

如果在第一代人中,就已經埋下了與這些巨人之間的關係隱患,那麼在之後,引發的後續效應,很有可能會如同滾雪球一般。

一旦與巨人之間有摩擦或者紛爭,下船的人多,就很有可能出現多種不同的意見。

最後怎麼處理才能讓所有人服氣,也是一個問題。

所以,所有人還不能一次全部離開玉舟。

之所以選擇擅長耕作的農民和一部分農業技術人員先下船,那就是出於對其他人下船後的吃飯問題所作出的考慮。

同時,決定給沙洲人發放口糧,這就需要有人去種地。

雖然也可以對草原人征米,但是哈托爾的神廟本來就擁有一大片良田,正可以讓這些人在種植巨人的食物過程中,摸索這個世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

這些農民很快從玉舟中遷徙出來,他們帶著驚歎的眼神看著這個對他們來說十分陌生的世界。

盡管之前他們在玉舟內就看到過這個世界的景觀,但是因為玉舟觀感大小轉變的特殊效果,所以,他們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是自己與巨人等大的視角感覺。

而現在,當他們真實地踏上這片土地後,這些人再看這個世界的感覺,就好像自己突然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