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極易於自滿,自盈不能防閑。明過傷其明,動過敗其行,故多故也。多故,則事有反複,行必顛沛矣。
旅者,一過而不久留也。即止且明,明本於止,明止相需,止而有養,明而不傷,萬事一旅也。
旅事即能素位而行,不願乎外,止於內而不止於外,明於己而不明於人,故寡親也。寡親,則物來順應,事不過留矣。
是在保豐者,豐其明而又貴旅明,明不妄動;行旅者,旅其明而又貴豐明,明不太止。豐以旅為用,旅以豐為體,或動而用明,或止而養明,動止皆得其正,可以不傷其明矣。
離 坎
離上而坎下也。
離者,一陰麗於二陽之中,外實內虛,體剛而用柔,其象為火,火性焰上,故離上也。
坎者,一陽陷於二陰之中,外虛內實,體柔而用剛,其象為水。水性流下,故坎下也。
人之燥性如火,一有觸犯,爭勝好強,予聖自雄,肆無忌憚,亦火之焰上也。人之欲心如水,妄念百端,棄真入假,逐風楊波,入於下流,亦水之流下他。
聖人教人懲忿者,即懲此燥火耳。教人窒欲者,即窒此欲心耳。燥心懲而火返本,則心虛而生明,元神不昧;欲心窒而水歸源,則腹實而無險,元精不漏。神明精粹,真水真火,彼此相濟,陰陽相合,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矣。
小畜 履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
小畜者,言其畜之寡也。柔巽育健,雖剛亦柔,其畜不大,其行不遠。
履者,言其不下處也。悅於履健,雖柔亦剛,其誌能專,其行自力。
蓋小畜之健在內,真陽未傷,為上德之人。可以有為者,乃以小而畜,浩氣不振,甘居卑下,自暴自棄,坐觀成敗,必至陽極而陰潛生,吉中而凶,暗藏剛為柔鈐,有能者歸無能矣。
履之健在外,真陽已虧,為下德之人,係無能為者,乃能悅於履健,以己求人,從容進步,久於其道,不即不離,必至自近而可達遠,自卑而漸登高,柔得剛濟,無能者亦有能矣。
然則,修真之道,不論人之才德高低,隻論其有誌無誌耳。無誌,雖才人智士,皆所不能;有誌,雖愚夫愚婦,俱能為之,所謂“悟之者,立躋聖位;迷之者,萬劫沉流”也。
需 訟
需,不進也。訟,不親也。
需者,待時也。健在險中,遇險能健,險之在彼,健之在我,欲取於人,不失其己,故需而不進。不進待時,特欲取真陽出坎耳。
訟者,爭勝也。險在健中,因健有險,內而陰毒,外而凶暴,不但損人,而且傷己,故訟而不親。不親好強,終必自陷真陽於坎矣。
不進健而健無傷,反借險以養健,不親人而人不親,反用健以招險,同一健也、同一險也。健於內有險可以無險,健於外無險亦自致險,一內一外,禍福隨之。修道者,可不潛養天德,以防其險乎!
大過 頤
大過,顛也。頤,養正也。(大過以下卦不反對先儒,以為錯簡,今暫以反對序)
大過者,陽太過也。巽於內而悅於外,陽極而陰即入,陰一入而人心起,見景生情,順其所欲,性亂命搖,故曰顛也。
頤者,取其養也。動於內而止於外,陰極而陽複回,陽一回而道心發,內有主宰,遷善改過,止於其所,故曰養正也。
修真之道,始終養正之道也。實腹而能虛心,虛以養實,正而可以不顛;虛心而能實腹,實以濟虛,顛而可歸於正。故大過之象,內實外虛,示其實必求虛也。頤之象外實內應,示其虛必求實也。或先實腹而後虛心,或先虛心而後實腹,虛實兩用,有為無為之道盡,養正之功畢矣。
漸 歸妹
漸,女歸,待男行也。歸妹,女之終也。
漸者,徐緩之義。修道貴乎徐緩。徐緩,則止於其所,從容不迫,循序漸進,煉己待時,如卦象少男而配長女。女待男行而後歸,此陰陽交合之正,夫婦之真,久則成事,情性如一,陰陽混合也。
歸妹者,急速之義。修道忌其急速,急速則妄猜私議,不窮實理,任性造作,躐等而求,如卦象少女而求長男。女非其時而苟合,此陰陽交合不正,夫婦之假,久則敗事,以女而終,獨守孤陰也。
修真之道,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有火候、有工程,必須用漸修之功,方能深造自得。若急欲成功,冒然下手,其進銳者,其退速。安能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官乎?坎成大道,舍漸修之功,餘無他術矣。
既濟 未濟
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
既濟者,陰陽已濟也。水上火下,水火烹煎,水得火而不寒,火得水而不燥,水火來往,乾坤為體,坎離為用,良知良能,健順如一,精神相戀,陰陽混成,故日定也。定則陰陽俱歸黃道,一氣流行,生機常存而不息也。
未濟者,陰陽相離也。火上水下,火水異處,水下流而火上炎,水不能製火,火不能煎水,良知變為假知,燥性發矣。良能變為假能,欲心生矣。燥性即火,欲心即水,燥性用外,欲心藏內,性亂命搖,陰陽不濟,故曰男之窮也。男窮則陽為陰陷,假者用事,真者埋沒,而不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