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爸媽的童年
1642年12月25日,天雖然還沒亮,又一個生命喊出了他此生的第一聲啼哭,不過這聲音很微弱,因為這是一個早產的嬰兒,瘦小而無力。孩子的媽媽漢娜很虛弱,可是急於要見一見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助產的鄰居把孩子帶到她的身邊,媽媽就忍不住落淚了。可憐的孩子啊,為什麼上帝讓這個生命如此弱小呢?
“漢娜,給孩子取個名字吧!”孩子的外祖母對女兒說。
“伊薩克!”漢娜此時隻能想到這個名字,也隻想讓孩子叫這個名字。孩子的舅舅威廉·艾斯考夫是個有見地的人,他曾建議,若是個男孩子,就讓他叫孩子爸爸的名字伊薩克。3個月前,孩子的爸爸不幸染上肺炎,躺在病床上,不久就去世了。這孩子就是牛頓。
牛頓出生在林肯郡格蘭薩姆鎮南麵的一個名叫伍爾索普的小村子裏。17世紀時,這裏隻有沒落的莊園主留下來的一座荒蕪莊園和幾十戶農家。這個小村處於山穀地帶,土地肥沃,周圍山巒起伏,重巒疊嶂,保留著幾分原始的自然風味。一條小河——威沙姆河緩緩地流過村旁,這是全村惟一的水源。舉目望去,到處都是隨風搖曳的花草樹木。
漢娜性格剛強,而且很能幹,吃苦耐勞。在牛頓剛出生不久,她就開始下地勞動了。她自己種著幾畝地,同時還養了好些牛和羊。白天,她要到地裏去收拾那幾畝地,一回到家裏,就忙著喂牲口,準備飼料,打掃牛欄、羊欄,同時還要忙著擠牛奶、剪羊毛,然後拿到集市上去換幾個錢:晚上,她在燈下為小牛頓做衣裳,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方能停止勞作。早晨又是照例的忙碌,小牛頓就全靠外祖母照顧。牛頓的外祖母是一個和善的老人,她對這個小外孫萬分疼愛。
牛頓3歲的時候,有一天,在家裏照顧牛頓的外祖母正在幫著收拾家務,有個人走了進來,與老人寒暄之後,提出來給漢娜做媒的事。她說鄰近牧區的一個老牧師巴巴納斯·史密斯托她來請求老人把漢娜嫁給他。
老太太又是高興又是憂慮。她的女兒再能幹,也不能永遠一個人支撐一個家啊!況且女兒才35歲,還很年輕漂亮,怎能忍心讓她守一輩子寡呢?可是要是漢娜改嫁,祖孫二人的日子難過不說,小牛頓還會在失去父愛的同時失去母愛。
漢娜從地裏回來了,聽說此事,當即反對。但在母親的勸說下,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硬撐下去了。以前她遇到各種預想中或意想不到的困難時都能咬緊牙關,她對自己說,不能垮下去,要堅持到底,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可是這根繃緊的神經要是再受到衝擊,就可能要斷裂。那天晚上,熄燈躺下後,漢娜睡不著了。各種想法在腦子裏揮之不去,像是大壩斷開,洪水忽然一發不可收拾地湧了出來。
第二天傍晚,她的哥哥艾斯考夫牧師回來了。漢娜想找哥哥商量,恰巧哥哥正是為此事而來。原來史密斯牧師跟艾斯考夫牧師很熟,史密斯托他勸勸漢娜,並答應隻要漢娜不帶著孩子嫁過去,他願意割讓一塊有年租金50英鎊收入的土地。
漢娜的哥哥說:“有了這筆收入,再加上家裏土地的收入,媽媽和小牛頓就沒什麼後顧之憂了,你也不用再操勞全家的事,過這種捉襟見肘的生活了。”
“我聽提親的人說。”沉默了一會兒,漢娜的母親接著說道,“史密斯牧師是個莊園主,以前的妻子沒給他生下一個孩子。”
“是啊!”艾斯考夫牧師說,“他現在年紀越來越大了,就盼著有個孩子。所以他希望漢娜早點嫁過去。漢娜嫁了他,今後就什麼都不用愁了。”
“可是。”漢娜說,“我怎麼能舍得扔下小伊薩克不管呢?”
“孩子,伊薩克交給我你還不放心嗎?我從他一出生就開始帶著他,看著他從一個小可憐逐漸長成一個可愛的孩子,我跟他的感情比你跟他的還要深呢!別擔心,我們什麼都用不著你惦記。你要是想孩子,就常回來看看他。”
漢娜再也無話可說,她轉過頭看小伊薩克,一串淚珠灑了下來。
媽媽走了。小牛頓還不明白媽媽要去哪兒,也不懂媽媽走的時候為什麼要抱著他大哭。在他心目中,媽媽就像平時一樣白天要出去,晚上就會回來了。
然而,媽媽晚上沒有回來,沒有在他睡覺前溫柔地親一下他的額頭。更讓他失望的是已經好幾天見不到媽媽了,外祖母也不覺得著急。他想媽媽了。他跟外祖母要媽媽,外祖母隻含淚告訴他要聽話,外祖母會好好照顧他。可是外祖母隻是外祖母,雖然她會照顧他,可他也需要媽媽。
牛頓這時雖然還不懂事,但是,孤寂的日子他感受到了。他開始鬧著要媽媽,而外祖母隻能陪著掉眼淚。
時間長了,小牛頓知道媽媽不能再回來,於是不再哭鬧了。他一聲不吭地忙自己的事情,一玩就是幾個小時,好像忘記了一切似的。他很少說話,不愛笑,也不愛哭,遇事時表情漠然。他整天待在一個地方托著下巴一聲不吭地沉思著,好像在想什麼重大事情一樣。
等到牛頓再長大點後,他就經常跑出去玩。有時他跑到河邊去看靜靜流淌的河水,還有河水中隨波逐流的樹葉和花瓣;有時他也會跑到樹林中去。牛頓對美麗變幻的自然著了迷,格外地興奮。
牛頓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了,可是他長得瘦小,體質又弱,所以不能像同年齡的孩子一樣,背著書包去接受學校教育,於是他在大自然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日子。
本來朋友就少的牛頓早已習慣了孤獨,根本就不想交任何朋友;他的外祖母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可是他覺得他腦海裏的樂趣與幻想是她永遠也不會理解的東西。所以,小牛頓喜歡獨享他自認為有意思的生活。也許在別人眼裏,他是個可憐的人,沒人陪伴,老是獨來獨往,可是在他自己的內心世界裏,那豐富多彩的世界總是如萬花筒般湧現出讓他陶醉的景象,他不是在忍受孤獨,而是在享受孤獨。
他喜歡四處亂跑,這是他的自由,那時仿佛整個世界都屬於他一個人。他會跑到田野,那裏有泥土與莊稼的清香。四季的變換讓小牛頓那有些單調的生活有了鮮活的色彩。
有時,他會來到小樹林裏,在樹影中靜靜地躺上一會兒,天馬行空地想上一會兒。小樹林裏有著清新的空氣,一棵棵嫩綠的小樹整齊地排列著,讓人賞心悅目。一切都是那樣安靜,讓小牛頓的思想都要跳動起來,發出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