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生、懸燈二上人過訪山紫,攜有蔬資,
囑住持純可師備素饌,予亦許舍侄學山、
小兒玉淨隨至伊蒲,情話晚歸杜首昌
三月心期未與論,恰來二朗叩山門。相留料得能相恕,曾共庵居飽菜根。
二鼓月中大雪獨眺湖幹杜首昌
大地彌漫總不分,空中淅淅靜中聞。驚風滾月渾迷水,漸覺將身擁入雲。
三更獨步湖幹看月杜首昌
清光有意向人多,湖麵浮金靜不波。此去廣寒何必遠,迢迢猶似隔銀河。
泛湖戴晟
(《寤硯齋集》)
十裏晴湖放一船,水心雲意缽山連。數椽草屋依魚鳥,百代荒台繞芰蓮。福地舊時真隱約,仙家往事尚流傳。買山有誌何年遂?得共漁人穩醉眠。
缽池山誌補遺建置誌第二
建置誌第二
景慧寺
景會禪燈明何希範
(《淮安關誌》)
禪關題景會,夜色皎如冰。非指還非月,相傳此一燈。
吾鄉缽池山景會寺最古,鶴亭撰誌
傳之,承贈答謝顧震福
(《跬園詩鈔》)
縹緲荒台倚斷垣,緱山笙鶴悟根源。洛陽故事伽藍記,江表清才水繪園。風裏鳳鸞應伴嘯,雲中雞犬似聞喧。愛蓮亭畔留遺愛,況複瀕行更贈言。
庚戌仲春道經景會寺小憩,囗占
呈隱辰開士四首朱廉
(《潔庵遺詩》)
偶拋塵事叩禪關,絮語幽清半日閑。莫謂缽池山太小,淮陰舍此更無山。
祗園三世托通家,訪舊聊停薄笨車。羨煞吟僧無個事,撥雲隨意拾鬆花。
古心古貌古精神,鶴發童顏世外身。到此會心應不遠,可能為我指迷津。道貫上人壽逾八十,談笑風生。
伊蒲饌飽出雲房,垂柳當門似繭黃。回首漸聞鍾磬遠,鞭絲帽影趁斜陽。
缽池山誌補遺古跡誌第三
古跡誌第三
丹台
王子喬丹台明何坦
(康熙《關誌》)
昔人傳說成丹去,今日追求仙子蹤。玉井尚餘明月在,土台惟見白雲封。胡麻無地尋根植,鶴駕何能得侍從?多少牧童塵世外,漫敲牛背過山峰。
春日登台漫興莊起元
(康熙《關誌》)
登台一望春水生,漠漠煙波動客情。平野雨餘芳草綠,長江雲外片帆輕。湖涵月色連天靜,風遞花香入座清。幾度憑欄觀不盡,仙鳧飛處是神京。
俯視江皋百丈堤,沿堤芳草日淒淒。春含萬樹心如醉,風入千帆望欲迷。淮海水連銀漢迥,缽池山繞暮雲低。憑欄把酒聊舒興,敢附騷人浪品題。
丹井
缽池仙井何希範
(康熙《關誌》)
飛舄稱仙吏,燒丹向缽池。平岡遺井在,常有吐雲時。
缽池山丹井王永熙
(《湖上草堂詩集稿本》)
王子賓仙竟不回,缽池丹井傍丹台。丹成雞犬乘雲去,井在魚龍戴月來。滾滾長河喧白露,蕭蕭落木冷蒼苔。天高雙舄何年降,沙石淒清鶴唳哀。
王喬井方外嶽宗
(《妙葉堂集》)
留仙井在濁河幹,王子曾傳此煉丹。繞徑片雲飛漠漠,循欄流水自漫漫。藥爐把守聞憑虎,洞府招尋憶駕鸞。今日仙人何處去,青山無恙碧天寒。
愛蓮亭
過愛蓮亭清王永熙
(《湖上草堂詩集手稿》)
豈意黃流湧,茲亭忽就荒。一時具今古,半世閱滄桑。水榭縈寒霧,蓮花斷遠香。園籬環草屋,鷗鷺漫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