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結丹至易:
五十五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語實堪聽。
若言九載三年者,盡是遷延款日辰。
金丹大藥,人人具足,家家現成。若能窮究實理,訪拜明師,知的真知靈知二藥,認得元關一竅,果下肯心,直登彼岸,一日之功,即可成赫赫至陽之丹,何必三年九載?此古仙垂語,其實不妄。但結丹在一時,溫養須十月。苟無溫養之功,金丹不固,必至得而複失。所言一日成者,特以陰陽交合言之,非金丹成熟之謂。成熟必須陰符陽火抽添增損之功,增之又增,損之又損,直至增無可增,損無可損,方才全的一個赫赫至陽之丹。若果是成熟之丹,豈有一日成熟之理?仙翁前詩雲:“縱識朱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藉修持力,毫發差殊不結丹。”後詞雲:“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於此可以知金丹一日成之意矣。
五十六
大藥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修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
上詩言一日成丹,是不難矣。但恐學者輕慢大道,不修德行,妄冀仙道,故此詩以德行曉之。天之所命於人者,德也;人之所以報天者,亦德也。有德則天喜,修命甚易而由我;無德則天怒,修道甚難而由天。此何以故?蓋無德無行,鬼神不容。動有魔障阻擋,患難疾病,半途而廢,勢所必有。故修道者必以修德為先。德重則以之學道,而德易學;以之修道,而道易修,特以天喜而魔障自化也。
言盜機:
五十七
三才相盜及其時,道德神仙隱此機。
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
三才相盜者,天地為萬物之盜,萬物為人之盜,人為萬物之盜。及時者,萬物盜天地之氣而榮旺,天地即因萬物榮旺而及時收斂之,是天地者,即萬物之盜也。人見萬物而生貪癡,萬物即因人貪癡,而及時奪人之精神,是萬物者,即人之盜也。萬物得人栽培而成實,人因萬物成實而及時取用之,是人者又萬物之盜也。及時之盜,有先與後取之機,亙古神仙隱而不露。其隱者以其及時而盜之機,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扭氣機,消客氣,扶正氣。故萬化安,諸慮息,百骸理,證於無為自然之道也。此詩著重處在及時二字。及時而盜,則天地萬物之氣為我得失時而盜,則我之氣早為天地萬物奪。及時即盜也,不及時非盜也。時之一字微矣哉。
言窮理:
五十八
陰符寶字愈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
今古上仙無限數,盡於此處達真詮。
《陰符》、《道德》二書,乃修真之祖書。泄天地造化之機,露陰陽生殺之竊。自古及今,上士至人,皆於二經窮究實理,得達真詮,以了性命。即如仙翁《悟真》一書,亦本《陰符》、《道德》而作,學者若能明悟真,則《陰符》、《道德》之義,亦可了了。
言求師:
五十九
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
隻為金丹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
上經言《陰符》、《道德》,為寶字靈文,學者宜向其中窮究矣。但恐學人執著丹經,自以為是,而不求人,故此詩教人急訪真師耳。
丹經子書,藥物火候,無一不備其中,譬喻多端.無非使人人明此理,個個知此道也。但性命之學,幽隱深奧,未易辨真。如有所見所悟,必須求師印證。若不求師,自負聰明,強猜私議,豈不耽負性命乎?故曰饒君聰穎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夫性命之道,惟采先天之氣為要著。但先天之氣,無形無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如之何而修煉?如之何而返還?丹經子書,未嚐不言此氣也,未嚐不言修練也,未嚐不言返還也。但極力言之而言不象,極力論之而論不及。必借真師口傳心授,方能認得藥物,明得火候,一往直前,無阻無擋。否則不求師訣,徒依丹經話頭,稍分枝葉,白謂大徹大悟,而即任意做作,不著於空,即執於相,將在何處而結靈胎乎?此真師口訣不可不急求也。
言息機:
六十
了了心猿方寸機,三千功行與天齊。
自然有鼎烹龍虎,何必擔家戀子妻。
學人不能明道成道者,皆由心之不定,腳根不實之故。若果萬緣皆空,俯視一切,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方寸清靜,則內功成矣。更加積德修行,苦己利人,處處方便,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死心踏地,隨緣度日,煩惱盡除,則外功就矣。內功成,外功就,三幹功滿,德與天配,即可壽與天齊。所謂有大德者,必得其齊也。夫人心方寸之中,絲毫塵埃容不得,稍有塵埃,性情不合,龍虎張狂,有等等凶險之事生出。若果心機去盡,空空洞洞,不必別尋鼎器,即此便是鼎器。鼎器既立,則一動一靜,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性情合一,和氣熏蒸,即此便是烹龍虎,不必再問烹龍虎。是道也,藥物現成,鼎器自有。知之者,雖庸愚小人,勤而行之,可登聖位。但世人看不破世事,認不得真性命,貪戀子妻,牽纏不斷,費盡心機,油涸燈滅,髓竭人亡,哀哉!