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別讓山擋住眼睛(1 / 2)

閩北多山丘,注定有人一輩子走不出大山。我的祖母就是其中的一個。

祖母在世時,就一直沒有走出過建甌4200平方公裏的縣域範圍,與大山相濡以沫83載,把生命中的每一個腳印都疊印在了這方青山碧水間。

祖母出生於民國初年,在建甌的大山深處出生、長大,直至生命的最後。正因如此,在她的身上,似乎印滿了封建社會留下的斑斑痕跡。比如讓我印象最深的裹足。在我童年的時候,她曾經對我說:在她五六歲時,她的母親就用破布條將她的雙足一層層地包纏起來,並打上死結,讓她疼得直掉眼淚。可曾祖母卻對她說,如果女人的腳掌太大,成人後會嫁不出去。於是祖母的腳被越纏越緊,纏到腳麵像饅頭一樣膨脹起來,火燒火燎,痛不欲生,日夜難眠,無法落地行走,直到雙腳已沒有知覺的程度,才解開繃帶。從此,她的雙足就活生生地改變了形狀,像嬰兒緊緊握住的拳頭,再也伸不長、展不開了。雖不能說是三寸金蓮,但也超不出五寸長短。這可能就是她少有外出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諸如“三從四德”的思想禁錮、子女繞膝難以脫身、山道坎坷步履維艱、生活窘迫不便見人等等原因,注定了她一生隻能在那狹小的空間裏勞碌終生。

祖母是勤勞的。祖母生養了6個子女,3男3女,我父親是她的長子。為了能將子女們撫養成人,祖父便利用了自己的特長,組織了一個戲班子,趁著農閑時外出演出,掙些血汗錢養家糊口。這樣,一年中除了春播和秋收外,祖父便帶上童年的父親及戲班子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忍饑挨餓、四處奔波,靠賣藝混口飯食,掙些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而相繼出生的叔叔、姑姑們的吃喝拉撒、冷熱病痛就全由祖母柔弱的雙肩扛起。說來山裏的孩子命苦也命硬,就那樣夏天一身泥、隆冬一寒衣,主食吃岩矸(當地山上的一種草本塊根,挖起洗淨後,切塊或磨成粉蒸熟),竟然也都存活了下來。當然,這其間不知飽含了祖母多少的汗水與淚水。就憑著她那雙袖珍的腳丫和纖細的雙手,在家油米醬醋、縫補漿洗,在外上山打柴、下地種菜,一邊肩膀挑起父愛的重擔,另一邊肩膀扛起母愛的慈祥。一年365天,陀螺一般地轉動,不說一聲苦,不埋一聲怨,硬是用自己孱弱的身軀為子女們撐起一片生命的綠陰,把一個個少不更事的子女們拉扯成人。這其間的酸甜苦辣恐怕連她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了。

祖母是堅強的。祖母出生於窮苦人家,從小營養嚴重不良,所以身子顯得尤為瘦小。然而在我的眼中她的性格卻顯得十分堅強。我的童年與少年是在祖母身邊長大的。記得有一次跟她到山上去采山蒼籽(一種木本植物的顆粒果實,可入藥),由於我的頑皮,不慎從樹上掉了下來,把一雙腳給摔腫了。祖母立即趕了過來,抓起一把山蒼籽摁在我的腳麵上,用雙手使勁地擠壓,待液汁擠出後,便不停地上下捏搓,陣陣清涼過後,淤血漸漸化開了,隻是走起路來還有些疼痛。祖母一句也沒嗬斥,一邊把我背到肩上,一邊用手夾起裝滿山蒼籽的布袋,就往崎嶇、陡峭而濕滑的小路上往回趕。我見她步履蹣跚,對她說我能走,可她就是不答應,還說我腳上的淤血沒化盡,再走會傷到筋骨。一個已50多歲的小腳女人,硬是一步一趔趄地走完幾裏山路,把我背回家。當時在她的背上,我不僅感到了溫暖,更感受到了一種剛毅與堅強。我還聽父親說過,祖母年輕時,為了不讓子女們挨餓,大多時候都得上山去挖岩矸。有一次家裏實在揭不開鍋,又恰逢下起暴風雨,看著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吃到食物的眼睛,就像一支支利箭刺進她的心裏。祖母一咬牙,披上蓑衣戴上鬥笠,拿起鋤頭與土箕,就往山裏鑽去。幾個小時過去了,雨越下越大,夜幕越來越濃,可祖母一直還沒歸家。兄妹們怕了,就把情況告訴了鄰居。待鄰居趕到一處陡峭的山坡下時,發現祖母泥人似的正在泥石流堆中掙紮。直到把她背回家後,才發現她全身上下都是血痕,左腳踝已腫得饅頭似的,不能著地。可她一滴眼淚不掉,一絲痛苦不露,像是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一般,隻是微笑著一個勁地對鄰居道謝,待鄰居離開後,才撐起身子教孩子們怎樣做岩矸晚餐。

祖母是善良的。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未與左鄰右舍拌過嘴,從未與村裏村外紅過臉。與她熟悉的鄉裏鄉親總是誇她與人為善,凡事總是讓人幾分,大家都喜歡與她交往,關係十分融洽。記得有一次我上山去砍柴誤了日頭,肚子餓得不行,就在山腳下的地裏用柴刀刨了幾個地瓜充饑。這事讓祖母知道後,她問我是哪塊地,共刨了幾個。我說是某某地塊,共吃了3個。她立即拿起鋤頭,要我拿著籃子,跟她到了自家的地裏,連續挖了幾棵,從中挑選出6個大的地瓜,裝進籃子後拉著我的手直往人家家中道歉。見了東家,她立即開口賠不是:“實在不好意思,今天小孩到了你的地裏刨了地瓜,讓你受損失了,真對不住,對不住!”一邊說一邊將籃子中的地瓜放到案幾上。東家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好一陣才緩過神來,連聲說:“沒事,沒事,小孩嘴饞,吃幾個地瓜算什麼。”說著要把地瓜還給我們。祖母趕忙說:“小孩已做錯了,你不收下,就是不願原諒了。”經她這麼一說,東家開心地收下了。回家的路上,我帶著怨氣對祖母說:“他又不知道是誰刨的,再說我才隻吃他3個,幹嗎要還他6個?”祖母沒有聲色俱厲,而是和風細雨地對我說:“地瓜是人家一家人一年的主食,你餓了去刨,他餓了也去刨,都被刨光了,那人家往後怎麼過日子?賠了6個,人家能接受,已經很大度了。再說人要有善心,就得先有善手,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就會偷金,這是教訓,你一定要牢記在心裏。”就是從那天起,祖母的這一言行就深深地烙進了我稚嫩的心靈裏。走過青年和中年,我就再也沒有私下拿過別人的東西,哪怕是一針一線。而且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與諒解等許多處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