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出典】
周邦彥《一落索》。
【原作】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落魄不羈,後在太學讀書,宋神宗時因獻《汴京賦》為太學正。哲宗時任廬州教授、知溧水縣、國子主簿、秘書省正字。徽宗時仕途較坦蕩,先後為校書郎、議禮局檢討、大晟府提舉,為朝廷製禮作樂。晚年知順昌府和處州、南京鴻慶宮提舉。卒,贈宜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創製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現存詞200餘篇,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容較為單薄,調子很低沉。其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長於鋪敘,善於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如《瑞龍吟》(章台路)、《西河》(佳麗處)等。其寫景小詞,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調,如《蘇幕遮》等。他是大晟詞人的代表,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薑夔、張炎一派詞風,對後世影響很大。有《片玉集》(又名《清真集》)。
【故事】
周邦彥不僅寫得一手好詞,而且還精於作曲。他常常把自己創作的精美的詞配上優美的曲子。這些詞典一經傳出,便為人們爭相傳唱。所以,歌妓、舞妓大都知道周邦彥的大名。
那時,有才氣的人都時常出入娼寮妓館,周邦彥更是經常出入。特別是開封的名妓李師師,與周邦彥更有很深的交情。
那名妓李師師色藝雙絕,最喜歡唱的就是周邦彥的作品。他們兩人交情日深,周邦彥也就經常住在李師師那裏,久而久之,竟到了難以自拔的地步。
當時周邦彥身為朝廷命官,卻整天泡在歌妓那裏,就要遭到人們的非議。於是他隻得趁人不注意時去與李師師幽會,而平時,他就裝作與李師師的關係極一般的樣子。
但是,生性風流的周邦彥無論怎樣也是管不住自己,便常常倚在柳樹下的亭欄上,愁悶彷徨,想起李師師與他分別時那種依依不舍、淚眼汪汪的樣子,他心底十分難過,於是寫了《一落索》詞,“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便是這首詞中的名句。
後記
《引導青少年的千萬個學習故事》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大圖書館、文史研究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文學專家與學者提出了大量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也為本書的出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致謝。
本書的編選,參閱了一些報刊和著述。由於聯係上的困難,部分入選文章的作者(或譯者)未能取得聯係,謹致深深的歉意。敬請原作者(或譯者)見到本書後,及時與我們聯係,以便我們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並贈送樣書。
本書編委會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